唐宋时期,随着社会经济得到极大的发展,文化形态也开始趋向于多样化。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那些女诗人或者女词人登上历史舞台。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文化现象就是,诗僧开始在诗词文化当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这一方面当然显示了当时文化繁荣,也同时说明诗歌在民间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今天我们谈到的这一首古诗的作者,就是北宋的一个诗僧,而且还是苏轼的好友。虽然他只留下了5首古诗,但是这一句“月在浮云浅处明”非常漂亮。

宋代高僧绝美禅诗(宋代侍僧火了一句)(1)

雨暗苍江晚未晴,井梧翻叶动秋声。楼头夜半风吹断,月在浮云浅处明。

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江上秋夜》,作者是宋代诗僧道潜。诗人年少出家,和苏轼等人交好。在苏轼被贬黄州之时,还曾前去探望,两人之间的关系还是非常不错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苏轼有如此高的诗词成就,而这个诗僧,诗词写作质量也不会太差。

宋代高僧绝美禅诗(宋代侍僧火了一句)(2)

​诗歌的题目告诉我们,这是写的秋天夜晚的江上之景色。描写出了苍江从傍晚到夜半,然后还写出天气由阴雨到晴天的转变过程,每一句诗都是一种景色。

雨暗苍江晚未晴”,第一句写天气是阴雨状态。“”,不光写出了天色的阴暗,说明已经是黄昏,而且也更加突出了天低云厚,暴风雨即将来临前的烟雾苍茫。

井梧翻叶动秋声”,写的是风起。云雨层越来越厚,起风了,井边的梧桐叶迎着秋风飒飒作响。但此时的风还不大,但已经预兆了一场疾风骤雨即将来临。

楼头夜半风吹断”,傍晚风起,但是一直到夜半时分风才停下来。中间的过程诗人没有详细叙述,但是从一句“风吹断”,就能看得出诗人一直到后来的狂风骤雨。

宋代高僧绝美禅诗(宋代侍僧火了一句)(3)

​“月在浮云浅处明”,最后一句写天晴。风停之后乌云渐渐的散开,但是还还没有完全散去,月亮已经在云层的浅淡处透出了光明。

这同样是从细处着眼,抓住了浮云将散而还没有散开、月光却一下子射出来的一瞬间。最后这一句一出,整首诗词的意境一下亮起来。

这首古诗表面上看只是纯粹的写景,但是其中就蕴含了诗人对整个秋雨夜最敏锐的感受,抓住了每一种景物在特定时刻最亮眼的景色。比如梧桐树叶的声响,比如傍晚的江上苍茫,又比如最后的月亮偷偷探出了头,无一不带有诗人充满诗意的思索。

宋代高僧绝美禅诗(宋代侍僧火了一句)(4)

​虽然这个僧人在文学史上没有什么名气,所流传下来的作品也很少。但是,从这首诗歌来看,他对于诗歌的造诣还是到了很高的程度。

一点感悟就是,正是因为千千万万个像他这样的人不断写实创作,有了庞大的文学创作群体,也才会有出类拔萃之人,我们古代的诗词文学才能达到如此的高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