叁 襄阳

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会在历史文献和小说里,读到过襄阳城的名字。

中国南北军事势力通常会在襄阳发生大决战,曹魏对蜀汉,西晋对东吴,蒙元对南宋,都曾在襄阳决生死,1267年蒙元军围攻襄阳,吕文焕守了六年到1273年投降,三年后临安就被攻陷,南宋灭亡。

中国地理坐标的大地原点,是西安泾阳县永乐镇,但如果算上所有的战略要素,我个人认为,襄阳城才是中国真正的中心。

襄阳,几千年来都是中国南北交通的分界点,在古代,南方人乘船来到这里,改骑马北上,北人则在这里下马,顺汉江去往长江,襄阳人管这个叫“南船北马”。

行军打仗也少不得从这过,自春秋战国以来,襄阳一共发生过200多次大小战争。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襄阳这种特殊情况呢?

这就跟我们反复提到的老朋友,秦岭和淮河有莫大关系了。

过去的文章介绍过,秦岭淮河是中国南北分界线,其实他们俩,也是阻碍北方军队南下的两道重要地理屏障,如果从秦岭攻南方,全是山,爬得吐血,如果从淮河攻南方,全是水,各种河道湖泊像蜘蛛网一样密布,那年头可没有高速公路,北方的骑兵在这里跟陷进沼泽地一样难受。

武汉市星耀楚江(湖北星耀江汉)(1)

淮河流域密密麻麻的水系也是阻挡北方进攻的重要地利

历史上因为中国北方开发得早,有人力资源和粮草优势,通常都是北方统一南方,别看三国时东吴占领那么大一块地,其实东吴所占的地盘在曹操看来都是乡下人呆的地方,GDP拿不出手的,曹操的地盘才是当时的一线城市。

中国历史上由北向南的统一战争,几乎自动涌向了襄阳,都尽量避开了秦岭和淮河,唯一反常的是清军入江淮,当时南明忙着内讧,乱成一团,清军又派明降将冲在前面,大伙一看都是老同事带着刀过来,正毫无斗志,比法国人投得还快,搞得清军是一路跑步受降,疯狂爆装备刷经验。

攻秦岭攻江淮都不是好买卖,但恰好就在秦岭和江淮这两道天然屏障的中心连接处,有一个盆地,叫南阳盆地,盆地的南边,有一座突破口城市,叫做襄阳。

武汉市星耀楚江(湖北星耀江汉)(2)

襄阳正卡在秦岭和淮河的中间处(图源不详)

北方军队发现,只要拿下襄阳,就不用趟那耗死人的秦岭和江淮,所以每回都跟嗑了药一样猛攻襄阳。

攻下襄阳另有一个天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在宽阔平缓的汉江上练水兵,之后可以沿着汉江一路南下到长江,再沿长江夺取江南各城。

拿下襄阳,就等于坐上了统一全国的高速列车,襄阳的战略地位,相当于打通中国南北的核心点。

北方人想到了这个问题,南方人自然也想到了。

所以襄阳的防守,同样做得铁桶似的。

我第一次登上古襄阳城楼看到古老的护城河时,放眼一望,好家伙,这能叫河吗?这明明是一片湖啊!

瞬间就感受到了当年蒙元攻襄阳城的绝望心情。

武汉市星耀楚江(湖北星耀江汉)(3)

从仲宣楼一角看到的护城河,多少蒙元军都不够淹

襄阳城三面环水,一面靠山,护城河长5060米,平均宽180米,最宽处250米,面积达91万平方米,是亚洲最宽的护城河。

这种地理环境,跟当年君士坦丁堡有些相似。

武汉市星耀楚江(湖北星耀江汉)(4)

不同的是,襄阳和樊城是互为一体的,蒙元攻宋时,有浮桥连接襄阳和樊城,蒙古人先攻打的是襄阳樊城周边防御工事“十二连城”,宋军则是通过汉江运物资,源源不断补给两城,因为后援不断,蒙古人打得十分艰难。

周边据点被蒙古人拔掉后,蒙古人从唐白河造战船,沿河而下进入汉江,自此将南宋的后勤部队击退,又用西域人改造的回回炮攻破樊城,并对樊城展开血腥屠城,震慑襄阳守军,随后又在襄阳城东南角安置巨炮,炸毁襄阳谯楼,再派人前来招降,吕文焕眼见大势已去,才被迫投降。

花这么长时间写襄阳的历史和地理,是为了交待襄阳于中国到底有多重要,在和平时期,襄阳显得没那么重要,但每逢战时,襄阳就是“扼天下之要”的南北军事重镇。

我这次游历湖北,跟陕西的路线一样,从北往南走,去到的第一站,就是襄阳。

当我从刘集机场下飞机后,周围两侧的风景,就让我有一种十分熟悉的感觉。

那种灰蒙蒙的天空、低浮的雾霾、荒僻的工业区,就是我前几个月在河南农村或近郊时常常体验到的感受。

中国北方的冬天总给我一种偏阴冷的色调感,跟深圳灿烂的阳光、沙滩、草木的芬芳形成强烈的反差。

我那时坐在车上,就不由得想:湖北明明在南边,这里却好像北方。

当我到达市区游荡时,宽阔而平静的汉江在我面前缓缓流淌,两岸植物生长茂盛,这么充沛的水量,在北方极少见到,襄阳城又被汉江分成好几块,这点却又像南方。

武汉市星耀楚江(湖北星耀江汉)(5)

摊开襄阳市的地形图,会看到襄阳西边是山地,但东边是一大片平原区域,汉江刚好从中间将整个城市切开,给我的第一直觉是这里农业一定很发达。

“襄阳农业确实不错,”我在襄阳、也是整个湖北遇到的第一名向导,是一名四十岁的中年汉子,也是当地一名公务员,我和他在酒店大堂碰头,他慢悠悠抽了根烟,开始说话。

“襄阳粮食年产量超过了百亿斤,能让全国人民吃一星期,中储粮襄阳直属仓库里的粮食,能让全襄阳600多万人吃600多天。”

我迅速查了下湖北各市2021年粮食产量目标,襄阳排第一,是94.5亿斤,全是大平原的荆州居然只是第二,是90亿斤,三到五名依次是荆门57亿斤、黄冈53亿斤、孝感46.5亿斤。

前面提到的宜昌排在第六名,30亿斤。

武汉市星耀楚江(湖北星耀江汉)(6)

前五名的城市里,襄阳是唯一一个农业与工业两翼齐飞的城市。

襄阳现在有高标准农田57.76万亩,稳定粮食面积1180万亩,主要在打造襄阳高香茶、襄阳牛肉面、襄阳大米、襄阳清水虾、中国有机谷五大市级品牌。

当然襄阳因为有好大一部分山地,各地土地分配并不平均,我在襄阳遇到的南漳县人,他们那每户只有1.5-2亩地,遇到的宜城市人,他们那每户是12亩地。

那又是什么支撑着襄阳的工业呢?

摊开襄阳市政府刚刚发布的百强企业名单,你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武汉市星耀楚江(湖北星耀江汉)(7)

这份名单太长,我取前25位大家知道个大概就行

简单点说吧,位居第一生产红金龙香烟的襄阳卷烟厂,纳税第一,一年纳税74亿,几乎是后面2-100名纳税的总和,但税收主要交给中央,能提供的工作岗位和上下游生产链又少,我在襄阳时,几乎没有人把他当成襄阳的支柱向我介绍,甚至没有一个人提到卷烟厂的名字。(注:湖北中烟一年纳税达到了600亿。)

襄阳人主要看重的还是二汽,就是东风汽车对他们的影响。

一说起这个二汽,旁边的十堰人就忍不住要哇地哭出声来。

十堰这座城市,完全是因为三线建设才发展起来的,1969年,为了找个安全的地方保护我国刚起步的汽车产业,二汽当年才选在了山窝窝里头的十堰市。

但后面天下太平了,还把这种重工业放在山里头,物流成本实在太高了,东风那时候跟日本人谈合资,对方先飞到武汉四个小时,又从武汉坐车到十堰六个小时,把日本人给坐蒙了,说你这么大一家企业,怎么放在这么偏僻的地方?而且这大山里头,根本没什么工业用地,怎么发展嘛?

东风领导早就想去大城市了,快乐得不行,说那就搬嘛,这山沟沟里头我们也不想待了。

十堰市政府血都要喷出来,东风集团占当时十堰50%的税收、60%的GDP,这搬出去要老命了,坚决反对,最后省政府出来做和事佬,承诺将总部迁到武汉,商用车基地仍放在十堰,乘用车则搬到襄阳,湖北省财政每年补助一部分税收给十堰,十堰这才同意搬迁。

1983年,二汽襄阳基地破土动工,十年后,汽车产业成为襄阳第一大主导产业。

2003年,东风总部迁到了武汉。

十堰人含泪告别了大部分汽车产业,现在主要抱着商用车产业过日子。

总体上来说,十堰的经济情况在中部地区属于中上水平,320万人口能创造了2200亿GDP,是因为十堰除了商用车,还有生物医药、有机食品、铸锻件、绿松石等七个产业,现在吸纳了20万人就业,预计到2025年能发展到2500亿产值。

依靠东风汽车,十堰人在1990年最风光时,人均收入达到了5900元,比北京的4925元、上海的5803元还多,甚至是武汉2409元的两倍,随着汽车产业逐渐分给了武汉和襄阳,十堰想要有大突破已经不太可能,但过好衣食无忧的小日子,还是完全没问题。

襄阳原本没什么工业,1960年前只有几百家搞轻工的小工厂,连一个工程师都没有,靠着去北方和东部招商招人才累积了第一代工业基础。

接手了汽车产业的襄阳,在刚起步时,只能生产富康、蓝鸟轿车、东风轻型卡车,2003年开始生产天籁、2011年生产楼兰、2012年生产英菲尼迪、2018年生产奇骏,到今天,襄阳全市汽车产值达到2000多亿元,年产汽车50万辆左右,带动大量汽车行业上下游人员就业。

在襄阳,我听到大部分人都在说一车独大,但老宋不同意这个说法。

老宋来自浙江,为了媳妇留在了襄阳做生意,跟襄阳大大小小企业都打过交道,他特意提醒我说:

“襄阳其实军工很强,据我所知,在襄阳,军休所至少都有七所。”

老宋说得没错,襄阳的大三线地位不如宝鸡和柳州,但襄阳大三线留下的军工企业,是湖南湖北最多的。

属于襄阳的军工企业包括:609、295、520、846、3542、3545、4504、5108、5137、5713、9616、9626、91511等四十多家企业。

襄阳市区在全国十分独特,有着大城市的体量,却有着小城市的形象,跟全国热火朝天的新城建设完全相反,市中心杂七杂八竖立着许多栋老旧房子,一看就是过去的企业留下来的,现在还没拆掉,应该是许多老厂还活着的缘故。

我在《四座城市的宿命》里提到过,在大下岗年代,各地都发生过风卷残云般国企倒闭潮,襄阳的军工企业死得没有那么惨烈,是因为襄阳有不少不能倒、必须救的重工军工,老房子代表的就是旧经济体系,襄阳市区才会是新旧交织的一座城市。

因为这种特殊的历史原因,襄阳的新建筑集中在东津新区,但跟我在延安新城看到的情况一样,因为商业中心还在老城区,小情侣下班出门逛街、吃饭看电影那个那个十分方便,东津新区的人口并不多,我大白天在那遛跶,也见不到几个人。

湖北省以前的大战略,叫“一特五大”,特当然指武汉,五大指襄阳、宜昌、荆州、十堰、黄石,搞着搞着,襄阳和宜昌在竞争中远胜其他城市,第三名的宜昌远超第四名的荆州,出现了经济断层,就形成了现在的“一主两副”,刚好在湖北省地图上形成了一个三角形结构。

在十三五之前,襄阳在全国城市里排70多位,现在已经上升到46位(掉下来的都是北方城市),十四五将主要依靠汽车产业带动,跟宜昌一样,争取在2025年GDP达到7000亿,市区人口中期300万,远期500万目标。

武汉市星耀楚江(湖北星耀江汉)(8)

做一个更感性的理解,宜昌和襄阳2025年的目标,就是江苏常州2020年的水平。

襄阳这么有底气,是有原因的。

由于中国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崛起,拥有汽车基础的襄阳,成为中国汽车公司重点投资的地方。

现在比亚迪新能源车完全卖不过来,通常一等就是半年,为了扩产,比亚迪在合肥、常州、郑州、抚州、济南等地疯狂扩产,合肥、常州、郑州产能将达40万辆一年,抚州将达20万辆一年,济南将达30万辆一年,长沙将达60万辆一年,西安和深圳也得扩产,2023年总产能将超过350万辆。

襄阳也在这次投资大潮中分到一块大蛋糕,比亚迪将在襄阳建一座产业园,这个月(2022年2月)开工,占地1300亩,分别建设新能源汽车整车工厂、汽车零部件工厂、动力电池工厂、动力电池零部件工厂、零碳园区五大板块,年产动力电池30GWh,一期投资就达100亿元,总投资180亿元。

三期项目全部完成后,比亚迪产业园年产值将达到500亿元。

吉利则在襄阳谷城县投资228亿元搞化硅产业园(谷城硅矿储量湖北第一)、中电建路桥集团在襄阳建总部、湖北华电新能源将在襄阳建产业园、东方雨虹投资30亿元将在襄阳建新材料产业园、湖北锂源公司将在襄阳投资等等,让襄阳后期大项目一个接一个不断,2022年一季度,襄阳146个亿元以上项目开工,总投资达到了1623亿元。

加上襄阳在湖北拥有仅次于武汉的交通优势,襄阳在未来两三年依靠13条产业链,超越GDP仅领先140亿的洛阳,成为中部地级市老大几乎已成定局,洛阳比宜昌也仅领先425亿,宜昌也极有可能超越洛阳,湖北双雄将成为中部地级市冠亚军。

湖北二三名将分别超越河南的第二名,也侧面说明湖北的发展后劲远超周边各省。

肆 鄂州

文章写到现在,我们已经把湖北省除武汉外,最重要的几座城市过了一遍,按常理,就该讲讲湖北的大BOSS武汉了。

但湖北其他小城市的发展,我们也要知道个大概。

恩施、随州、黄石、咸宁、黄冈几乎都受到了地形的压制,个个被大山所困,交通不便,可使用工业用地少,远离湖北经济中心,命中注定很难发展,像恩施利川虽然有千亿立方米页岩气储量,也是今年才刚发现,开发起来还需要很长时间。

孝感、随州处在“汉孝随襄十”汽车走廊上,靠一点汽车产业的相关链混口饭吃。

荆门这边原有长沙猎豹汽车在这里建好工厂,但车子卖不出去,公司赔惨了,资产给荆门政府收了,长城汽车接盘后,用这家工厂生产坦克500,不料销量火得一塌糊涂,上市后一个月就售出4万辆,产值高达140亿,坦克500潜力还非常非常大,预计2022年产量将达12万辆,估计荆门以后也会走以汽车产业为主的发展路线。

其实宜昌发生了同样的事情,河北中兴在宜昌搞了个汽车厂,同样赔惨了,现在这个工厂交给了广汽传祺在生产GA6和影豹。

巧的是,黄石大冶市也有个众泰工厂倒闭,还是被长城汽车收购了,预计将在这里生产坦克300。

我们在湖北各地到处都能碰到长城,这家汽车公司的梦想和比亚迪、吉利一样大,预计将在2025年销售400万辆新车,正在全国疯狂兼并生产,也可见中国汽车产业,正处在一个大跃进高速发展期。

湖北省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让我们湖南人眼红得不要不要的。

上面提到的黄冈市,大家一定是听过的,毕竟谁不知道大名鼎鼎的黄冈秘卷呢?

为什么黄冈会诞生这么一所变态的中学?

虽说现在黄冈中学没以前那么夸张,在本省被华师一附、武汉二中、武汉外国语学校超越,也落后于襄阳四中、五中,但一本率还能达到96%,上清北的一年还能维持20人上下。

其实跟安徽六安毛坦厂中学的原理是一样的,是在缺少其他出人头地的路径时,倾尽全力逼出来的高考内卷。

黄冈市一共有600万人,GDP仅2550亿,平原只占12%,其他都是山,山里又没有大矿,日子过得艰难,年轻人只能靠读书求一条生路。

幸好还有一个黄冈港能靠水吃水,旗下团风、黄州、浠水、蕲春、武穴、黄梅六大港口,占长江主航道约200公里,岸线总长281公里,常年可通行5000吨级船舶,2021年,黄冈港吞吐量第一次过了1亿吨,预计到2025年,能达到3亿吨,2035年达到5亿吨。

对于一个少矿多山的农业城市,港口数据是黄冈难得的增长点。

在黄冈的对岸,有一座不太起眼的小城,叫做鄂州。

在去武汉之前,我特意先跑了一趟鄂州,我只是好奇,鄂州是凭什么做到全湖北人均GDP第三的?

在武汉往鄂州的高铁上,我看到平原上一片波光粼粼的大小湖泊,和各种崭新整洁的工业厂房,恍然有一种在发达国家的观感,就更好奇鄂州怎么这么富了。

一去就明白了,一切的根源还是跟地理有关。

鄂州这边有一家本地支柱公司,叫鄂钢,鄂州的许多故事,是围绕着鄂钢展开的。

而鄂钢之所以选址在鄂州,是因为这里有一处1969年建成投产的程潮铁矿,这里曾是中南地区矿藏最丰富、生产规模最大、技术装备最新的地下开采矿山,那边挖完,这边就能推过来炼钢。

鄂州人说,程潮铁矿现在不行了,但他们吃饭的家伙,还主要是鄂钢和建材。

建材其实是鄂钢的下游,而鄂钢能留在这,又是因为这里曾经有铁矿,又有长江方便运输。

所以挖到底,是有矿有江的地理位置,决定了鄂州人的富裕。

当然啦,还因为鄂州背靠着武汉。

普通鄂州人两次发家,都跟武汉有关。

普通鄂州人最早也只能跟其他南方人一样,被一车一车火车拉去珠三角打工,但他们遇到了两次大机遇,一次是1990年代,一次是2005年至2020年,两次大建武汉的红利期。

建设武汉的建材绝大部分来自鄂州,为了给武汉打好后援,鄂州以前到处是小水泥厂、小砖厂、建材厂。

“当时鄂州有2000多台重卡运输车辆,每天80-90%跑武汉。”一名鄂州人说,“我们这里发家致富的,60%跟建筑建材有关。”

但我去到鄂州的时候,那些小厂大多因为环保原因关闭了,现在普通鄂州人,再也不用去南方卖命,一般就在已发展起来的武汉和鄂州市区,从事第三产业解决生计。

我还去鄂州近郊的几处乡镇,咨询了下当地人的收入,他们一般三口之家一年能有8-10万元的收入,村子里的别墅率大概达到了20-25%,好一点的小别墅建好大概要四五十万,差一点的二三十万,一周后我去到湖南常德,鄂州和常德是两省相对富裕的地方,常德近郊乡镇的别墅率大概只有10-15%,这其实也反应了湖北湖南真实的经济差距。

武汉市星耀楚江(湖北星耀江汉)(9)

鄂州近郊乡镇这种小别墅,大概占到村里住宅的20-25%

不过湖南湖北不富裕的地区,农村建筑几乎都差不多,说明富裕的方式是多样的,但贫困的形式是趋同的。

鄂州人靠给武汉打辅助发家,但武汉的建设肯定会停止的,其实从2019年开始,中国大城建都开始放缓了,鄂州人将来靠什么过日子?

别着急,鄂州人手里头还有个大杀器,就是鄂州有史以来最大的工程、每天有近万名工人参与建设、快要投入使用的花湖机场。

我去到鄂州时,花湖机场已经在进行校验飞行,预计2022年3月试飞,6月正式通航。

花湖机场选址在鄂州而不是河南,还是因为地理因素。

“鄂州有公铁水三大交通便利,将来建好机场,就有公铁水空四大要素。”

但我把鄂州所有要素一一摊开,发现公路、铁路这些优势,其实别的城市也有,实际上主要还是依赖长江,枯水期时,鄂州段水深7米,丰水期时,鄂州段水深20米,能靠万吨货轮,这才是问题的核心。

长江,才决定了湖北和湖南本质上的区别。

选在鄂州,还因为地下都是岩层,建机场节省了大量基建成本。

为了建好这个机场,鄂州人低头猛冲,选址只花了一年四个月,半年完成核心区拆迁,只花了七年就建好花湖机场。

花湖机场是亚洲第一个、全球第四个专业货运机场,直接投资370亿元,间接投资2000亿元,2025年货运量将达245万吨,2030年货运量将达340万吨,预计将来货运量是香港机场的两倍,达到900万吨。

这个货运量有多可怕呢,像武汉天河机场,2021年总货运量才31万吨,花湖机场上来就是天河的十倍左右。

花湖机场前期将开通9条国际航线,46条国内航线,到达国内各城市仅1.5小时,国际各城市仅12小时,辐射全国90%的经济总量、80%的人口。

机场将学习美国孟菲斯的管理经验,带动鄂州快递、跨境电商、定制服务、医疗保险、检验检疫、飞机维修、物流对接等各行各业的发展。

打个比方,比如可借鉴孟菲斯的眼球银行,全中国的眼角膜存储中心就可以放在鄂州,哪个城市需要眼角膜,就可以从这里快速发往当地,只需几个小时就能送达医院。

预计将有许多公司会在鄂州开设分部,方便对接全国全世界的物流。

花湖机场的建设,将为鄂州带来20万就业岗位,也将为鄂州经济,带来天量的增长空间。

“花湖机场建成后,鄂州与武汉合并的可能性非常大,鄂州的发展空间也越来越大。”湖北省一位高级公务员,向我斩钉截铁地下了结论。

离开鄂州后,我拖着硕大的行李箱,终于走进了武汉。

也终于走进了,湖北这一路的终点。

相关阅读:湖北:星耀江汉(上)

特别感谢:

湖北省发改委

湖北省统计局

湖北省网信办

襄阳、宜昌、荆州、武汉、天门、仙桃、鄂州、黄冈等地向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