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章县荞麦(长江边上荞麦熟)(1)

在安庆待了十年,要说印象最深的,不是桂花飘香,也不是香樟繁茂,更不是荷塘月色,而是当地的黄梅小调。这种富含安庆当地浓郁风情、曲调婉转悠扬的曲子,对于我这个北方人来讲,还是能哼唱几曲的。有一段黄梅戏经典曲目《打猪草》,其中的《对花》小调活泼、节奏轻快、朗朗上口。《对花》中描述了一种农作物,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谜底竟然是荞麦。

曲中唱到:“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么杆子么叶,开的什么花?结的什么籽?磨得什么粉?做的什么粑?此花叫做什么花?”这是谜面。而谜底是这样揭开的。“郎对花、姐对花,一对对到田埂下。丢下一粒籽,发了一颗芽。红杆子绿叶,开的是白花。结的是黑籽,磨得是白粉,做的黑粑。此花叫做荞麦花。”

第一次遇见荞麦,是4月中旬的一个傍晚。那时候已经是谷雨时节,收割完毕的油菜田里,郁郁葱葱地生长着一片绿油油的农作物。红杆、绿叶、白花,在田埂上次第生长。通过“形色识花”,才知道眼前这一片农作物竟然就是传说中的荞麦。进入到田里,荞麦们伸展着心形的小叶片,轻拂过我的胳膊;俯首细嗅,阵阵清淡的花香若有若无地散发开来。

荞麦和常见的麦子、玉米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它有着江南的秀气、柔弱,即使结了嫩嫩的籽实,在等待成熟的期间,依然生长着细嫩、轻柔的小叶子。暗红色的秸秆披着翠绿色的叶片,洁白的米粒状的小花密密匝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难怪古人们会用这样优美的诗句来赞扬荞麦花开的纯洁高雅。

晚风吹过,荞麦田此起彼伏,没有北方风吹麦浪的壮阔,却荡起一阵阵绿色的涟漪。我在想着,等荞麦成熟的时候,难道也要用到收割机吗?荞麦籽又是如何从这些密密匝匝的小籽实里脱粒的呢?谁想到收荞麦和机械化丝毫没关系,是完全用当地最原始的工具,依靠人工来完成的呢。

进入6月份,初夏来临。门口那片荞麦田已经被收割、摆放在田埂边上晾晒。戴着草帽、搭着毛巾、穿着半旧的黑布鞋的农人开始打荞麦了。晾晒好的荞麦棵平铺在一大块塑料布上,农人们抡起一根木制的工具,利用前端用竹子编成的拍子,不停地拍打荞麦秸。这样一来,黑色的荞麦籽不断地从秸秆上蹦跳出来。翻打两三遍,直到将荞麦秸秆打成扁平的样子。收走秸秆后,塑料布上满满的黑色籽儿。用笤帚细细地扫起来,盛放到竹编的圆形簸箕里,筛几次,就可以颗粒归仓了。

荞麦具有止咳平喘、降血脂、降血压的作用。去掉外壳后的荞麦是米白色的,上磨磨成粉状,可以掺加在面粉里蒸面食;也可以做成炒面,用开水冲调饮用。还有蒸荞麦米饭、煮荞麦粥。据说,荞麦属于高纤维、高营养的食物,吃过后有很强的饱腹感,所以它还有一定的减肥功效呢。另外用荞麦壳也就是荞麦皮填充枕头,也很不错哦!

“田翁独归处,荞麦露花深。”又是一年麦收时,江南的荞麦花时已尽,收获的季节正在江南大地上进行着。不论是风吹稻花香两岸,还是风吹麦浪到天边,或是荞麦花齐晚稻黄,都是一片大江南北的丰收景象,都是一个五谷丰登的丰收中国!

(图片由作者提供)

向上滑动阅览

作者简介:郭慧,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华泰集团《今日华泰》特约撰稿人,现供职安徽华泰。喜文字,爱旅行;喜音乐,爱画画。生活不止眼前,还有诗和远方。

赫章县荞麦(长江边上荞麦熟)(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