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吐鱼的山洞

湖北惊现奇怪泉洞,每年都会吐出上万斤鱼,当地村民因此发家致富。

没想到专家赶来调查后,却直呼:“这鱼可吃不得!”

野生泉洞出现鱼(湖北惊现神奇泉洞)(1)

听完专家的解释,村民们也吓出一身冷汗。

那么,这个泉洞为何每年都会吐鱼?

专家来调查时,又获得了什么惊人的发现?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会吐鱼的山洞之谜”

“阳鱼”

在湖北恩施的深山海拔1300米的地方,有一个前山村,三面都被青山包围,村中还有一条小溪穿过。

这条小溪看起来平平无奇,其实很不一般,在它流过的地方藏着些不大的泉洞,每年到了特定的时间,前山村就会全村出动,拿着渔网或水桶将泉洞团团围住,等待里面将会吐出来的大鱼。

野生泉洞出现鱼(湖北惊现神奇泉洞)(2)

这些吐出来的鱼,被当地人称之为“阳鱼”,因为这种鱼只会出现在天气炎热的夏天,才从泉洞底部游上来,而且个个鲜美肥大,几十斤是常有的事,每年村民都能打捞起上万斤鱼。

前山村民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早就摸索出了经验,每年到了时间,就会组织大家集体捞鱼、分鱼。靠着这些鱼,前山村家家都过得很滋润。

当有记者闻讯赶来时,正好目睹了这样壮观的景象,路边的每一位村民,手中提着成年人手臂那么长的大鱼。

野生泉洞出现鱼(湖北惊现神奇泉洞)(3)

面对记者镜头,人手至少一条大鱼的村民们显得有些忧虑。原来,最近几年虽然泉洞还会继续吐鱼,但是吐出的鱼数量少了,个头也越来越小。现在让记者看着就震撼的大鱼,以前根本不算什么。

泉洞中吐出的“阳鱼”,除了留着自己吃或者拿去卖钱,当地村民还渐渐开发出了旅游业,每年都有很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有力地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野生泉洞出现鱼(湖北惊现神奇泉洞)(4)

所以,村民们非常害怕泉洞吐出的“阳鱼”越来越少,甚至消失不见。

记者打算对这口古怪的泉洞展开调查,但等考察队的专家赶来时,泉洞已经不再吐出“阳鱼”了,这让专家们非常失望,但还是决定赶去泉洞一探究竟。

在村民的带领下,专家们仔细检查了会吐鱼的泉洞口,发现这个洞口整体呈圆形,直径大约50厘米,里面有不少堆在一起的石头,表面已经被磨圆了。仔细看的话,会发现不断有水流从底下涌出来。

野生泉洞出现鱼(湖北惊现神奇泉洞)(5)

专家好奇地伸手碰了一下泉洞中的水,顿时露出了惊奇的神情。因为泉洞里的水温,跟周围的溪水完全不一样,进一步测试后发现,周围溪水的温度是11度,而泉洞中的水却只有7度。

两种水中的矿物质成分也不一样,分别来自两种不同的水源。这一点让专家非常纳闷,毕竟泉洞就位于小溪之中,溪水一直在流动,它们的水质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野生泉洞出现鱼(湖北惊现神奇泉洞)(6)

那些“阳鱼”的出现,会不会也跟这些水质间的不同存在关系呢?

“这些鱼可吃不得了啊!”

湖北惊现奇怪泉洞,每年都会吐出上万斤鱼,专家跑来考察,却正好错过了吐鱼的时候。

为了进一步揭开泉洞吐鱼的秘密,考察队在那个不过1米宽的洞口,“守洞待鱼”,整整两个星期,还是一无所获。

野生泉洞出现鱼(湖北惊现神奇泉洞)(7)

好不容易看到几条手掌般大小的“鱼”,捞起来一看才发现,这其实是长得个头比较大的蝌蚪。这些蝌蚪也不容易,它们可能是误入泉水中的,而里面的水温只有7度,这严重影响了蝌蚪的发育,它们只能不断长大,却无法变成青蛙。

而村民们则表示,最近几年泉洞里吐出来的鱼,几乎都跟这些蝌蚪差不多大了。放在以前,随便一捞都是几十斤的大鱼,这样的“小蝌蚪”根本不被村民放在眼里。

野生泉洞出现鱼(湖北惊现神奇泉洞)(8)

就在失望的考察队准备离开时,当地村民表示,这泉洞里的“阳鱼”得等到夏天下雨的时候,才会冒出来。专家只能住在村子里等待下雨。

可能前面太不走运了,专家终于等来了好机会。天气已经非常炎热,但无论是溪水还是泉洞里的水,温度依然非常低,人手伸进去有彻骨的寒意。

这天一大早,考察队再次蹲守在泉洞口,一蹲就是两个小时,就在他们坚持不住时,天空突然乌云密布,转眼之间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把所有人都淋成了落汤鸡。

野生泉洞出现鱼(湖北惊现神奇泉洞)(9)

考察队狼狈地跑回村民家避雨,村民们却兴奋地叫他们赶紧回到泉洞口,因为“阳鱼”马上就会出来了。

倒霉的考察队只好再跟着村民往回跑。等他们赶回小溪边,倾盆大雨已经基本上停了。令人惊奇的一幕随即出现在考察队眼前。

只见大雨开始前还一片平静的泉洞,如今已经变成了人工喷泉一般,不断地向外涌出冰凉的泉水。令专家们渴求很久的“阳鱼”也终于浮出水面。

野生泉洞出现鱼(湖北惊现神奇泉洞)(10)

它们正随着泉水一起向外涌出,看到这一幕,专家们终于明白了为什么这会被称为是“吐鱼”了。他们惊奇地看了一会儿,然后上前做进一步的观察。

只见这些被吐出来的“阳鱼”,跟平时常见的鱼有着很大的不同,整体呈现为灰色,鳞片非常细密,眼睛特别突出,在它们的背部还有着很多黑褐色的斑点,竟然连专家都没看出它们的种类。

野生泉洞出现鱼(湖北惊现神奇泉洞)(11)

为了更好地判断,专家们取来水下摄像机,让镜头更加靠近“阳鱼”,仔细观察了很久。旁边的村民还在跟专家们闲聊,说是这些鱼都很肥美,很多人都爱吃。

结果专家们立刻面露惊色,脱口而出说:“这些鱼可吃不得了啊!”

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水中活化石”

村民们第一反应是这些从地下泉水中“吐出来”的“阳鱼”有毒,或者身上带着细菌寄生虫之类,当时脸色都变了。

见状,专家赶紧安抚他们,这些被“吐出来”的“阳鱼”没有毒。它们名叫多鳞白甲鱼,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一般生活在海拔270到1500米的淡水之中,对水质的要求非常高。

野生泉洞出现鱼(湖北惊现神奇泉洞)(12)

这种鱼还有一个“水中活化石”之称,据说在过去,古代帝王登基封禅时,祭祀的御膳之中必然包括这种鱼,还曾被列为中国的“五大名鱼”之一。

那么这样珍稀的鱼类,为什么会频繁在下雨天,从泉洞之中“吐出来”呢?

专家分析,在这个泉洞之下可能存在着一条暗河。这些多鳞白甲鱼的眼睛表明,它们的视觉退化很严重,这就说明它们生活在长期接触不到阳光的地方。

野生泉洞出现鱼(湖北惊现神奇泉洞)(13)

专家随后在泉洞附近展开搜索,先是找到了一个山洞,又在山洞之中发现了好几处溶洞结构。这些溶洞通过暗河相互连通,无论是水质还是水温,都非常适合多鳞白甲鱼,它们便在暗河中繁衍生息。

到了夏天,当地会进入雨季,下雨之后暗河水位急剧上涨,很快就会涌出地面,通过泉洞那样的结构,形成喷泉。生活在其中的多鳞白甲鱼,也就顺势被“吐”了出来。

野生泉洞出现鱼(湖北惊现神奇泉洞)(14)

当地村民在发现“吐鱼”的泉洞后,每年都会跑来用渔网打捞,导致成年的多鳞白甲鱼数量迅速减少。成年鱼少了,它们繁衍的下一代数量也就变少了,于是每年泉洞中能够“吐出”的“阳鱼”也就变少、变小了。

既然是数量稀少的国家保护动物,专家们建议村民不要再大量进行捕捞,给予它们充分的繁衍生息的空间时间。

野生泉洞出现鱼(湖北惊现神奇泉洞)(15)

其实这种鱼也有人工繁殖的办法,人们没必要一定要从泉洞中打捞。毕竟谁也说不准这些来自暗河的鱼身上,会不会存在某种未知的细菌,会不会危及人的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