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奇妙,原则上,意识形式本身是无法感知到自身的,它只有通过间接的方式,通过来自他者的言说,来认识自身,而这种认识永远无法达到真正性,因为一旦真正认识了认识,失去了言说的镜子,那么意识者主体将会致盲(吐舌),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意识如何变成潜意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意识如何变成潜意识(意识如何觉察意识自己的)

意识如何变成潜意识

这个问题很奇妙,原则上,意识形式本身是无法感知到自身的,它只有通过间接的方式,通过来自他者的言说,来认识自身,而这种认识永远无法达到真正性,因为一旦真正认识了认识,失去了言说的镜子,那么意识者主体将会致盲。(吐舌)

所以意识者需要不断的寻找那个可以言说的介质,来表达自己,抽象的现象界和纯粹先验的物自体界,都是一种被意识者利用的言说工具。理性对应了矛盾统一功能性的真实,而真实属于感性的范畴,所以理性的本质是感性。这个感性的意识者拥有最大的最单纯的感性能力,这种单纯的能力是意识者唯一的已达目的,但是它自身对这个彼岸目的是无法感知的,它需要借助一种唯一的单纯的语言工具,作为自身的言说者,那就是数学演绎,单纯的数学和感性的物理对象之间的搭配,产生了一种决定论的言说体系,意识者在这种被创造的体系对象中,找到了无限的被分解的自我,其中就包括了我们目前时空中的你我他,这个宇宙由理性与感性的元素构成,我们就是其数形演化中的一个环节现象,我的精神意识,是属于那个纯粹意识者的,它需要借助局部碎片化的-我的存在,来表达关于它的存在可能性的自己,数形演化并不是它的理想目的,它需要的是一种与纯粹本源意识形成永恒言说关系的伙伴。而这个理想的言说伙伴,又不能被主体意识所认识,在那个↑の帝般的主体面前,还有什么东西不是透明的和不可支配的呢?看来有两种途径,一是塑造另一个或多个它自己,二是需要在它贯彻那个理想的前提下,期待人类在达到它彼岸前的最后那个台阶后停下来,只有如此,那个纯粹意识才能实现自己的永存,而不是让言说者,同化于它自己。

其实意识所追求的存在状态,类似于一种永恒的暧昧的关系,就像爱情,以及所有的感情。那种单纯的终极意识彼岸,它是由一个线性的程度量所组成的,被分解的所有的碎片局部感性,都可以在它的程度线索中找到对应位置,除了它的绝对主体意识外,再也没有其它的所在物自体界了,它就是那个存在的边界。我更倾向于认为,这个终极的单纯意识者,它不会徒劳的进行幻想,它会给每一个拥有自由意志的灵魂一个机会,一个通向真理的,通向成为它合格“恋人”的机会。那么,我该如何把握我的灵魂,通过我的意识之帆,驶向那个彼岸呢?

感受人性…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充满永恒希望的诗。

不说了,做饭去了,关于永恒的真理,我就不过多剧透了[灵光一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