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春秋战国我们的先人们创立了百家思想以来,国人对于民众的道德水准的要求和规范就比较的规范严格了,即便是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文化教育的普通人也要受一些传统思想的制约和羁绊,最普遍的方式就是用俗语或者谚语等来警示世人,先人们在这方面留下来的智慧成果也比较多,其中就有这句“温饱思淫欲”。

温饱思欲谁说的(温饱思淫欲人尽皆知)(1)

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会听到这样的警局,可见其在传统文化思想方面的影响力是很大的,且得到了无数代国人的一致认同,几乎人尽皆知。但是你知不知道这只是半句话,其实下面的半句也很精彩,组合在一起才是完整的格言,且下半句揭露的道理更加的现实,也是整句话中的精髓所在,一起来感受一下吧。其实这句话最早源于我们的儒家思想经典著作,原文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后来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将这种对于大丈夫的评判标准慢慢的引申为了众人都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即“富贵不能淫”,然而发展到了现在,人们将其适用范围更进一步的扩展了,就成了现在的“温饱思淫欲”。

温饱思欲谁说的(温饱思淫欲人尽皆知)(2)

其实,这句话主要就是起到了警示告诫的作用,揭露了人类在欲望方面永不知足的劣根性。这一点其实不光是我们的老祖先领会到了,在外国的近代史中还针对这一点形成了专门的理论学说,就是马斯洛需求理论。它将人类的需求划分为了三个大层次,其中最初级的就是对于温饱等生理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后人们就想要争取情感、欲望方面的需求,这就是古人所说的“淫欲”。但是,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温饱问题都得不到满足的话会产生怎么的后果呢?其实这一点古人也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实践回复。每一个王朝之所以会盛极必衰,就是因为发展到了鼎盛的时候统治者就会太过自满狂傲,以至于后来就是奢靡挥霍,然后就是整个天下出现了大乱,老百姓这个时候就是实现不了基本的温饱需求,他们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奋起反抗,由此掀起农民起义。

温饱思欲谁说的(温饱思淫欲人尽皆知)(3)

说起古代历史进程中的农民起义,相信很多人都是能够随口说出几个的,如元末的红巾军起义、清末的太平军起义,都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引发的。所以,统治者是否能够将国家治理得强大关键就看治下是否安定,而缩小到一个地区甚至是个人的话,其能够安定的表现就是境内是否是盗匪横行、一个家庭内是否有人作奸犯科。

温饱思欲谁说的(温饱思淫欲人尽皆知)(4)

​说到这里,可能有不少朋友已经能够猜测到了,这下半句就是“饥寒起盗心”!往大了说这就是警示统治阶层不要安于现状、荒废了政务,而是要关注民生、民意,往小了说就是告诫平民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不能因为一时的糊涂就犯下了悔恨终生的大错。可惜,如今这句话已经被很多人引申成了一些比较片面的、有些少儿不宜的意思,尤其是前半句,说起来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极大误解和歪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