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一个月左右,我们就能在田野上听到“布谷~布谷”的鸟鸣声了,这种叫声非常的有辨识度,而且许多小伙伴都比较熟悉,不过这种鸟通常是“只闻其声不见其身”的,它就是布谷鸟,学名杜鹃。

杜鹃鸟为啥叫布谷鸟(杜鹃啼血鸠占鹊巢)(1)

不过,杜鹃鸟如今的名声却不太好,原因就是它鸠占鹊巢的繁殖习性,这种繁殖习性简单的说就是在别的鸟巢中产卵,让其他鸟帮自己养后代,但是杜鹃鸟自古以来在古人的笔下就是一种正能量的鸟,早在晋·张华注引汉·李膺《蜀志》中就有“杜鹃啼血”的描述。

那么,杜鹃鸟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鸟呢?它是好是坏呢?我们不妨先来了解一下杜鹃啼血和鸠占鹊巢。

杜鹃鸟为啥叫布谷鸟(杜鹃啼血鸠占鹊巢)(2)

杜鹃啼血

01 一分钟了解杜鹃鸟

无论是布谷鸟还是杜鹃鸟,都不是单一某一种鸟的名字,而是杜鹃科杜鹃属下10种鸟类的统称,它们除了体型、外观上有一定的差异外,都能发出类似于“布谷~布谷”的叫声。只是在我国分布的杜鹃鸟只有四种:大杜鹃、中杜鹃、小杜鹃和四声杜鹃

这四种杜鹃体型有着较大的差异,而且叫声有一定的区别,其中四声杜鹃的叫声类似于“咕咕咕咕”,而大杜鹃像比较短暂的“咕咕”声,中杜鹃的叫声比较响亮,类似于“吱吱,吱吱吱”,小杜鹃的叫声类似于中杜鹃,不过声音要小一些。

杜鹃鸟为啥叫布谷鸟(杜鹃啼血鸠占鹊巢)(3)

四声杜鹃

由于杜鹃鸟的叫声各有不同,所以根据叫声,我们常说的布谷鸟通常是指四声杜鹃和大杜鹃,其中四声杜鹃主要分布在我国长江流域和华南地区,而大杜鹃分布更广,几乎大江南北都有它们的身影,因此,我们最常听到的布谷鸟叫就是大杜鹃发出来的,而古人口中的“杜鹃”以及“鸠”也是指大杜鹃。

杜鹃鸟为啥叫布谷鸟(杜鹃啼血鸠占鹊巢)(4)

大杜鹃

无论是哪一种杜鹃鸟,在我国基本上都是夏候鸟,它们每年的4-5月份会向繁殖期迁徙,我们在田野上听到的杜鹃鸟的叫声其实就是它们到达繁殖地后吸引异性的一种手段。不过,在农村生活过的小伙伴应该知道,杜鹃鸟通常在麦收之前叫的欢,麦收后就很少叫了,这并不是因为杜鹃鸟迁走了,而是因为它们的繁殖期已经过去了,就不需要频繁的发出叫声吸引异性了,而且杜鹃鸟本身就是一种独居的鸟类。

在繁殖期后,杜鹃鸟通常会待到8-9月份才会迁往越冬地,在此期间,它们晚上会在高大的乔木上休息,白天会忙碌在田野里觅食。

杜鹃鸟为啥叫布谷鸟(杜鹃啼血鸠占鹊巢)(5)

02 杜鹃啼血的由来

杜鹃啼血有一个历史典故,相传蜀国有位名为杜宇的君主,号望帝,他是一位体恤国民的好君主,什么事情都亲力亲为,带农民开荒种田,将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国民安居乐业。但是,一天突然来了一群龙蛇鬼怪兴风作浪,施法将蜀国流向大海的河川全部挡住了,于是,蜀国开始频发水灾,民不聊生。

正在望帝一筹莫展之时,荆州一口古井中的大鳖修炼成精,幻化成人形,遂找到望帝自荐称可以治理水灾,望帝大喜,将大鳖封为丞相,而大鳖也不负众望,成功将龙蛇鬼怪赶走,将淤堵的河道畅通。

杜鹃鸟为啥叫布谷鸟(杜鹃啼血鸠占鹊巢)(6)

望帝看到大鳖的能力后自叹不如,将帝位禅让给了大鳖,大鳖继位后,号从帝。起初,从帝与民为善,但渐渐的在赞美声和富足的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变成了一位独断专行、搜刮民脂民膏的暴君。

隐居在西山的望帝听说后,赶紧去劝说,但却被挡在了城门外,回到西山后,望帝茶饭不思幻化为一只杜鹃鸟飞跃了城门,直奔皇宫而去,停留在御花园的高树上一直高声叫到“民贵呀、民贵呀”,最终竟然叫出了血,将自己的嘴巴染红。终于,从帝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以民为贵,国家再次安定。不过,已经变成了杜鹃的望帝却没能再变回去,于是它总是会会叫声提醒历朝历代的帝王要“以民为贵”,也正是这样,杜鹃在古人心目中是值得尊敬的一种鸟。

杜鹃鸟为啥叫布谷鸟(杜鹃啼血鸠占鹊巢)(7)

当然,故事归故事,其实杜鹃鸟的嘴巴张来时确实是鲜红色的,尤其是雏鸟,年龄越小的鸟其口腔颜色越鲜艳,但这并不是流血导致的,而是杜鹃的本色,这种鲜艳颜色的好处就是可以刺激成鸟的喂食欲,毕竟杜鹃鸟喜欢把卵产在其他鸟的巢中,雏鸟没有点手段,在巨大的外观差下,显然其他的成鸟不会傻到给别人养孩子,而有了鲜红色的口腔,当成鸟飞回来时,它们只需要长大嘴巴就能让成鸟乖乖的把食物喂给自己。下面我们在来看一下鸠占鹊巢的来历。

杜鹃鸟为啥叫布谷鸟(杜鹃啼血鸠占鹊巢)(8)

鸠占鹊巢

从字面意思上看,鸠占鹊巢中的鸠极容易被人误认为斑鸠,但其实斑鸠作为比鸽子还小一号的鸟还没有能力对喜鹊的窝下手。鸠占鹊巢出自《诗经·召南·鹊巢》: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其中的维鸠古称鸤鸠,就是如今的布谷鸟,也就是杜鹃,可见古人通过观察就已经发现了杜鹃鸟的这种不会筑巢,靠其他鸟的巢繁殖的习性,而如今这种行为有了一个学名“巢寄生”。

杜鹃鸟为啥叫布谷鸟(杜鹃啼血鸠占鹊巢)(9)

每年的5月份,杜鹃鸟会在田野中的乔木上用叫声吸引异性,经过短暂的繁殖行为后,它们就会分开,之后雌性杜鹃鸟会搜寻其他正在繁殖期的鸟,不同的杜鹃选择的鸟类也不同,比如四声杜鹃会选择伯劳、灰喜鹊等鸟类,而大杜鹃的主要寄主是生活在芦苇湿地中的东方大苇莺。

发现正在产卵的东方大苇莺后,大杜鹃会在隐蔽处观察东方大苇莺的一举一动,当大苇莺飞走觅食时,它们会迅速的飞到大苇莺的巢中,将其中1-2颗卵吃掉或者衔着扔出巢外。

杜鹃鸟为啥叫布谷鸟(杜鹃啼血鸠占鹊巢)(10)

然后在十几秒内产下同等数量的鸟卵,为了不让寄主发现,杜鹃鸟还进化出了可以根据寄主卵颜色、大小、斑点等特征模拟的能力,也就是说它们的产的蛋外观和大小是会变化的,这是一种非常具有欺骗性的能力。

杜鹃鸟为啥叫布谷鸟(杜鹃啼血鸠占鹊巢)(11)

产完卵之后,杜鹃鸟会快速的飞走以免被寄主发现,之后它们就不会管卵的死活了,而是会继续寻找寄主,再产下1-2颗卵,可见杜鹃鸟还懂得“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的道理。

不过,杜鹃鸟之所以能放心潇洒的离去,主要是对自己的卵有信心,因为它的卵孵化时间要比寄主平均至少短3-5天,这样自己的卵先孵化成雏鸟后,雏鸟会有一个本能的行为-推鸟蛋,简单的说就是将巢内还未孵化的卵推出巢外,只留下自己。

杜鹃鸟为啥叫布谷鸟(杜鹃啼血鸠占鹊巢)(12)

这样,在育雏的本能和杜鹃鸟鲜红的口腔的刺激下,尽管杜鹃鸟的雏鸟跟自己长的不一样,甚至比自己大很多倍,寄主鸟也会本能的将杜鹃鸟养大,而正是这种巢寄生的行为,让杜鹃鸟的名声开始走下坡路。

杜鹃鸟为啥叫布谷鸟(杜鹃啼血鸠占鹊巢)(13)

杜鹃鸟的好与坏?

如果单纯的从杜鹃鸟的啼血和占鹊巢来看,杜鹃鸟是一种“坏鸟”,毕竟它啼血是假的,而鸠占鹊巢却是将别的鸟的孩子全部杀死。但是,凡事我们不能只看表面,因为事实上,杜鹃鸟是一种肉食性的鸟类,它们的食物基本上全部是由各类昆虫组成的,由于它们的觅食地在田野上,所以它的猎物几乎囊括了所有的害虫,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它对于我们人来说是一种好鸟。

杜鹃鸟为啥叫布谷鸟(杜鹃啼血鸠占鹊巢)(14)

其次,鸠占鹊巢从表面上看是在谋杀,但是这其实也是鸟类之间的一种生存模式,要知道自然界中的动物都是相互约束的,杜鹃鸟这种巢寄生的行为对一些鸟数量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为鸟类学家们发现,杜鹃鸟寄生的鸟类并没有因为这种寄生行为出现种群退化的迹象,换句话说,没有了这种寄生行为,一些被寄生的鸟数量就会逐渐增加,竞争会变得更加激烈,同样也会淘汰掉一部分的鸟。

杜鹃鸟为啥叫布谷鸟(杜鹃啼血鸠占鹊巢)(15)

因此,从本质上说,动物没有好坏,所谓的好坏其实是人从自身利益上出发来给动物们打的标签,从这个角度来看,杜鹃鸟吃害虫,是好鸟。而杜鹃鸟的巢寄生行为,其实从本质上说与食肉动物捕杀食草动物的差异不是很大,都是为了生存,所以又有什么好坏之分呢?

#啼血杜鹃和鸠占鹊巢,杜鹃鸟究竟是好鸟还是坏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