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雪花盛开 载于中读App

以前很少从一部剧里总结各个人物特征,如今天时地利人和,不分析也不自由自主了。这是必经之路。天要下雨,娘要改嫁。

最初我并不知道娴妃这个人物曲折离奇的经历,只知道她黑化这个事实。即便如此,我还是奔着佘诗曼这个演员来的。

延禧攻略娴妃要变恶人(延禧攻略之娴妃)(1)

然而,这个人物,实在是太悲苦了。她是比富察皇后还要悲剧的人物。

最初那个大义凛然的娴妃,是我可以理解的清廉形象。我明白她为何坚持正义。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理想状态。但随着世道的变幻,经历的坎坷,自然就会有一些变化,变得圆滑世俗。

可是,我未曾料到,她变化的速度那么快,反差那么大。会让人有种不真切的虚伪感觉。

从真实人性出发,我的理解是,她内心深处本来就埋藏了黑色力量。她最初的大义凛然,坚持正义的高洁形象,不是她最真实的,发自肺腑的形象。只是她当初渴望的理想形象。而且她坚持这种形象好多年。给身边诸多人营造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假象。

娴妃的父亲,跟娴妃很相像。那尔布大人也是坚持多年正义的形象,可是,当现实的变故一下子出人意料,那尔布大人就像折翼天使,成了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可怜人儿。他儿子犯罪入狱,他禁不住夫人的软磨硬泡,巨额贿赂官员,被奸人告发,因此自己也踉跄入狱。

娴妃本人也是类似的路子,但是娴妃曲折离奇的经历更加令人咂舌。因为她在黑化之后,表面上仍然可以做好皇后的规范模样,深得民心不说,亲力亲为,卓有成效的改革措施确实也改善了皇宫的经济现状。因此,很多人都会相信她确实是一个优秀的皇后。

但事实上,她根本不是表里如一的皇后。

看她的经历,也实在是可怜极了。原本,她入宫多年一直兢兢业业,安分守己,为皇帝默默付出,是一个真心实意的后妃,并且独善其身,不加入后宫党派争斗。

可是这样的人,没有一丝丝善意的回报。非但皇帝不待见她,不珍惜她的付出,对此熟视无睹。她家庭巨大的变故,更是恩将仇报地让她意识到世道不公的本质。

她在妙龄少女般的年华,弟弟病死,父亲锒铛入狱,母亲听闻受不住打击,直接撞墙而死。而且是在她面前自杀,自杀前丢给了她锥心刺骨的谴责。

一个年仅23岁的女人,虽然很早进入皇宫成了后妃,但是更准确地说,她也只是一个女孩而已。而且,她是一个付出真心依然得不到丈夫的爱,尽管很优秀仍然得不到母亲的宠溺,这样一个女孩。自然而然,在两块重要的情感领地都没有回应的时候,她独善其身的力量就岌岌可危了。她找不到独善其身的意义了。

黑化实在是理所当然的。娴妃不黑化,反而会给人一种奇怪的感觉。

但是,一个长年累月习惯做好人的女人黑化起来,实在可怕。她深谙好人套路,凡事也能做的滴水不漏,尤其她又是一个意志力极强,能力出众的后妃。她的黑化,掩人耳目得极其巧妙,并且她不需要动手操作,就能利用他人的弱点达到自己的目的。

如若抛开她的黑化,她真的是谋略家中的顶级高手。

只可惜,她的弱点是情感,她满怀深情的付出没有一人回应,反而遭遇绝望的困境。这让她质疑善良的力量,肯定邪恶的力量。一失足成千古恨。

或许就是存在这样一个家族,老祖宗教育他们要道德高尚,品性高洁,可是他们本身就软弱无力,亟待他人的温暖和支持。在这个情感支撑还在的时候,他们可以独善其身,出淤泥而不染。当这个情感支撑垮掉了,并且情感支撑的源头斥责她的懦弱,将她独善其身的高洁理解为无能为力,这个时候,她怎能不寒心,价值观怎能不崩塌?

一旦崩塌了的正义的价值观,就要反其道而行之,变得崇尚邪恶。她要不折手断地往上攀爬。越是达到目的,事实越是证明了,这种邪恶的力量是正确的。

所以,娴妃变成了如今的皇后。一个人面兽心草菅人命的皇后。

不管怎样,是让人痛恨的恶毒妇人,但是也是一个可怜的娃。她不再认同善良,就只会把善良当做工具加以利用,以达到报复他人的目的。

佘诗曼的这个人物,尽管做出太多肮脏龌龊事,可是,从头到尾人物的经历都是被看在眼里,因此,尽管她黑化的厉害,却也是情理之中的。

宫廷人物的命运,各人不同。

不可能人人都像魏璎珞一般强大聪慧,成为人生赢家。也不可能人人都像娴妃一样可怜又可恨,让人扼腕叹息。也不会人人像愉妃一样,表面上恩将仇报,没心没肺,实际上大义凛然,牺牲自我成全小阿哥的锦绣前程。

每个人物形象,都有让人同情的地方,都有让人佩服的地方。也有让人感到无可奈何的地方。

人物是时代的产物,是环境的产物。当宫廷竞争不那么激烈,生存不那么艰难,自然不需要勾心斗角,步步为营。

但是,事实就是事与愿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