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猛将尉迟恭
我国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中讲述:长安附近的泾河老龙犯了天条,玉帝派魏徵监斩,老龙向唐太宗求情。第二天太宗故意留魏徵下围棋,谁知午时三刻魏徵沉沉睡去,在梦中斩了老龙。老龙怨恨太宗,阴魂不散,闹得唐太宗夜不能寐。后来秦琼和尉迟恭站在宫门外保驾,老龙才不敢再来扰乱。太宗命人画了二人的形象贴在门口以保平安,也很管用。此事在民间流传开来,百姓们纷纷张贴二人画像,秦琼和尉迟恭就成了代代流传的门神。秦琼和尉迟恭都是唐初名将,其中尉迟恭(585—658年),山西朔州善阳人,名恭,字敬德,一生战功显赫,尤其在唐太宗即位过程中立下大功,被称为大唐第一猛将,后封为鄂国公,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七位,在武将中名列第一。
择主而事
隋朝末年,尉迟恭在高阳从军,因英勇善战,被朝廷授予朝散大夫的官职。当时隋炀帝杨广统治残暴,民不聊生,各地起义军风起云涌。大业十三年(617年)刘武周率众起义,将尉迟恭收为偏将。在刘武周军中,尉迟恭依然能征惯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后来在与李世民所部的战斗中却多次惨败。唐武德三年(620年),李世民带领人马攻打刘武周,尉迟恭和宋金刚在介休拼死抵抗。后来经李世民派人劝降,尉迟恭审时度势,与他人一起举城投降,从此成为李世民麾下的一员猛将。
尉迟恭投降李世民后,李世民对他十分信任,封他为右一府将军,并继续统率旧部。李世民帐中的一员将领担心尉迟恭会反复,屡次建议李世民杀死他,都遭到了李世民的拒绝。不久之后,李世民率军讨伐王世充,期间与尉迟恭一起降唐的不少刘武周旧部相继叛逃,李世民部将领也开始怀疑尉迟恭,并把他关押在军中。李世民知道后,当即释放了尉迟恭,并把他带入内室赐予很多金银珠宝,说“丈夫以意气相期,勿以小疑介意”,如果尉迟恭有离开之意,也会给予重金作为盘缠。李世民的举动和言语令尉迟恭十分感动。
就在李世民释放尉迟恭的当天,李世民率五百名骑兵巡视,被王世充率部包围。王世充的部下单雄信直逼李世民,情况十分危机。危难时刻尉迟恭挺身而出,救下李世民并护卫其突出重围,然后自己又返回战场与敌军拼杀。战后李世民感慨地说:“大家都认为你会背叛,只有我受上天启示,把你保留了下来,没想到当时的一念之善,这么快就收到了回报啊!”从此,李世民对尉迟恭更加信任。
功勋卓著
归顺之后,尉迟恭就成为李世民军中一员主要战将。在唐朝建国前后,他参加了与王世充、窦建德及窦建德旧部刘黑闼的战斗,既作为卫队负责人忠诚地保卫着李世民,同时与敌方英勇作战,立下了很大的功劳。后来在与突厥的战争中也表现得分外骁勇。但他最突出的功劳,还是在玄武门之变中。
在唐朝建立的过程中,秦王李世民在众多部下的辅助之下功劳很大,最终形成了亲王政治集团。太子李建成感到了李世民对于皇位继承权的威胁,于是与齐王李元吉勾结在一起,共同反对李世民。为了分化李世民阵营,李建成多次派人收买尉迟恭,但尉迟恭丝毫不为所动,也因此得罪了太子和齐王。
后来,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两个集团的争斗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但李世民却一直没有痛下决心。在尉迟恭和长孙无忌的极力劝说下,李世民才决定先发制人。他先向父皇李渊报告了李建成、李元吉淫乱后宫的罪行,第二天又在进宫必经的玄武门附近埋伏好兵丁。这天早朝时,李建成和李元吉进宫,在玄武门附近感觉到不对,掉转马头就要逃跑。李世民率先射死了太子李建成,然而此时坐骑突然受惊,导致李世民翻身落马。齐王李元吉看在眼里,就要引弓射杀李世民。在这关键时刻,尉迟恭骑马赶到,救下李世民并射杀了李元吉。随后,尉迟恭又和李世民其他部属一起打退了李建成、李元吉党羽的进攻。秦王李世民大获全胜。史称“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后,尉迟恭向唐高祖李渊报告了太子和齐王的“劣迹”,并建议唐高祖李渊将军队的指挥权授予李世民。李世民麾下诸将一致建议将李建成、李元吉的部下处死,尉迟恭却非常反对。在他的再三恳求下,李世民不仅没有处置这些人,反而将部分旧臣为己所用,其中就有后来以刚正不阿而著称的名臣魏徵。
后来,已成为皇帝的李世民对尉迟恭的功劳念念不忘,除了高官厚禄之外,还有意将公主许配给他。但直爽的尉迟恭却叩谢道:“臣妻虽鄙陋,相与共贫贱久矣。臣虽不学,闻古人富不易妻,此非臣所愿也。”真诚地谢绝了李世民的好意。
功成身退
尉迟恭没有受过多少教育,性格也非常憨厚直爽,又因为他功劳卓著,难免居功自傲、口不择言,久而久之,他与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等名臣经常当面争辩,最终导致他们之间的关系逐步恶化。在一次唐太宗组织的饮宴活动中,尉迟恭看到别人坐在他的上席,顿时怒不可遏地说:“你有什么功劳?竟然坐在我的上席?”坐在尉迟恭下首的任城王李道宗好言相劝,却差点被打瞎眼睛。唐太宗对此非常生气,中断了这次宴饮活动。事后,唐太宗李世民借汉高祖刘邦与群臣的关系对尉迟恭说:“卿居官辄犯宪法,方知韩、彭夷戮,非汉祖之愆。国家大事,唯赏与罚,非分之恩,不可数行,勉自修饬,无贻后悔也。”尉迟恭接受了唐太宗的规劝,此后开始约束自己的行为,也逐步萌生了退意。
贞观十七年(643年),戎马一生的尉迟恭请求回家养老,但是朝廷仍然任命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并允许他五日一上朝。自此,尉迟恭开始在家安享晚年,很少过问朝中之事。贞观十九年(645年),唐太宗决定从洛阳出发亲征高丽,并下诏令太子监国。尉迟恭闻讯,上书唐太宗,认为皇帝亲征,太子在定州,东西二京空虚,恐怕发生变故,建议委派良将征伐高丽。这本是一个很好的建议,但唐太宗没有采纳,反而命尉迟恭随军出征。出兵返京后,尉迟恭更是一概不问政事,而是热衷于方术,在家设炉炼丹以求长生,直到去世,一直闭门谢客,不与外界来往。唐高宗显庆三年(658),七十四岁的尉迟恭在家中去世。唐高宗给予他很高的礼遇,并特许陪葬唐太宗的昭陵。
千百年来,人们敬重尉迟恭的忠义,有关尉迟恭的故事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此后在小说《隋唐英雄传》和许多戏曲作品中,对尉迟恭的形象又有新的演绎,虽然与真实的历史人物有很大的出入,但是表达了人民群众对他的爱戴和喜爱。
编辑:赵凝
审核:段利军
来源:2020年第4期《前进》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