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市,是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位于湖北省西南部、武陵山北部、清江中上游,总面积39718平方千米。恩施市是土家族聚居区。2021年,恩施市常住人口88.8万人,其中土家族31.4万人。

恩施文化遗产在哪里(土家文化中心三江汇流之地)(1)

上图为:云涌-恩施大峡谷

清江自北向南流经恩施市区,在六角亭街道武圣宫以南的连珠大桥附近与高桥河、芭蕉河汇合,形成三江汇流。

恩施文化遗产在哪里(土家文化中心三江汇流之地)(2)

上图为:恩施市三江汇流卫星示意图

清江,长江一级支流,古称夷水,发源于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之齐岳山,流经利川、恩施、宣恩、建始、巴东、长阳、宜都等七个县市,在宜都陆城汇入长江。清江全长423公里,流域山明水秀,号称八百里清江画廊。

恩施文化遗产在哪里(土家文化中心三江汇流之地)(3)

上图为:八百里清江画廊

高桥河,清江支流,源出恩施市西部富尔山南麓,向东流经巴蕉、高拱桥等乡镇,在恩施市区的连珠大桥附近注入干流。主河道全长33公里,流域面积154平方公里。

恩施文化遗产在哪里(土家文化中心三江汇流之地)(4)

上图为:高桥河上游风光

芭蕉河,清江支流,发源于恩施市芭蕉乡,流经大冲、狮子口、黄土坎、青鱼塘,在恩施市区连珠大桥附近汇入清江。全长约18公里。

恩施文化遗产在哪里(土家文化中心三江汇流之地)(5)

上图为:芭蕉河远眺-连珠塔

恩施文化遗产在哪里(土家文化中心三江汇流之地)(6)

上图为:恩施-三江汇流实景图(连珠桥)

恩施文化遗产在哪里(土家文化中心三江汇流之地)(7)

上图为:恩施-三江口老照片(连珠桥修建前)

清江、芭蕉河、高桥河三水汇流处北岸矗立着武圣宫,可俯瞰三江口,蔚为壮观。武圣宫始建于南明永历元年(1647年),为南明将军何腾蛟督师兴建。2002年,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恩施文化遗产在哪里(土家文化中心三江汇流之地)(8)

上图为:武圣宫

在武圣宫往北邻近市区,耸立着历史久远的施州古城墙。它起源于唐代,经宋、元、明、清历代维修扩建后,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具有独特风格的古代城墙。施州古城墙周长7里,形成一个不规则的圆形城池。

恩施文化遗产在哪里(土家文化中心三江汇流之地)(9)

上图为:施州古城墙

从地理结构上看,三山四水拱卫着古城,三山为摩天岭、凤凰山、五峰山,四水有清江、芭蕉河、麒麟溪、高桥河。明清时,施州城内外形成12街19巷的格局,街巷随山势起伏,形成“坡坡街、弯弯巷”的独特山城一体风貌。

恩施文化遗产在哪里(土家文化中心三江汇流之地)(10)

上图为:三山四水拱卫-施州古城

古城墙依山傍河环绕恩施老城区,清江成为天然护城河,使得恩施古城易守难攻。现在古城墙已由军事防御设施转为历史文化遗产,文化价值取代了军事意义。2006年,国务院公布施州城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墙是重要组成部分。

恩施文化遗产在哪里(土家文化中心三江汇流之地)(11)

上图为:施州古城遗址

从古城墙再往北四公里,还有恩施另一处特色古城-土司城。该城始建于1998年,占地215亩,是全国规模最大、风格最独特、景观最靓丽的土家族仿古土司文化建筑群。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先生题写“恩施土司城”。

恩施文化遗产在哪里(土家文化中心三江汇流之地)(12)

上图为:恩施土司城

在恩施三江口东岸的五峰山上,连珠塔高耸于山顶。该塔建于清朝,上世纪80年代进行了重点维修。站立塔顶远望,恩施山城可尽收眼底,清江划城而过,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给人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之感。

恩施文化遗产在哪里(土家文化中心三江汇流之地)(13)

上图为:高耸山顶的连珠塔

连珠塔下是玉龙寺,原名永福寺,由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长老于2012年发起重建,并改名玉龙寺。重建后的玉龙寺与连珠塔融为一体,成为恩施的文化地标。连珠塔还与古城文昌祠、武圣宫隔清江相呼应,是恩施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恩施文化遗产在哪里(土家文化中心三江汇流之地)(14)

上图为:玉龙寺与连珠塔

纵观恩施山水,既有三水汇流之三水环城,又有武圣宫之庄严壮丽、古城墙之底蕴深厚,以及土司城的丰富土家民族文化、连珠塔顶可观赏到的山水城一体景象,因而是一座兼具民族瑰丽特色与历史建筑文化的“清水秀山”之城。

恩施文化遗产在哪里(土家文化中心三江汇流之地)(15)

上图为:恩施古城-效果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