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两年的时间里,老牌险企亚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下称“亚太财险”)一直风波不断。

连续四年盈利后却遭遇巨亏;股东层面麻烦不断,股权接连被质押,因重大违法违规大股东被银保监会通报;旗下多家公司因违规被监管处罚,风控问题频发。

近日,保险业协会披露2021年度保险公司法人机构经营评价结果,在79家财产险公司中,亚太财险评级从A下滑至B

老牌险企亚太财险路在何方?

两项偿付能力持续下滑 评级下调

作为一家老牌险企,细数自成立以来的业绩,亚太财险亏多赚少,且亏损额度远超盈利额度,发展并不稳定。

亚太财险排名第几(评级下调偿付能力下滑)(1)

(注:数据来源wind)

从业绩表现来看,2017年-2020年期间,亚太财险实现了扭亏为盈,连续四年净利润稳健增长,分别为0.14亿元、0.34亿元、0.43亿元和0.61亿元。

就在势头一片向好时,亚太财险2021年业绩来了个大转弯,实现营业总收入60.94亿元,净利润亏损4.96亿元,成为历史亏损之最。对于业绩上的变动,亚太财险曾表示受河南暴雨灾害及数起大额理赔案件影响。

亚太财险排名第几(评级下调偿付能力下滑)(2)

(注:数据来源亚太财险2022年四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

偿付能力是衡量保险公司财务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亚太财险的核心偿付能力及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自2018年至2021年逐年下滑,分别为360.04%、327.62%、314.24%、214.34%。截至2022年四季度末,核心偿付能力进一步下降至180.54%,且亚太财险在报告中指出,预测下季度仍有持续下滑的可能。且从行业来看,亚太财险的综合偿付能力低于行业平均水平。

对此,亚太财险回复时表示,偿二代二期实施后,偿付能力普遍下降为行业现象,并非企业运营管理问题。

亚太财险排名第几(评级下调偿付能力下滑)(3)

(注:数据来源亚太财险2022年四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

到了2022年,亚太财险经营又出现了一些气色。根据2022年四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亚太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1.8亿元,净利润1595.9万元。综合前三季度数据来看,亚太财险2022年保险业务收入52.5亿元,除第一季度亏损外,剩余三个季度均实现盈利,实现2022净利润共计5203.4万元,扭亏为盈

此外,针对近日保险业协会披露关于亚太财险2021年度保险公司法人机构经营评价结果等级从A下滑至B一事,亚太财险回复记者时表示,2022年亚太财险经营显著改善,业务品质不断提升,大幅扭亏转盈,圆满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全年盈利超5000万,在2022年度财险公司保费及利润排名中列第24位,经营状况稳健良好。

同时,亚太财险还提到在2022年12月,中国银保监会深圳监管局公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保险公司风险综合评级结果里,亚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由B类提升至BB类公司评级。

折价拍卖再次流拍 过半股权被质押

亚太财险排名第几(评级下调偿付能力下滑)(4)

(来源:阿里拍卖平台)

2022年11月26日,因债务纠纷,广东省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再次变卖重庆三峡果业集团有限公司(下简称三峡果业)持有的亚太财险1.68%的股份。

北青金融记者从阿里拍卖平台了解到,评估价为0.84亿元,起拍价为0.54亿元,起拍价与估价相比折价超过三成。截至2023年1月25日,平台显示为流拍状态,无人出价。据悉,重庆三峡果业集团有限公司共持有亚太财险14%股份,目前,处于冻结状态,而其他的股权也是命运多舛。

亚太财险排名第几(评级下调偿付能力下滑)(5)

(注:来源亚太财险2022年四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

根据亚太财险2022年第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目前,亚太财险共有四位股东,按股权比例排名分别为武汉中央商务区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占比51%)、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暂未取得监管批复)(股权占比20%) 、亿利资源集团有限公司(股权占比15% )、重庆三峡果业集团有限公司(股权占比14%),而这四家股东股权均出现了被冻结、被质押或部分被冻结的状态。

亚太财险在回复北青金融记者时表示:股权质押属于股东正常的融资行为,由于亚太财险是独立的法人机构,股东情况对公司经营管理没有直接影响。

亚太财险排名第几(评级下调偿付能力下滑)(6)

(注:来源亚太财险2022年四季度的偿付能力报告)

北青金融记者从官网了解到,亚太财险于2021年曾发布股东变更公告,此前新华联控股有限公司所持有的亚太财险 17.3%、2.7%股权,以一拍保留价交付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以偿抵相应债务。据此,中国民生信托有限公司通过“以物抵债”的形式取得亚太财险 20%股权。

经营风险问题频发 大股东被点名

北青金融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亚太财险在业务领域接连遭遇监管罚单。

亚太财险排名第几(评级下调偿付能力下滑)(7)

(注:图片来源亚太财险官网)

2022年3月,因未按规定使用经批准或备案的保险条款、保险费率,保定银保监分局对亚太财产保险有限公司保定中心支公司罚款35万元,对该公司法定代表人薛曼警告并罚款7万元,合计42万元。

2022年4月,因部分备案产品存在的问题,中国银保监会深圳监管局要求亚太财险自接到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之日起,立即停止使用问题产品并在一个月内完成问题产品的修改工作

2022年5月,因未按规定使用保险费率,亚太财险邢台中支被罚款35万元,时任亚太财险邢台中支业务部经理齐钊被警告并罚款7万元,合计被罚款42万元。

此外,2022年5月31日,银保监会披露第五批重大违法违规股东,总计43名,亚太财险最大股东武汉中央商务区(持股占比51%)为43名重大违法违规股东之一。违法违规行为主要包括入股资金来源不符合监管规定、违规代持银行保险机构股份、隐瞒关联关系;违规开展关联交易等犯罪行为。

需另外注意的是,因武汉中央商务区直接持有亚太财险第二大股东中国民生信托 76.7616%的股权,二者存在关联关系,背后均出现了泛海控股的身影。

对于风控问题频发,亚太财险回复北青金融记者时表示将进行整改。

“我司高度重视相关工作,召开专项整改工作会议,提出进一步整改要求。一方面积极配合监管工作,严格按照监管规定的要求执行,认真落实问题整改;另一方面,我司坚持防范风险,公司内部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团队加强培训,做好内部团队严格管理,机制严谨合规。”

亚太财险的前世今生

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亚太财险经中国保监会批准成立的一家全国性综合财产保险公司,成立于2005年1月,亚太财险主要经营范围包括财产损失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短期健康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等,主要保费收入来源为机动车险和健康险。

公开资料显示,亚太财险最早可以追溯至1943年在重庆设立的“民安产物保险公司”,后在抗战胜利后,总部迁至上海的金融企业之一,同时也是改革开放后首家进入内地市场的境外保险公司。

1982年,响应国家改革开放的国策,民安保险从香港进入深圳设立分公司,成为继人保之后第二家在深圳开业的保险公司。2004年5月,香港民安深圳分公司获准改建为“民安保险(中国)有限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香港民安的全资子公司。

2016年,民安保险被正式归入泛海控股旗下,并更名为亚太财险。借助大股东的资源和优势,亚太财险进入快速发展期,实现四年持续盈利。但近期泛海系陷入困境,亚太财险难免会受到部分牵连。

亚太财险排名第几(评级下调偿付能力下滑)(8)

(注:图片来源亚太财险官网)

2022年3月,亚太财险公告蒲海成卸任公司总裁职务,并于4 月 28 日正式任命于海波担任公司总裁(总经理)职务。北青金融记者了解到,此前,于海波曾先后历任泛海控股房地产开发集团总部资产财务部总经理、亚太财险助理总裁、亚太财险财务总监、首席投资官

新任总裁上任是否能带领这家老牌险企重新走上快速发展之路?这还需要时间的验证。

部分信息综合自:新金融观察、泛海控股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范辉 周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