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正三年(1575年)五月十六日,暮日西斜,草长鹰飞。

围城半个月,无日不战。城中五百士卒忍饥挨饿,却斗志不减。三河武士可浴血可断首,未曾有过卑躬屈膝。眼见城外的敌方工匠辛苦竖起三间长、四寸粗的柱子来,上面还绑着一根横木,遭围困的城兵不由凝神细看,不晓得甲州的山猴子们又在玩什么花样。

武田兵士将一名壮大的汉子绑上木架,汉子望着城楼,忽然开口招呼起来:“我强右卫门回来了。”原来是先前离城去求援兵的鸟居强右卫门。

待到五月盛开的橘花,香气扑鼻令我忆起昔日旧人袖端的气息

鸟居强右卫门默默念诵短歌,远望山峦起伏,咧嘴一笑,心中静若潭水。

“强右卫门,”敌方主将武田胜赖关照说,“告诉城里援军不会来了。非但你能活命,城中降伏的将士也能毫发无伤。”胜赖为了攻取长篠,已是机关算尽,这是他最后的机会了。

强右卫门被紧紧绑缚在木架上,动弹不得。他勉强抬起头,高声叫嚷:“你们千万不要投降啊。织田的援军很快就要到达此地,再忍耐两天吧。”

城池上饥饿的孱兵听闻此话,顿时精神振奋,爆发出一阵阵欢呼。武士譬如草木,只要有一丝丝希望在,便能有无穷尽的勇气支持。

武田胜赖大失所望,恼羞成怒,喝令磔刑处置俘虏。长枪反复刺入鸟居强右卫门体内,鲜血垂淌下来,好似武田家的武运,哗哗流失得一干二净。

武田与织田两家,一开初原本是盟友关系。

永禄八年(1565年),织田信长派人前往甲斐卑词厚礼结交武田,提议两家结亲,共为秦晋。信长将美浓国苗木城远山友胜的女儿收作养女,嫁给武田信玄之子武田胜赖。这位远山友胜的妻子是织田信长的妹妹,论起来也是有姻亲关系的。

当时信长正在全力攻略美浓的斋藤龙兴,和武田攀上关系正合远交近攻的谋略,背靠大树方能全力北向,免得叫旁人轻易摘果子,得了好处。武田信玄这边和上杉谦信五度鏖战川中岛,损兵折将所得甚微,扭转脸也想在骏河今川找补,结盟尾张才能腾出手来试探一下东海道的深浅强弱。

远山夫人远嫁甲斐,替武田胜赖生下嫡子竹王丸(即武田信胜),之后不久去世。织田信长担心甲斐破盟背誓,再次提出由嫡子织田信忠迎娶武田家的女儿松姬,武田信玄欣然允诺,双方纳采问名,亲如一家,大有签约托德西拉斯,瓜分全世界的意味。

休道世情看冷暖,果然人面逐高低。武田信玄侵攻骏河今川,击败相模北条,提兵十万立马关东,声威所至四夷宾服。正踌躇满志打算西上京都,蓦然发觉织田信长已经抢先一步,先入咸阳者为王。

等到写信狂魔足利义昭满世界求救,辛苦搭建信长包围网,武田信玄看出义昭对信长心怀腹诽,于是刻意拉拢,和将军搭了线,通上电,筹措着要西行上洛,解救幕府于水火之中。

话说当年武田信玄元服的时候,京都公卿三条公赖以朝廷敕使的身份前往甲斐,将二女儿三条夫人下嫁给了信玄。而三条家的三女儿如春尼嫁给了本愿寺显如。如此一来武田和净土真宗本愿寺派的法主就成了连襟。籍由这层关系,武田与浅井、朝仓两家也结成攻守同盟,誓要扼杀织田信长于襁褓之中。

三方原一战,武田信玄打爆德川家康的部队,西北望,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一代雄主就此花落水流尽。继起的武田胜赖秘不发丧,屡次用兵三河、美浓,意图再度上洛,称霸京都,完成父祖所未竟之伟大事业,Make JiaFei Great Again。

天正三年(1575年)五月十八日,正像鸟居强右卫门所说,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的援军如期赶赴战场。

长篠城中弹尽粮绝,依然屹立不倒。武田胜赖无奈,只得在城外大野川对岸的鹫巢山修筑城砦,留武田信实固守以监视城兵动向。胜赖自己率领主力兵团布阵清井田原,与布阵设乐原的织田、德川联军遥遥相望。

依照胜赖的谋划,长篠战役会是一场长期的消耗战,两军谨慎对峙,互探虚实,以小队探马殴斗为主要战斗模式。此种情势下,武田家的机动部队大占优势。久而久之,远道而来的织田信长粮草不继,被迫撤走,长篠城自然瓜熟蒂落,成为胜赖功名路上又一处囊中物,掌上珠。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德川武将酒井忠次夜袭鹫巢山,攻破城砦,讨杀留守的武田信实,截断武田一方退路。此举大大激怒了武田胜赖,区区蝼蚁,只合在赤备践踏之下化作尘泥,居然斗胆也敢来捋动虎须——竖子敢尔,自寻死路。

雨落飞花第四百四十三章(彼岸花开下卷13)(1)

月百姿 鸢巢山晓月 户田半平重之 月冈芳年作

乾坤一掷分枭卢,区区百万何为乎。

青袍如草,白马如练,长虹贯日,苍鹰击殿。甲州赤备名动天下,只半天功夫便溃败于浓尾铁炮的攒射。沙场宿将,纷纷殒命,勇悍死士,皆成泥土,闻鹤唳而心惊,听胡笳而泪下,崩殂好比钜鹿之沙,粉碎仿佛长平之瓦。

六军宛转马前死,遮没人间尘万里。

拜游戏所赐,于今一提长篠,能想到的自然就是“三段击”,传说织田信长准备了三千挺火绳枪,将其分作三排,每排千挺,轮替发射,如雷似雨。武田虽有钢铁洪流,赤炎扫地,捺不过织田高达三千毁天灭地,风卷残云。有道是并非赤备不努力,奈何对面有高达。

此种说法只在文娱影视中出现,通常认定信长筹集的火绳枪千挺有余,数字三千乃是后人讹传。站成三排轮番射击的三段击战术其实也多有夸大,距离事实真相差距甚大,所谓三段或许只是配置在三处阵地交替狙击。并且以当时火绳枪的质量而言,连续射击一两个小时以上就有炸膛的危险,实在无法支持长篠战役的全程厮杀。

至于武田家的赤备,影视作品给人的印象几近于铁浮图这样的骑兵部队,身着亮甲呼啸而至,势不可挡。其实也不然,日本战国时期的骑马武士在逼近敌方阵线以后往往下马与大量足轻一道协同作战。武士身边常常伴随有胁从士卒协防侧背,所以一般很难见到骑马武士集体编队,飞驰突袭的状况。

对于织田、德川联军来说,其取得胜利的关键乃是战前辛苦构筑的栅栏工事。一直以来武田家的赤备长于野战而拙于攻坚,野战时气壮山河,攻坚则免不了就有些英雄气短,野田围城武田信玄久久不能破城即是明证。

织田信长战前在设乐原安排掘土为壕,多立栅栏,化野地为坚城,阻遏甲信骑兵之突击,而后集中兵力侧击,此种超越时代的堑壕战术才是长篠战役的胜负手所在。

武田名扬天下的骑兵部队叫织田、德川联军打断了脊梁骨,山县昌景、内藤昌丰、马场信房等重臣宿将马革裹尸,全军伤亡过万,皆历经沙场之强兵精锐。原指望平山填海,踏碎星河,殊不料黄粱梦断,霸业成空,武田胜赖只身逃回甲斐,国势大催,惶惶几欲灭国。

雨落飞花第四百四十三章(彼岸花开下卷13)(2)

长篠合战 山县三郎兵卫讨死之图 月冈芳年作

倘若织田、德川两家乘胜追击,远征甲信,关东的格局或许就要提前变换。只是织田信长暂时还腾不出手来,刚刚平定的朝仓故地北国越前这时又闹出一揆的乱子来了。

越前朝仓五代割据,树大根深,受恩众多,誓言捐躯效死者,何止万人。等到泰山倾颓国家覆灭,昔日的震能量大佬纷纷改换阵营,投入织田麾下,这也是武士阶层应有之义。正所谓千古艰难唯一死,伤心岂因水太凉,代表人物便是昔日北国重臣前波吉继和富田长繁二人。

前波氏原是一乘谷以北足羽川北岸前波村的地侍,志贺大阵时前波吉继的兄长战死,其就任家督,成为朝仓义景的奉行众。元龟三年(1572年)织田与朝仓两家鏖战江北,前波吉继易帜倒戈。第二年越前征伐,前波担任越前案内役,活脱脱一枚成色十足的路带党。

等到朝仓灭亡,前波吉继因为率先降伏的功勋,颇受赏识,拜领织田信长偏讳而改名桂田长俊,而后就职越前守护代,驻守一乘谷城,成为织田扶植的傀儡对象。彼时织田信长力量有限,不足以吞并越前,于是安排木下祐久、津田元嘉、三泽秀次作为奉行辅佐前波,其他朝仓遗臣各自安堵如故。

和前波吉继前后脚差不多同时倒戈的还有朝仓家臣富田长繁,他后来加封府中领主,驻守龙门寺城。富田长繁与前波吉继同为震能量队伍的领军旗主,相互间就很有点看不对眼。前波吉继曾特意跑到织田信长面前告御状,指责富田长繁德不配位,不值当府中这样的高位。信长本来就是在越前搞均衡统治,前波、富田二人相争正合信长心意,于是没当回事。

富田长繁想着自己和前波同为路带党领袖,原以为可以平分越前,结果只落得府中一地,本来就觉得憋屈,知晓前波的谰言以后很是生气,渐渐就生出别样的打算来。

天正二年(1574年)越前国一揆再起,声势浩大,富田长繁趁机兴兵响应,引军攻打一乘谷。一向一揆人多势众,浩如烟海,前波吉继只有五百兵,内外无援,顷刻便淹没在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富田长繁率领一揆势力拥兵北之庄城,守备的木下祐久三人不能抵御,在朝仓景健斡旋之下退出越前,逃奔岐阜。

前波吉继再不堪,好歹也是京都任命的守护代,轮到富田长繁上位,那可就是乱臣贼子,人人侧目。富田晓得自己的位置不稳当,召来之前的同僚鱼住景固宴饮商谈,借机予以杀害,吞没了鱼住所在的鸟羽野城。此等行径传开以后,越前各地割据的武将个个心惊,轻易不敢依附。

富田长繁想要谋一个正当的出身,派人前往织田信长那里请求下赐越前守护。信长还在和武田周旋,无力顾及越前,只好顺水推舟,暂且承认富田长繁对越前的统治。

这么一来,原先和富田结盟的一向宗便生出疑虑来,只道你富田长繁浓眉大眼心向一揆,居然也和织田信长眉来眼去不怀好意。加贺一向一揆的僧官七里赖周和下间赖照率领一揆势力南下越前,打算清扫芜杂,构建加越一体的地上天国。

天正二年(1574年)二月,十万一向一揆将府中城围得水泄不通。富田长繁率领千余亲随逆袭而出,攻破一揆众的本阵,讨杀无数。眼见富田长繁有如温侯再世,破阵杀将,勇悍无比,其属下家臣小林吉隆突然发动铁炮,自后方射杀富田。

富田长繁死后,一向一揆山呼海啸,席卷越前,朝仓景健一班人等超级顺滑地再度拜服于一向宗门下,一人三反,唯求苟活。

话说本愿寺法主显如和朝仓义景是姻亲,一向一揆反攻越前,提出的一个宣称就是替横死的朝仓义景报仇雪恨,首当其冲的便是在贤松寺逼死义景卖主求荣的朝仓景镜。

朝仓景镜自知难以幸免,匆忙投奔北国名刹平泉寺,想要寻求庇护。一揆众听说以后笑他迂阔,居然跟一向宗商量寺社庇护权,岂非与虎谋皮。一揆势力蜂拥而至,休要说朝仓景镜,连平泉寺都被拆做了白地。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一向一揆所过之处,无不望风披靡,北陆之地,皆成佛国净土。

雨落飞花第四百四十三章(彼岸花开下卷13)(3)

势州长岛合战之图 歌川芳虎作

越前这个地面,前波也罢,富田也罢,对织田信长来说其实属于肉烂在锅里,没太大分别,反正这些附庸势力都要仰仗岐阜,没有翻天的能力。现如今落到这班大和尚的掌握,对信长来说那可就是不共戴天矣。

风能忍,雨能忍,唯有本愿寺的秃驴不能忍。

天正三年(1575年)八月,织田信长搞掟武田之后迅速提兵出阵,扫荡北陆,光复越前。总数十万的织田大军自敦贺杀入北国,一揆势力遭遇毁灭性打击,士气溃灭,连战连败。

八月十三日,织田军攻破府中,正在木芽峠一带防守的一揆众陷入重重包围,再无逃生之路。由于信长此前颁下军令“片甲不存”,前线的织田军兵也就无意保留俘虏,府中一带参与抵抗的残党甚至疑似一揆的男女老幼悉数斩杀,“尸骸遍处,几无踏足之地”。

而后织田的部队搜捕各地一向宗门徒,杀伤惨烈,有如屠鸡灭狗。当时奈良兴福寺大乘院门迹寻宪为了恢复名下的庄园所领,特意前往越前拜会信长。当他抵达织田本阵,所见仿佛修罗地狱。织田家士卒捕获两百余百姓,全数在阵营外侧的田地之中予以斩杀,血流成河。杀人以后为了记功而割下的鼻子堆积如山,混似鼻冢。织田信长给寻宪签发了朱印状,后者回到庄园,却发觉房屋毁坏,白骨盈野,一时间竟无人可以交接朱印状。

六军宛转马前死,更不消那些被胡乱指为反乱的普通草芥。

功名长安道,原本就是用千百万蝼蚁的血肉骷髅堆叠而成。

(第十三章 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