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命陪君子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动辄说舍命陪君子)(1)

(图片来自网络)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九日凌晨,末路皇帝朱由检自缢后,随后就有大学士范景文、户部尚书倪元璐、兵部侍郎王家彦、刑部侍郎孟兆祥、大理寺卿凌义渠、太常寺卿吴麟征等15人相继“舍命陪君王”共赴黄泉。

  并不是所有的人愿意这样糊里糊涂地“舍命陪君王”。齐国国君问晏子,忠臣是怎样侍奉其君王的?晏子的回答很简单:“有难时不陪他死,逃亡时不跟他走。”他这话一出口,齐王便满脸不高兴。古训“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教子亡,子不得不亡”,更何况君王有难,你不陪他死不跟他逃亡,这不是大逆不道吗?齐王愤怒地拂袖而去。

舍命陪君子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动辄说舍命陪君子)(2)

(图片来自网络)

  晏子算不算忠臣呢?齐王想起晏子将他的慈爱扩展到黎民百姓,帮助他治国安邦、利益百姓的种种事迹,足以体现他的这忠诚。然而,他为何说出这种话来呢?他知道晏子头脑机敏,能言善辩,他要看看他到底有何说辞。齐君又招来晏子,动之以情地说:“你说,君王把富庶的土地和尊贵的爵位封给他,危难时刻反而这样对待,能算是忠臣吗?”晏子回答:“臣子的进言若被采用,臣子的策谋若能听从,国家不可能有难,君王也不至于流亡,用得着臣子去殉难和护送吗?反之,因为昏聩不明而导致国家危难、君王逃亡,随同殉难等于白白送死,随同逃亡则是违心之举。所谓忠臣,就是平常能够让君王向善为民、励精图治,而不是等到危亡时与君王共同赴难。”晏子一番话让齐王明白了,轻易说“舍命陪君王”这话有假。

舍命陪君子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动辄说舍命陪君子)(3)

(图片来自网络)

  齐国有这样三位臣子,那就是易牙、竖刁和开方。易牙是一名厨师,也是齐桓公宠幸的近臣。一次桓公对易牙开玩笑说尝遍天下美味,唯独未食人肉,倒为憾事,易牙就杀子以献主公。竖刁是负责掌管内侍及女宫戒令的官员,他为了表示对齐桓公的忠心,自行阉割。开方对齐桓公表面上忠心追随,十五年没有回家,父母去世也不回国奔丧。

舍命陪君子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动辄说舍命陪君子)(4)

(图片来自网络)

  “舍命陪君王”倒不一定是陪君王去死。杀亲子、自宫、不奔丧,对爱护自己名节的人来说,无异于舍命,可是这三人做到了。齐桓公问管仲这三人人品怎么样?对君王是不是忠心?管仲说:“易牙为了满足国君的要求不惜烹了自己的儿子以讨好国君,没有人性;人情莫过爱其身者,竖刁不爱其身,岂能爱君乎?没有人是不关怀自己的父母的,卫开方的行为不合乎天理人情。这三人,并不是真心与君王共同赴难,他们只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请国君务必疏远这三个人,宠信他们,国家必乱。”齐桓公听不进管仲的话。后来齐桓公病重时,易牙、竖刁、卫开方等人,禁锢桓公于室,筑高墙不准入,到了冬天桓公饿死。

舍命陪君子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动辄说舍命陪君子)(5)

(图片来自网络)

  古代确有很多舍命陪君子的感人故事,它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后人对他们的评价也很高,以为他们是人臣之楷模、社稷之栋梁。但是,为末路皇帝朱由检“舍命陪君王”的这些人与其说是忠,不如说是没有独立人格和操守的愚。更多的称“舍命陪君王”的人,不是为了江山社稷安危与君王共同赴难,是为了自己的饭碗。言必称“愿效犬马之劳”甚至“万死不辞”,是给君王灌迷魂汤,隐藏着某种不可告人目的。

舍命陪君子是什么意思(你有没有动辄说舍命陪君子)(6)

(图片来自网络)

  现代人把“舍命陪君王”换成“舍命陪君子”了。在现代词汇里,“舍命陪君子”的意思不是像晏子说的要与你共同赴难,而是说够哥们、义气,也就是一句调侃。这句话在酒桌上听得最多。我们要警惕说这话的人,虽然你不会被他灌倒,也可能会被他耍了。退一万步说,即使你没被耍,而说这话的人不幸真的舍命了,也会把你这个他称之为的“君子”,陷入不仁不义之尴尬境地。所以,我们要远离那些动辄说“舍命陪君子”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