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周游列国遭遇(189孔子的遭遇)(1)

【172-5】-孔子的遭遇

昔者孔子之在当时,有议其为陷者,有讥其为佞者,有毁其未贤,诋其为不知礼,而侮之以为东家丘①者,有嫉且诅之者②,有恶而欲杀之者③,晨门、荷蒉之徒,皆当时之贤士,且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欤。?”“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④虽子路在升堂之列,尚不能无疑于其所见,不悦于其所欲往,而且以之为迂,则当时之不信夫子者,岂特十之二三而已乎?然而夫子汲汲遑遑,若求亡子于道路,而不暇于暖席者,宁以蕲人之知我、信我而已哉?盖其天地万物一体之仁,疾痛迫切,虽欲已之而自有所不容已,故其言曰:“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⑤?”“欲洁其身,而乱大伦⑥。”“果哉,末之难矣⑦!”呜呼!此非诚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孰能以知夫子之心乎?若其“遁世无闷⑧”,“乐天知命⑨”者,则固“无入而不自得⑩”,“道并行而不相悖⑪”也。


①东家丘:《孔子家语》记载,孔子西邻有愚人,不知道孔子是圣人,称其为东家丘。

②有嫉且沮之者:《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任鲁国大司寇时,齐国害怕鲁国因此强大起来,就送女乐给鲁国国君和当权者季孙氏,使得鲁国国政荒废,孔子不得已离开鲁国。

③有恶而欲杀之者:《论语·宪问》记载,孔子周游列国时,经过宋国时,宋国的司马魋想杀他。

④“晨门、荷蒉”七句:皆出自《论语·宪问》,原文“子路宿于石门。晨门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又:“子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既而曰:‘鄙哉,硁硁乎!莫已知也,斯已而已矣。’”

⑤“吾非”句:语出《论语·微子》。

⑥ “欲洁”句:语出《论语·微子》。

⑦ 果哉,末之难矣:语出《论语·宪问》。

⑧ 遁世无闷:语出《易·乾·文言》。

⑨ 乐天知命:语出《易·系辞上》。

⑩ 无入而不自得:语出《中庸》。

⑪ 道并行而不相悖:语出《中庸》,原文“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这一段的引文太多,对没有古文基础的人,理解起来难度比较大,只能尽量试着让大家能看懂,理解阳明先生要表达的意思。

阳明先生说,孔圣人在世的时候,诋毁诽谤孔子的人也是很多的,有人议论他是阿谀奉承之人,有人讥讽他是奸佞之人,有人贬低他根本算不上贤人,有人诋毁他不懂礼,邻居用侮辱的口吻称他是“东家孔丘”,有人妒忌他给他添堵,有人看他不顺眼想要杀了他。

孔子的弟子子路在石门落宿,有个看门人叫晨门,是个贤者,问子路从何处来,子路说我从孔子处来,晨门说:我知道那个人,就是那个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蠢货。

荷蒉,朱熹集注:“此荷蒉者亦隐士也。”后用为隐士之典。他认为对孔子十四年游历各国的生活,宣扬的那一套主张,都是逆社会潮流的一种行为,毫无可取之处。从孔子门前过的时候说:“别看孔子四处讲学,其实也是个没文化的人,又浅陋又固执,这样还想教化天下呀,还是早点洗洗睡了吧”。

“鄙哉!硁硁乎!莫己知也,斯己而已矣。(没文化啊!铿铿作响的声音好像是在诉说世人都不懂你的心,别想太多了,还是早点洗洗睡吧!)”

孔子的弟子里边,子路虽然跻身于孔子的升堂入室弟子之列,尚且对孔子有过疑惑,并不完全认同孔子前行的方向,私下里也会认为孔子太过迂腐。由此看出,当时不信服孔子的又何止十之二三呢?

然而孔子把精力放在弘道天下这件事情上,专注到就像寻找自己丢失的孩子一样,四处周游宣扬自己可以造福天下的学说,难道孔子只是为了一己之心,希望别人了解自己,相信自己吗?

孔子有视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仁爱之心,犹如病痛在身,迫切想要恢复健康一样,就算是想要停下来,也是停不下来的。孔子一生专注在这项事业上,哪里还有那么多精力和心思去关心别人是否理解自己,是否相信自己。我现在想做的事情和孔子当年想做的事情是一样的呀。

“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的典故。在游历的路上,遇“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让子路前去问路。桀溺知道子路是孔子的学生后,教育他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人之士也,岂若从辟世之士哉?”——天下老鸹一般黑,谁能改变的了呢?你们老跟着孔丘东跑西跑,无非是为了避开某些没有仁义的人。我告诉你,现在是整个世界都没有仁义了,不如跟着我们避开这整个世界!子路传话,夫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鸟兽和人是没有办法同群的,道不同不相为谋,儒家是讲入世治世的,不和天下人同群还谈什么入世治世?正因为社会动乱、天下无道,我才与自己的弟子们不知辛苦地四处奔走,为大道行于天下而努力,如果大道行于天下,我还费这劲干什么?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意思是如果有能力的人,都想着洁身自好,没有人以天下为己任了,整个社会就会是一片混乱。所以我们这些有能力的人,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像暗夜里的一支蜡烛,即使光线微弱,也要去发挥自己的光和热,这是为儒者该尽的本分。

荷蒉说孔子,虽然你是个有心人,但是你太自不量力了,明知道做不到,还非要去做。好比涉水过河,浅的地方把裤脚挽起来就可以过去了,不至于湿到衣服,如果是水深的地方,你无论怎么拉着衣服,衣服还是要湿的,所以干脆还是不要过河了。孔子说,只要方向是对的,就算是衣服都湿了,我也还是要过河的。你逃避担当,不涉世事,的确容易的多,不会像我这样必须面对如此多的艰难险阻。

最后阳明先生感慨说,那些没有真心视天地万物为一体的人,谁又能真正理解孔子的心呢?世上那些逃避自身责任,主动放弃了使命担当的人,自然可以逍遥自在,并且可以用“无入而不自得”和“道并行而不相悖”为自己的无所作为辩解。

阳明先生讲这些例子的意思是说孔子当年的际遇和我一样,就算孔子是千古一圣,在世传道的时候也会遭受很多不解的诽谤。而我今天弘扬心学,正本清源,遭受一些非难和不解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人生总免不了毁誉参半,此处有获得,彼处就有失去,所以面对毁誉要心态平和。阳明先生最大的忧虑是圣人之道不传于世,至于“名利”二字,是不会对先生造成什么困扰的。

孔子周游列国遭遇(189孔子的遭遇)(2)

刘长志

儒学学者、阳明心学践行者


正本清源,吾辈本分!

刘长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