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佳蔓 砍柴书院专栏作者

编辑|谦钟素


孙俪在《那时花开月正圆》中饰演了一个跑江湖的丫头周莹,聪明伶俐,自小天不怕地不怕,坑蒙拐骗样样精通,却善良富有正义感,凭借聪明才智,最终成为了清朝女首富。可事实上,这并不是她真实的经历,那历史上的周莹是怎样的呢?


其实,历史上的周莹出身乡绅之家,祖上为商人,她学富五车,能文能武。在嫁入吴家后,18岁的她面对周围亲人不断地离去,以一人之力挑起一个商业帝国。


面对各地商号的暗涌浮动,她快刀斩乱麻,面对频发的战乱,她舍远救近,面对朝局动荡,她坚定得认准当时能护着她的清廷,面对商场的波云诡谲,她出奇制胜。


她用睿智走出绝境,她用坚韧活出爽快耀眼的一生。

历史上秦商首富周莹(清末第一女总裁周莹)(1)


历史上秦商首富周莹(清末第一女总裁周莹)(2)

周家有女初长成,嫁与吴家始磨砺


1868年,周莹出生在陕西三原县鲁桥镇孟店村,父亲周海潮是当时有名的富商,周莹出生后不久,父亲就给她定下了“娃娃亲”,对象是泾阳县吴家之子吴聘。

这吴家是最有权势的官商,几代单传,现吴家当家的吴尉文就生了一个儿子叫吴聘,这孩子一直缠绵病榻,吴家为了冲喜决定提前结婚。

结婚当天,吴聘虽病重可为人正直,不愿意耽误周莹,说道:“我活在世上 18 年,喝了 15 年苦汤。我自知命在踏薄冰踩浮萍,若小姐不愿与吴聘结为秦晋,我愿打开后花园门送小姐回孟店村。”

周莹虽惊讶,但是作为大家闺秀,她还是很快冷静下来,说到:

“我今日既和相公拜了天地入了洞房,我周莹就是你吴聘的结发妻。今日大喜,望相公能以万利之语戒心猿意马,与我周莹同挽命运之车。”

历史上秦商首富周莹(清末第一女总裁周莹)(3)

周莹考虑到丈夫孱弱的身体状况,当机立断取消了“闹洞房”。

后面的日子,虽然知道冲喜真相,周莹并没有责怪任何人。吴蔚文被这个知书达礼,又孝顺懂事的儿媳妇感动到了,将生意上的事情慢慢交给周莹打理,并且花重金给周莹捐了一个“三品诰命夫人”的称号,以慰自己对周家的愧疚之情。

吴聘虽天天静养,可是对周莹极好,小夫妻恩爱的过了一年。

然天有不测之风云,公公吴尉文在外出途中,船翻遇难而身故,体弱的丈夫吴聘受不了打击也撒手西去,周莹就此成了寡妇,也是吴家法定的唯一继承人。

吴家兄弟分为东南西北中五院,当下周莹需要面对的是南、西、北、中院四位叔公,几位叔父在自己大哥逝世以后,想着这么一年轻小寡妇能翻起多少风浪,一个二个就想将东院家产瓜分了,甚至直接到周莹面前逼她交出东院的管理权。

周莹没有胆怯,首先,她以过人的智慧和勇气博得了东院管家、账房、武师等人的支持,然后将吴氏家业一分为五,彼此间经济毫无瓜葛,各个院各负盈亏。

从此,她便不再被不成器的叔叔们束缚,开始施展自己的经商天赋,在商业领域大展拳脚。

历史上秦商首富周莹(清末第一女总裁周莹)(4)

历史上秦商首富周莹(清末第一女总裁周莹)(5)

女商圣是如何炼成的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运动、英法联军侵华,这样动荡的年代,做生意已经很不易,更别说一个女人去走南闯北拼杀出一片天地。

当时,年仅18岁的周莹接手吴氏的生意后,就开始在全国巡视自己的商业版图。

周莹随着自己的商队走南闯北,抛头露面,渐渐她发现了,连自己公公那么精明的人都没有完全掌控住自己的商业帝国。

不止人心思变,连有些产业他都不是十分清楚,一则是吴家的产业体量实在大,照应不过来,二则下面有人心怀鬼胎故意瞒报。

所以周莹亲自跨越半个中国的巡视倒是十分必要。

历史上秦商首富周莹(清末第一女总裁周莹)(6)

走了近半年,她发现老东家吴蔚文的忽然离世,造成了人心思动。

还发现川花总号主管和扬州裕隆全盐务总号主管心存异心,想把商号据为己有。

这突生的变故,让周莹处境艰难,如果处理不好,其他商号就会觉得新的当家人柔弱可欺,很可能会纷纷效仿,这样吴家东院的商业基业便会顷刻瓦解。

川花总号主管厉宏图声称,吴蔚文去世前就把川花总号送给他了,妄想浑水摸鱼,独吞川花总号。周莹打点了四川成都府各有关官吏衙门,寻求到政治支持,又提拔了诚实守信的伙计到商号管理层,瓦解了原来蛇鼠一窝的管理阶层,最后拿出自己苦心搜集的证据与他对峙,揭穿了厉宏图的假话。

如法炮制,让两位有异心的总管虽不甘心却只得告老还乡,而这雷霆手段也震慑了其他商号的异心之人。

俗话说,一个好汉都需三个帮,周莹一个妇人,有些事不好亲自处理,必须有人张罗,借此巡视机会,周莹慢慢发掘和培养了十几个自己的谋士心腹,周莹秉持“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对他们尊重厚待,重金礼聘,委以重任,从而在变幻的时局中站住了脚跟。


历史上秦商首富周莹(清末第一女总裁周莹)(7)

周莹的生意经

历史上秦商首富周莹(清末第一女总裁周莹)(8)

周莹接手的是一个商业帝国,要让这样一个商业帝国良性的转动起来,光是知人善任还不够,她慢慢地运筹规划了自己的商业举措,发明创造性的提出了新的商业理念

当时,扬州裕隆全的掌柜被撤换,为了稳定人心,周莹创立了中国最早的股份制,实行“阳俸阴俸”,把每个伙计的薪酬提高两成,增加年终奖,并且所有员工都参股,其中一半作为工资发放,另一半直接参股分红。

随后,她又推出了不做地主做商家的理念。当时许多大富之家都是收租过活。

可是周莹另辟蹊径,将土地几乎无偿给了乡民,将自己主要的精力放在商业上了。

而且,周莹以诚信为本,确保从她手上出的货,件件货真价实,童叟无欺。卖粮食,她要亲自检查;卖布,她亲自丈量查验;卖茶叶亲自品鉴;千里贩粟从不加价。

同时,她还在棉花商业板块“以丰补歉”,遵循“贵极反贱,贱极反复贵” 的价格规律提出了“以丰补歉”的策略。

也就是说,在丰年高于市场价收购市面上的棉花,歉收那年一举垄断棉市。

此外,她很有前瞻性地打造自己的品牌。

请茶叶专家,创造出名传西部边陲的“泾砖”茶,成为陕西知名产品。

对于当地的特产三原大布,她不惜工本,对原布加工工艺多次改进,使三原大布质量不断提升,销往全国各地。

这些举措在当下看来,倒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商业创举,而在清朝末年,却是石破惊天的商业创新。这一个个商业举措的落实,将周莹推上了清末第一女首富的位置,天南海北的人们津津乐道地谈论着她,她已不是一个封建落后的旧式女子,而是一个勇于打破传统的革新商人。

历史上秦商首富周莹(清末第一女总裁周莹)(9)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周莹的慈善之路

历史上秦商首富周莹(清末第一女总裁周莹)(10)

树大招风,烈火烹油般的富贵,这么打眼的商业巨子,还是一个年轻的寡妇,多少人盯得眼热。

对此,周莹也有她的化解之法,她一生乐善好施,一方面是她善良天性使然,一方面她大约也是知道散财免灾,一人富裕不如众人安乐,众人安乐自己也会安乐。

周莹是睿智的,也是善良的,会挣钱更会使用钱,用钱帮他人的同时或许也是在帮她自己。

由于战乱和天灾,关中地区涌现出大量灾民。

周莹开仓放粮,设置粥厂,赈济灾民,又在安吴堡外设立粥厂,将库存粮食分给周边揭不开锅的穷苦人家。

周莹不但领头捐钱,还建了很多义仓储备粮食,佃户们都是自愿捐赠粮食,以用于受灾时救济灾民。

她令人在泾阳城打了几十眼深井,解决了两万多口人、数千头牲畜的用水困难。

因此,即使遇上灾年,周围也并未发生抢夺杀伤之类的民乱。

除了救灾,周莹还开建文庙,办起了“希望小学”, 她在村子里开办义学,但凡穷人家送孩子来上学的,不但管饭,还发银子。

周莹的种种善举被载入泾阳县志。

除了为民,周莹也有为国之心,应了那句老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周莹常常对家人说“国如果没有了,家就没了”。  

历史上秦商首富周莹(清末第一女总裁周莹)(11)

历史上秦商首富周莹(清末第一女总裁周莹)(12)

周莹捐三十万两白银共赴国难,慈禧感动收周莹为义女​。

1900年,慈禧逃亡到西安。周莹作为陕西首富,向清廷捐了10万两银子的军饷。这其实也是周莹算盘过的,与其被官员层层盘剥,不如直接上供。

慈禧感动于周莹的爱国之心,不但亲手题写了“护国夫人”的牌匾,还收她作了义女,并不是完全因为周莹捐了钱,而是因为她们二人相似的境遇,丈夫早逝,自己一个妇人却在男人堆里闯出一片天地。

之后,《辛丑条约》签订,周莹又向清政府进贡白银30万两,共赴国难,慈禧嘉封她为“一品诰命夫人”。

周莹42岁寿终正寝,散尽家财给一路同行的“家人”

1910年,周莹去世,终年42岁。

临终前,她将苦心经营几十年的巨额财产分给所有下人,土地归村人共有。周莹出殡的当天,四邻乡亲八万多人自发给她送葬,受她关怀的乡亲们,自发在渠岸择地修了一座庙供她,尊称为“水娘娘”。

因未生育儿女,周莹生前过继了吴家中院的侄子吴怀先为养子。

吴怀先接手吴氏庄园后,将其捐赠给了共产党,真可谓有其母必有其子。

历史上秦商首富周莹(清末第一女总裁周莹)(13)

只是,一个女人在最盛的年华独对青灯,孤独面对风云勉力前行,这其中的苦与难又有谁人可以知晓?

只是周莹将一切都看得透,有舍才有得。

周莹养子吴怀先的孙女吴国华说:“太奶奶和太爷爷之间的爱情是坚定的,她将这种爱情变成了大爱。

你想,她这么优秀的人,肯定有很多仰慕者,但她要打理这么大的一个商业王国,要养育吴家后人,她只能牺牲自己的儿女情长。”

周莹拼命挣钱,拼命用钱,挣钱是来源她的坚韧与睿智,而用钱给了她满满的生活气,不仅要活着,还要好好地活下去,不论上天给了一副怎样的牌,都要打出满满的精神气。

一个旧时的寡妇,没有亲生子女,一般人恐怕是对着空气长吁短叹地过日子,而周莹何其幸运,那个“骗”她冲喜成婚的公公给她留下一片大展拳脚的商业天地。周莹何其悲,步步为营,不敢后退一步,艰难险阻却无一个贴心人说。周莹何其智,乱世之下,树倒了,整个大家族还兴兴旺旺的传承了一代又一代。​

周莹这辈子,值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