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演员萨日娜回忆人世(陪父亲走出抑郁症)(1)

萨日娜

萨日娜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因在《母亲是条河》《闯关东》《笑着活下去》《女工》等一系列热播影视剧中,成功扮演性格迥异的母亲形象,被誉为“母亲专业户”。她曾荣获中国电视“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最喜欢的女演员奖和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最佳女演员奖等多项大奖。

萨日娜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演员,还是一位大孝女。当父亲罹患抑郁症时,她推掉工作,用绵绵孝心和真爱带领父亲走出了抑郁症的困扰。2009年2月,萨日娜荣获“演艺圈第三届十大孝子”的光荣称号……

六年等候亲情护航,草原“山丹丹”花悄然绽放

萨日娜出生在内蒙古包头,父亲李有忠是内蒙古话剧团的一级导演,母亲娜布琪是内蒙古话剧团的一级编剧。李有忠夫妇非常喜欢草原上一种叫“萨日娜”的山丹丹花,这种花生命力旺盛,娇艳美丽,夫妇俩希望女儿也能像“山丹丹花”一样茁壮成长,拥有美好的未来,于是给女儿取名萨日娜。

演员萨日娜回忆人世(陪父亲走出抑郁症)(2)

萨日娜

那时李有忠夫妇经常出差,萨日娜小小年纪就帮助父母操持家务,照顾年幼的妹妹,10岁的她就会蒸白馍、烙大饼和煮奶茶。生活的磨砺培养了萨日娜坚强独立的性格。

李有忠夫妇多才多艺,能歌善舞,在家里也经常探讨艺术,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赋予了萨日娜艺术成长的沃土。1985年9月,不满16岁的萨日娜考入了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艺术院校的学费都非常高,李有忠夫妇收入有限,除了要抚养双方的父母,还要负担两个孩子的学费,经济捉襟见肘。懂事的萨日娜体贴父母,想方设法替他们分忧。

在上海戏剧学院求学那四年里,萨日娜不仅没要父母负担多少学费,反而还时不时给父母一笔钱补贴家用。她利用课余时间,四处找配音工作,当群众演员,每拿到一笔微薄的报酬,别的同学忙着买时装、化妆品,去餐厅吃饭,萨日娜一分钱也舍不得花,给父母买棉帽子、围巾、手套,还为家里添置了一台单缸洗衣机,剩下的钱再交给父母。萨日娜的体贴与懂事,让李有忠夫妇既心酸又欣慰。

演员萨日娜回忆人世(陪父亲走出抑郁症)(3)

萨日娜剧照

1989年7月,萨日娜从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全总话剧团担任话剧演员。萨日娜想,自己参加工作了,有戏拍了,能替父母分忧了。但令她伤心的是,因为话剧市场不景气,团里一年也演不了两部戏,作为新人,萨日娜根本没有上台的机会。她试图在影视圈发展,可因为长相平平,即使化了妆也不上镜,加上不善交际,没有一个剧组愿意接纳她。

这时,萨日娜已经与总政话剧团的演员潘军在北京组建了家庭,因为无所事事,萨日娜一天到晚拿块抹布四处擦拭,桌子和地板一天被她擦了无数遍。有时看见同班同学在电视里的精彩演绎,萨日娜心里有说不出的失落和酸楚,她常常没来由地蹲在地上伤心大哭。

1991年春节,萨日娜和丈夫回包头给父母拜年。包头的冬天奇冷无比,有时气温低到零下30多度,白色的鹅毛风一刮,令人内心有一种无可抵御的寒意。见父亲每年冬天都穿同一件褪色的羽绒服,萨日娜一咬牙,花1000元给父亲买了一件俄罗斯厚皮衣。

萨日娜和丈夫在父母家住了两天,离开包头时,母亲悄悄将1500元塞到她手里:“孩子,我和你爸都有工作,不能让你花钱买衣服,这笔钱你一定要收下。”萨日娜眼泪一下子流了出来:“妈,你和爸是不是觉得我没有戏拍,很可怜?买件衣服还得给我钱,这叫我心里怎么好受?”“孩子,你现在有困难,我们怎么忍心加重你的负担。”母女俩推让了好一会,萨日娜见母亲态度坚决,只得将钱收下了。

演员萨日娜回忆人世(陪父亲走出抑郁症)(4)

萨日娜

表演系出身的科班高材生,却没有戏拍,天天在家里干些小保姆都能胜任的事,这怎么不让萨日娜伤心难过?随着在家里“待业”的时间越来越长,萨日娜的心态开始失衡,她怨天尤人,情绪低落,一天到晚躺在床上唉声叹气。潘军耐心开导她,萨日娜却以为丈夫在讥笑她,反而对丈夫大发脾气。萨日娜的情绪影响了潘军,夫妻俩开始发生口角,昔日和谐的家变得沉闷而压抑。

李有忠夫妇从女婿那里得知女儿的情况,匆匆赶到了北京。夫妇俩特意从花卉市场买来一盆仙人球,将它摆在女儿家的阳台上。娜布琪指着仙人球,意味深长地对萨日娜说:“别看仙人球外表很普通,不引人注目,等它经过岁月的沉淀,慢慢长大后,它一样能绽放出娇艳的花朵,装扮春天。孩子,你现在就好比这盆仙人球呀。”萨仁娜若有所思。

接着,李有忠从书店买来很多艺术、哲学、表演书籍,对女儿说:“你现在没有戏拍,正好有时间给自己‘充电’。厚积薄发,一旦你找到机会,释放的能量会让所有的人震惊!”

父母的开导,让萨日娜烦躁的心渐渐平静下来,她在书里与艺术大师对话。哪个艺术大师成就大业,不是经过一番等待与磨砺?萨日娜的心境豁然开朗。

演员萨日娜回忆人世(陪父亲走出抑郁症)(5)

萨日娜与潘军

但等待的日子毕竟难熬,萨日娜不免黯然神伤,对一个女演员来说,黄金时间就那么几年,而她的美好年华都在白白等待中耗去了,自己会有出头之日吗?1993年5月,萨日娜娘家一个亲戚,见萨日娜整天待在家里,邀请她一起做毛纺织品生意,萨日娜同意了。她将这件事告诉了父母,想从他们那里借2万元本金。李有忠夫妇坚决不同意:“你要做生意,我们不会借钱给你的。孩子,相信我们,你有表演天赋,会有云开日出那一天,你一定要坚守下去。”萨日娜听从了父母的意见。

萨日娜在家里待了整整6年。在这漫长的6年里,她读完了200多本书籍,观摩了400多部经典光盘,积蓄了足够的能量。

是金子总会发光。1995年,萨日娜终于迎来了爆发的机会。这年6月电视剧《牛玉琴的树》的导演找到萨日娜,请她出演这部戏的女主角。导演告诉她,这部戏的片酬很低,而且只有两集。萨日娜一口答应下来:“就是没有片酬我也拍!”

这部毫不起眼的电视剧被萨日娜演出了彩,她本色自然、张弛有度的表演引起了导演的注意。此后,萨日娜片约不断,短短三年多时间,就相继主演了《情感的守望》《大隧道》《午夜有轨电车》等多部影视剧,并先后荣膺中国电视“飞天奖”优秀女演员奖,以及上海国际电视节“白玉兰”最佳女演员奖,一举成名。

演员萨日娜回忆人世(陪父亲走出抑郁症)(6)

萨日娜

1998年,萨日娜在上海领奖时,发表获奖感言:“可能没有人知道,我曾经在家待业6年,心里很失落,要不是我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我坚持不到今天。在这里我要衷心地说一声,爸爸妈妈,谢谢你们!”走下领奖台,萨日娜接到了父亲的电话,李有忠的声音哽咽而激动:“孩子,我和你妈说过,你这朵山丹丹花会绽放的!”萨日娜哽咽难语……

做了妈妈才懂父母心,明星女儿也是大孝星

1999年2月,31岁的萨日娜发现自己怀孕了,这让她既兴奋又紧张,而立之年的女人该做妈妈了。但想到自己的事业正处在冲刺阶段,怀孕生子势必要在演艺圈销声匿迹一年半载,而演艺圈竞争激烈,到那时谁还记得自己?萨日娜决定做掉这个孩子。

而34岁的潘军早就渴望做爸爸了,得知妻子不想要这个孩子,他与萨日娜发生了争吵。因为无法说服妻子,潘军向岳父岳母求援。李有忠批评女儿:“你不要觉得自己是个演员,就要显得与众不同,一个女人到了什么年龄就应该做什么事。”娜布琪也站在女婿这边:“小生命来临了,这是上天对你和潘军的眷顾,作为女人、作为母亲,你要尊重生命尊重爱。当初妈妈怀上你时,如果因为追求事业,而放弃生育,你会有今天吗?”

既然父母和丈夫结成了统一联盟,他们的理由无可辩驳,加上肚子里小生命的悸动,给萨日娜带来一种无可名状的喜悦和幸福,萨日娜改变了主意,决定把孩子生下来。

演员萨日娜回忆人世(陪父亲走出抑郁症)(7)

萨日娜与宝宝

萨日娜怀孕8个月后,行动很不方便,而潘军三天两头在外面拍戏,根本没时间陪伴萨日娜。在这种情况下,娜布琪提前办理了退休手续,专门来到北京照顾女儿。娜布琪担心市场上的蔬菜有残留农药,会影响女儿的身体和胎儿的发育,她经常挤公交车去郊区农家买绿色蔬菜。萨日娜肚子显山露水,无法弯腰,娜布琪每天都要给女儿洗脚、穿袜子、系鞋带。

1999年12月25日,萨日娜和潘军的女儿小甜甜降生了,娜布琪挑起了照顾女儿和外孙女的双重重担。小甜甜晚上哭闹不止,娜布琪常常三更半夜起来,给孩子喂水、冲泡牛奶,抱着她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哄她睡觉。昏黄的灯光下,娜布琪的白发闪闪发亮。看见母亲消瘦、苍老的剪影,萨日娜心里很不是滋味:母亲一把屎一把尿地将自己和妹妹拉扯大,吃了很多苦,现在年过半百的她又要为自己拉扯孩子,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呀!

做了妈妈后,萨日娜陡然变得成熟了,心态也变得比以前平和了。同时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她深深体会到了当年父母抚养自己和妹妹的艰辛,对父母充满了感恩之情。父母这一辈子太不容易了,一直过着紧巴巴的日子,而今萨日娜的经济条件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努力让父母过上丰裕富足的生活。她给父母添置了大屏幕液晶电视,房间里铺上地毯;父母腰椎不好,她花2万多元给父母买了一台高档按摩椅;每年她还安排父母出国旅游。

那时候,萨日娜一年到头有10个月在外面拍戏,与父母相处的时间屈指可数。但在萨日娜看来,老人晚年只要物质生活得到满足,就是幸福的,父母无疑是一对幸福的老人。

演员萨日娜回忆人世(陪父亲走出抑郁症)(8)

萨日娜

2002年10月,萨日娜在内蒙古拍摄电视剧《大染坊》,她在电话里告诉父母:“爸爸妈妈,我哪天抽时间去包头看望你们。”这时,萨日娜已经整整一年没有回家了,李有忠夫妇很盼望女儿回家聚一聚,可又担心影响女儿的工作,嘴上说:“我们知道你很忙,如果抽不出时间就算了。”

两天后,因为天气突变李有忠病倒了,娜布琪在医院里照顾他。体弱多病的娜布琪也因为劳累过度,引起血压升高,卧病在床。这时,萨日娜给父母家打电话没人接,就拨通了母亲的手机。娜布琪担心女儿知道自己和老伴病了会着急,她一边接电话,一边用毛巾捂住嘴,不让自己咳出声来。但萨日娜还是听出了端倪。第二天上午,她赶到医院,见父母双双憔悴地躺在病床上,心疼地埋怨道:“爸爸妈妈,你们病了为什么不告诉我?”李有忠长叹一声:“唉,孩子,我们只有生病才能见到你。”

娜布琪流着泪说:“孩子,你其实不了解我们老年人,物质生活对我们来说并不重要,只要你经常过来看看我和你爸爸,就比什么都强!”父母的话深深地震撼了萨日娜的心,愧疚与自责在她心头交织,她觉得自己对父母的了解是那样的少,这些年自己确实忽视了父母的情感需求,她哽咽着对父母说:“爸爸妈妈,以后女儿会经常过来看望你们。”萨日娜说到做到,在以后的日子里,不论自己拍戏多忙,每隔两个月,她就带着女儿和丈夫去包头看望父母。

2004年6月,李有忠也退休了,夫妇俩考虑到萨日娜和潘军都很忙,主动来北京看望他们。从包头到北京有十多个小时的车程,李有忠夫妇都上年纪了,长途跋涉让他们满面风尘、疲惫不堪,萨仁娜看在眼里很不好受。与丈夫商量后,她在北京北四环附近买了一套两居室,与丈夫亲手装修后,于2005年10月,将父母接到北京定居。

演员萨日娜回忆人世(陪父亲走出抑郁症)(9)

萨日娜与父母和女儿

李有忠是一个闲不住的人,几十年来一直忙忙碌碌,现在骤然清闲下来,他感到很不适应。加上在北京没什么亲戚朋友,他除了在小区走两圈,其余时间就是闷在家里。渐渐地,他的心情越来越不好,睡眠质量很差,动不动在家里摔东西,对老伴发脾气。

娜布琪将丈夫的变化告诉了萨日娜,萨日娜以为父亲刚刚退休,心态还没有调整过来,有些失落也是正常的,并没有放在心上。

2006年1月4日,萨日娜在黑龙江拍完电视剧《闯关东》回到北京,把行李一放在家里,就去看望父母。走进父亲的家门,萨日娜大吃一惊:父亲满面憔悴地坐在窗前,眼里写满惶恐与忧伤,神情木然,像雕塑一样一动不动。父亲左脚穿一只白袜子,右脚穿一只黑袜子。萨日娜连叫了几声爸爸,他都没有反应过来。萨日娜重重地拍了拍父亲的肩,李有忠抬起头,漠然地看了萨日娜一眼,没有说话。

萨日娜焦急地问母亲:“妈,爸出现这种情况有多长时间了?”娜布琪忧心忡忡地说:“已经有一个多月了,这老头也不知发什么神经。”

演员萨日娜回忆人世(陪父亲走出抑郁症)(10)

当天晚上,萨日娜拨通了中国心理研究所一名专家的电话,将父亲的症状原原本本地告诉了对方。专家肯定地说:“你父亲患上了老年抑郁症,你切不可掉以轻心,老年抑郁症患者心里非常脆弱,最容易自杀。”放下电话,萨日娜心痛如割……

带领父亲摆脱抑郁症,父母的健康是她最大的幸福

这天晚上,萨日娜一夜未眠。第二天上午,她来到父亲家,要将父亲送进医院,李有忠将手边的茶杯推到地上,气呼呼地说:“我没病,你送我去医院干什么!”萨日娜和母亲不由分说,强行将父亲拽到了医院。

医生从娜布琪那里详细了解了李有忠的情况后,又通过语言与李有忠交谈,然后告诉萨日娜:“你父亲已经达到中度抑郁症的程度了,再不接受系统治疗,后果不堪设想。老年抑郁症患者百分之八十是男性,他们的自杀倾向更严重。”萨日娜哀求医生:“大夫,你一定要把我父亲的病治好!”

萨日娜推掉所有的片约和活动,在医院一心一意陪伴父亲。考虑到母亲体弱多病,萨日娜坚持每天晚上在医院陪床。护士不解地问萨日娜:“你名气那么大,经济条件那么好,完全可以请个护工来照顾你父亲。”萨日娜认真地说:“别人照顾爸爸我不放心。再说,不管我事业多么成功,但在爸爸面前,我首先是个女儿,女儿就应该尽孝。”

演员萨日娜回忆人世(陪父亲走出抑郁症)(11)

萨日娜

医生给李有忠开了一大堆中药,萨日娜给父亲煎好后端到他面前。看着那黑乎乎的汤汁,闻着苦涩的味道,李有忠摆摆手:“把药端开,我不喝。”萨日娜像哄小孩一样哄父亲:“爸,你把药喝下去,我给你买冰糖葫芦吃。”“只要你听话,我满足你一切要求。”不知不觉中,李有忠就把药喝下去了。

半个月后,医生为李有忠进行音乐疗法。医生让李有忠躺在沙发上,播放出《绿岛小夜曲》《滴落的星子》等旋律舒缓的音乐,给他催眠。优美的旋律作用于大脑皮质,能对丘脑下部和边缘系统产生效应,调节激素分泌、血液循环,从而改变人的情绪体验和身体机能状态。在医生的语言暗示中,李有忠进入了睡眠状态,渐渐地,他进入了一个安宁、祥和、温暖的世界。两个多小时的治疗结束后,李有忠从睡梦中醒来,感到浑身轻松,内心的不安与紧张缓解了许多。

几天后,李有忠的抑郁症症状减轻了许多,萨日娜把父亲接回了家。萨日娜和丈夫组成了一个亲友团,将公公婆婆从山东烟台接到北京,然后他们带着女儿和两边的四位老人,浩浩荡荡去浙江普陀山旅游。旖旎的风光、清新的空气,让李有忠心旷神怡,他像孩子一样又是拍照,又是喂金鱼,又是往喷泉里投硬币……

萨日娜让四个老人荡秋千,当秋千左右摇摆起来的时候,老人兴奋地尖叫起来。看着婆婆抓住公公的手,母亲抓住父亲的手,四个老人有说有笑,萨日娜心里比喝了蜜还甜,她觉得对儿女和老人来说,这就是幸福。

演员萨日娜回忆人世(陪父亲走出抑郁症)(12)

萨日娜

从普陀山回来后,李有忠的心情开朗了许多。萨日娜趁热打铁,又召集年轻朋友来父亲家里玩,他们陪着父亲下棋,与父亲一起唱卡拉OK,帮父母做饭……年轻人的青春活力感染了李有忠,到2008年5月,李有忠彻底摆脱了抑郁症的困扰,自信和快乐的笑容又回到了他的脸上。

李有忠一辈子忙碌惯了,萨日娜担心父亲一天到晚在家里,会再闷出什么病来,鼓励父亲走出去。她与父亲居住的社区居委会取得联系,请求他们有什么老年活动就邀请父亲参加。李有忠喜欢书法,萨日娜为他在海淀老年大学报了一个书法培训班;她还给父亲买来钓竿,天气晴好的时候,让父亲到水库钓鱼。

这样一来,李有忠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一大早他就背着包出去,直到傍晚才回家,每天风风火火,日子紧张而充实。曾经,李有忠多次对萨日娜流露出,在北京生活太孤独,要回包头去生活的念头。现在见父亲活得有滋有味,萨日娜逗父亲:“爸,你不是说在北京生活不习惯吗?我送你回包头去吧。”李有忠连连摆手:“孩子,我爱上北京了,还是在这里生活充实。”他还和女儿开玩笑:“你是不是担心父亲在北京成了你的包袱,你想把这个包袱甩出去?”父女俩哈哈大笑……

毕竟在包头生活了大半辈子,在北京时间一长,李有忠和老伴免不了有思乡的愁绪。萨日娜能体会到父母这种心情,当父母想家的时候,她就陪着两位老人回到包头住几天,拜访那里的亲友和街坊邻居,与他们一起烤羊肉、喝奶茶。每次回包头,萨日娜都给父母一笔钱,让他们送给见面的亲友每人一件小礼物。萨日娜的孝顺,赢得了大家的交口称赞。

演员萨日娜回忆人世(陪父亲走出抑郁症)(13)

萨日娜

2008年9月9日重阳节,李有忠夫妇与社区一些老同志去郊区敬老院联欢。住在这里的大部分是孤寡老人,不仅生活条件一般,而且精神上很寂寞。见到李有忠等人,这些老人就像见到了亲人。两个多小时后,他们离开了,老人们泪流满面:“你们以后还来吗?”这让李有忠感慨万千。

回到家,李有忠将敬老院孤寡老人的情况告诉了萨日娜。善良的萨日娜流泪了:“那些老人太可怜了。”李有忠哽咽着说:“孩子,想想我和你妈的生活,再看看那些老人,我们太幸福了,而他们太需要帮助了。”萨日娜明白父亲的意思:“爸爸,以后我与你和妈去看望他们,为他们做义工。”“真不愧是我的好女儿,与爸爸心有灵犀。”

从那以后,萨日娜经常与父母一起带着礼物,去敬老院看望他们,萨日娜为孤寡老太太洗澡、洗头,给他们剪指甲,还为他们表演节目。萨日娜的平和、善良赢得了老人们的欢心,他们在内心里喜欢萨日娜。

2009年2月5日,萨日娜又陪着父母看望敬老院的老人。他们的到来,让老人们像过节一样快乐,他们拉着萨日娜的手紧紧不放:“你在电视剧里演了那么多慈祥、善良的母亲,没想到生活中你也是这样的平和、体贴,要是我们有这样的女儿就好了。我们也能把你当女儿吗?”萨日娜爽快地说:“有这么多爸爸妈妈,我多幸福呀!”老人们饱含感情地叫了一声“女儿”,萨日娜流着泪答应了。李有忠和老伴看到这一幕,泪流泉涌……

演员萨日娜回忆人世(陪父亲走出抑郁症)(14)

萨日娜与刘劲

日子就这样在父女情中温馨流淌。谁知2017年,李有忠再次因老年病住进了医院。萨日娜一边拍戏,一边照顾父亲。临走前,李有忠对女儿说:“我要走了,你好好工作和生活。有你这样的女儿,我这辈子很知足。”萨日娜看着父亲在自己面前安然离世。

送别父亲,萨日娜很悲痛。妈妈劝她:“你爸在世时,你尽孝了,他没有遗憾。你也不要过分伤心,他在天国里不希望看到你那样。”母女俩互相安慰温暖,终于走出了丧亲阴影。2019年12月,父亲已离世两年多了,萨日娜以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来缅怀父亲。她知道,这也是父亲最希望看到的模样。

-END-

原创不易,敬请点赞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