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自巴里坤,在北京读书经常被误认为是外国人,其实我是中国人

讲述:曼腾阿克

整理:肖寒先生

住在北京的外国人(在北京读书经常被误认为是外国人)(1)

我叫曼腾阿克,今年24岁,来自新疆巴里坤,哈萨克族人,在北京读书六年时间了,在这期间,经常被人误以为是外国人,确实让我感到很尴尬,也不知道在这六年当中,我向多少人解释说自己是中国人,这种不厌其烦的解释,有时候会感到很自卑。

巴里坤处在新疆的东北部,这里主要聚居着哈萨克族人,以及少部分的维族和汉族等13个民族的人民。

2015年,18岁的我独自去了北京读书,刚进学校的时候,老师就问我:“你是哪个国家的留学生?”

当时我解释说:“我是中国人,新疆来的。”

住在北京的外国人(在北京读书经常被误认为是外国人)(2)

可能我普通话当时还不够好,再加上长得有点像外国人,所以老师才那么问我的。这是第一次被当作外国人,后来这样的事情就越来越多。

报完名去到宿舍的时候,我的室友就用英语再次问我是哪国人,还是一样地回答:“我是中国人”。

住在北京的外国人(在北京读书经常被误认为是外国人)(3)

刚开始并没有觉得什么,毕竟深知自己的长相,加上不太标准的普通话,肯定会被误以为是外国人,后来也就慢慢地习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我以及我的家乡,我很努力的联系普通话,深知还参加了普通话兴趣小组,和一群真正的外国人一起练习普通话。

对于来自大西北农村的孩子来说,读书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平日里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教室或者自修室,要么就是图书馆,我想读书一定能够改变我的家庭,可以让全家人未来过上好日子。

住在北京的外国人(在北京读书经常被误认为是外国人)(4)

对于一个哈萨克族人来说,被内地的同胞误会也是正常的,毕竟哈萨克族人不是很多,而且大部分都不怎么走出新疆,主要原因我觉得就是接触的太少。现在通讯发达,交通发达,越来越多的哈萨克族人可以走出新疆,到内地不管是工作还是读书,也渐渐地进入到内地的生活圈。

我父母都是农民,所以,深知种地的劳苦,在小时候和很多村里的孩子就显得格格不入,因为总是一个人安静地呆在角落,后来长大一点,喜欢阅读书籍,可能爸妈都没有读过太多书,自从发现我喜欢读书后,基本上不让我下地干活。

住在北京的外国人(在北京读书经常被误认为是外国人)(5)

这种优越的待遇,一直持续到高中毕业,然后我就来到了北京,从读大学,到大学毕业,再到后来考上研究生,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信,努力读书,不管是以后留在内地,还是回到家乡,只要能做出贡献,多赚些钱,让爸妈过上好日子,就非常开心。

在内地读书,其实没什么适应不了的,能够读到大学,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情,我们家族只有三十多个人,但我是第一个读大学的,所以,每次寒暑假回去,家里就会有很多亲戚,带着礼物看望我,而我也会给他们讲北京天安门,还有在北京遇到的一些有趣的事情。

住在北京的外国人(在北京读书经常被误认为是外国人)(6)

在北京生活了六年时间,也交往了一个女朋友,她是河北人,长得很可爱,当时她也是误以为我是外国人,后来经过我的介绍,然后就成了好朋友,而且是第一个女性朋友,之后接触时间长了,彼此心生爱意,自然而然的在一起了。

我们有计划在研究生毕业后结婚,她说想跟着我到新疆生活,其实在我的家乡,风景很漂亮,比如在巴里坤境内有东汉任尚碑、裴岑碑、唐朝大河古城等,风景名胜有天山松雪、镜泉宿月、黑沟藏春、百川西流、沙山藏营等文化景区。

住在北京的外国人(在北京读书经常被误认为是外国人)(7)

我爸爸经常对我说:“你是我们家第一个大学生,要做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为你是全家人的骄傲。”

这句话我一直深深地记在心里,我想在一年半后研究生毕业时,带着我们班的同学去到家乡巴里坤,让他们感受民族文化,感受当地人热情的生活态度,其实我觉得这种交流是有必要的,可以增强内地人对少数民族的认知,也可以加强团结。

我是曼腾阿克,来自新疆哈萨克族的中国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