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发现通篇都是大白话,没有什么高深晦涩难懂的文字,写的也都是家常理短的,鸡毛蒜皮的有事情,但是,就是想看,想读到最后。文章里总是反复车轱辘话,看着却不烦,还觉得是那么回事。说话是人的本能,说话是人与人沟通的基本,但是,一个人找另一个人难,一句话找到对得上的另一句话更难。你想说,又不说,说了,又好像没说,说完了,却又像藏着点什么没说。说话是门艺术,是技巧,中国人向来说话讳莫如深。过年时候,客人到主人家,拿出红包,说给孩子的,一点心意。主人肯定推回去说,不用了,不用了,然后客人又递过去,说给孩子的,主人又推回去……如此几次,其实客人在想主人是真不要红包,还是拒绝一下意思意思呢,而主人也在想,客人是真给红包,还是只是拿出来意思意思呢。双方都在打着小九九,嘴上说着客气的话。最后客人放下红包走了,主人送走客人,立刻打开红包看看里面包了多少钱。中国人就是这样”含蓄”。一句话对上了,大家可以成为朋友,说更多的话,掏心窝子的说。一句话不对付,朋友可能渐行渐远,从此无话可说,也许连面都不会再见了。说是人3岁学说话,一生学闭嘴,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说,什么话,该说,得反复斟酌,这好好说话可是得终身学习啊!

说话技巧和说话应变能力在线听(说话)(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