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向前,千百年来,在中国北方的草原上生活着非常多的游牧民族,他们与中原政权之间时战时和,名称也在不断的变化。比较知名的有匈奴、鲜卑、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他们之间有何关联呢?是否也像中原地区的政权只是改朝换代,换了名字呢?

众所周知华夏民族是以黄帝和炎帝两个部落融合发展而来,华夏民族以自我为中心,将分布于四方的异族势力分别冠以南蛮、北狄、东夷、西戎的蔑称。

随着华夏民族数千年来不断的扩张,同属农耕文明的南蛮与东夷已融入到了华夏民族,而西戎与北狄所处的高原草场,因自然环境不适合华夏民族的农耕文化,仍然是游牧民族的天堂,如攻灭西周的犬戎、鬼方等部落,秦汉时的匈奴。

匈奴突厥鲜卑契丹女真关系(一篇文章读懂匈奴)(1)

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迁徙频繁,居无定所;生活在高寒地区,自然环境恶劣,人口增长困难。游牧民族政权的演变与华夏民族完全不同,华夏民族哪怕政权,底层百姓主体仍然是华夏族,只是统治阶层发生了变化。而游牧民族政权交替时,一般是通过血腥屠杀与掠夺奴役,不仅是统治阶层发生了变化,下层民众主体出现了分化和替换。当年匈奴攻灭东胡后,东胡分化成了乌桓与鲜卑。华夏民族自夏禹建立夏朝后,即为世袭制的朝代,而游牧民族政权则是部落联盟轮流做庄。

东晋时期,鲜卑族拓跋部占领中原后建立了世袭制王朝-北魏,到了两宋时期,草原上的蒙古部落仍然是部落制汗国。虽然两个部落同样崛起于蒙古高原,但是统治的民众完全不同。当下层民众主体出现替换时,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政权文化制度上在退后。

匈奴突厥鲜卑契丹女真关系(一篇文章读懂匈奴)(2)

在先秦时期,生活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主要有肃慎、鬼方、西戎、山戎等。肃慎是女真的先祖,生活在遥远的外东北,距离中原的华夏民族较远,双方交集不多。春秋时期山戎曾侵扰燕国,称霸后的齐桓公曾经帮助燕国驱逐山戎。商周时期生活在北方的鬼方部落,曾被商王武丁攻伐被驱赶到了更远的北方。西戎一度攻入镐京杀死周幽王,导致西周灭亡。春秋时期,西戎的义渠部落是秦国的主要对手,后来被秦国征服。

在战国后期,匈奴部落逐渐强大起来,将月氏驱赶到了西域现在的阿富汗附近。也攻打东胡部落迫使一部分迁徙至鲜卑山附近,发展为鲜卑,还有一部分迁徙至乌桓山附近,发展为乌桓。濊貊部落在东北先后建立了夫余和高句丽两个地方政权。

匈奴突厥鲜卑契丹女真关系(一篇文章读懂匈奴)(3)

在汉朝时期,西汉的主要对手是匈奴,汉高祖刘邦曾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开始扭转战局,将匈奴打得节节败退,迫使匈奴分裂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归附汉朝,并获准南迁内地,北匈奴则向西迁徙。草原上出现权力真空,匈奴故地很快被鲜卑所占领。东汉末年,曹操曾打败乌桓,部众从此散落,融入到了其他民族。

在两晋时期,五胡乱华导致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并建立了众多短暂的王朝,后由鲜卑拓跋部统一了北中国,建立了北魏,与偏据江南的东晋对峙。与此同时,契丹部落兴起于东北,柔然部落则占领了外蒙古高原,鲜卑慕容氏的一部在青海建立了吐谷浑政权。夫余在鲜卑与高句丽的入侵下灭亡,而高句丽则向南占据了朝鲜半岛北部。

匈奴突厥鲜卑契丹女真关系(一篇文章读懂匈奴)(4)

很快,鲜卑拓跋部的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然后又分别被北齐与北周取代。在此期间,鲜卑族完全汉化融入到了华夏民族之中,政权也被汉人掌控,唯一尚存的吐谷浑在唐朝中期被吐蕃所兼并。外蒙古高原的柔然部落被崛起的突厥部落所取代,族人融入到了突厥、契丹或者汉族中。

在隋唐时期,突厥分裂为东突厥与西突厥,并全部归降了大唐,契丹无力抗衡大唐初期的强盛,也投降了。高句丽很硬气,被大唐所灭,其民众被迁徙到内地被汉族同化。随着大唐国力衰退,突厥又独立,并且在五代时期大放光彩,五代的后唐、后晋、后汉都是由突厥分支沙陀族所建立。而突厥族群的统治者换成了回鹘部落。

在两宋时期,契丹统一蒙古高原建立辽国。羌族的分支党项族建立了西夏。回鹘因内乱而分裂,部族也向西和向南迁徙。而最不起眼的女真在东北崛起后,攻灭了辽国又迅速南下灭亡了北宋,从此大金国风光百余年。契丹余部逃至西亚地区建立了西辽,蒙古部落开始在草原崛起。

匈奴突厥鲜卑契丹女真关系(一篇文章读懂匈奴)(5)

蒙古灭掉了强大的女真金国、党项西夏,以及南宋,建立了庞大的蒙古帝国。忽必烈在中国建立了元王朝后,蒙古帝国分裂成几个汗国。

明朝建立后,蒙古人被驱赶回草原重新回到部落时代,后来依附于女真部落建立的后金。大清建立之后,满族女真统治着整个中国,直到民国成立。

如今56个民族共同生活在中华大地上,形成了新的中华民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