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了了

意思指人不能因为少年时聪明而断定他日后定有作为。出自《世说新语·言语》。

足不出户知天下故事(典故小时了了)(1)

典故:汉朝末年(东汉),北海地方出了一个很博学的人,名叫孔融,字文举,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很聪明,尤其长于辞令,小小年纪,已是在社会上享有盛名。他十岁时,跟他父亲到洛阳(今河南洛阳县。洛阳是历代帝王的陪都,因位于长安之东,称为东都),当时在洛阳的河南太守,是很负盛名的李元礼,由于李氏的才名很重,因此在太守府中往来的人除了他的亲戚,其余都是当时有才名的人。如果不是名人去访,守门的人照例是不通报的。年仅十岁的孔融,却大胆地去访问这位太守。他到府门前,对守门人说:

"我是李太守的亲戚,给我通报一下。"

守门人通报后,李太守接见了他。李元礼问他说:"请问你和我有什么亲戚关系呢?"孔融回答道:"从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阳(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有师资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请教过关于礼节的问题),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当时有很多贺客在座,李氏和他的宾客对孔融的这一番话都很惊奇。

其中有一个中大夫陈韪,恰恰后到,在座的宾客将孔融的话告诉他后,他随口说道:"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聪明的孔融立即反驳地道:"我想陈大夫小的时候,一定是很聪明的。"陈韪给孔融一句话难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见《世说新语》)。

后来的人便引用这段故事中的两句话,将"小时了了"引成成语,来说明小孩子从小便生性聪明,懂得的事情很多。但因为下文有"大未必佳"一语,故这句成语的意思便变成了:小时虽然很聪明,一到长大了却未必能够成材的。故表面上虽是赞扬的话,骨子里却是讥诮人、轻蔑人的。所以我们应用时便不能将它来称赞别人,否则将被人误解你有心讥剌、轻视人了。

不翼而飞

意思是比喻东西突然不见了。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出自《管子·戒》。

典故:《战国策·秦策三》记叙了这么一个故事:战国时,有一年秦王派大将王稽攻打赵国的都城邯郸,一连攻了十七个月,也攻不下城池。

足不出户知天下故事(典故小时了了)(2)

王稽非常烦恼,有个名叫庄的人向王稽献计说:"你如果犒赏部下,就可以鼓舞他们的斗志,邯郸攻破是有希望的。"

王稽不耐烦地说:"我是统帅,只知道服从国王的命令,别的事情管不了那么多。"

庄并没有被王稽的不耐烦而吓退,他继续说道:"你这样讲不太对。即使是父亲给儿子下命令,有的可行,有的就不可行。……我看你一味媚上欺下,独断专行,轻视士兵已经很久了。我听说,假如有三个人谎称老虎来了,那么听的人就会信以为真;如果有十个人合力弯一个木槌,就能把木槌弄弯;如果大家都口传消息,要求你改变指挥方法,这消息没有翅膀也会飞得很远。这说明众部下的力量是巨大的。因此,你还是赏赐一下你的将士们吧!"

可是,王稽还是听不进庄的意见。几天之后秦军果然发生叛乱,严重地影响了战事的顺利进行,秦王很是恼怒,就把王稽处死了。

这个成语往往和“无胫而行”连用。例如《刘子新论• 荐贤》说,“玉无翼而飞;珠无胫而行。”胫,小腿。“无胫而行”,没有腿而能到处风行,也是形容自行迅速地传播。或作“不胫而走”、“无足而走”。

现在一般常用的成语“不翼而飞”,却还有另外的意思:东西莫名其妙地突然丢失不见,往往也叫“不翼而飞”。

百折不挠

解释: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出自:汉·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庄,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足不出户知天下故事(典故小时了了)(3)

桥玄,字公祖,东汉睢阳(今河南商丘)人。桥玄性情刚直,嫉恶如仇,敢于同奸徒、器人斗争。桥玄年轻的时候,在本县当功曹。有一次,豫州刺史周景来到睢阳。桥玄向周景揭发了豫州"陈国相"羊昌的罪恶,请求周景派他前去查办。周景同意之后,桥玄首先把羊昌的宾客全部抓了起来,详细调查羊昌的罪行。

羊昌的靠山、当朝大将军梁翼得知这个消息,派人飞马传来文搭救羊昌。与此同时,周景也接到一道圣旨,要他召回桥玄。桥玄顶住压力,抓紧办案,终于使羊昌受到应有的惩罚,桥玄也因此出了名。

汉灵帝时,桥玄出任尚书今。太中大夫盖升仗着与灵帝有交情,在出任南阳太守时大肆收受贿路,搜括大量财富,桥玄掌握了盖升的犯罪事实之后,就向灵帝上奏,要求罢免盖升,抄没盖升搜括来的财产。汉灵帝不但没有查办盖升,反而升了盖升的官。桥玄于是托病辞职,返回老家。

桥玄在京城任职期间,有一次,十岁的小儿子在门口玩,突然有三个强盗劫持了孩子,冲到楼上,向桥玄勒索财物。消息传开之后,校时阳球向河南府尹、洛阳县令奏请带兵包围了桥玄的家。阳球等人担心贸然动手将会伤了孩子,因此不敢进攻,桥玄见状,历声喝道"强盗无法无天,难道能为了我的孩子而放纵这些恶吗!他催促阳球等人发动进攻,杀死了强盗,而他的小儿子也因此丧生。

桥玄死时,家里没有什么遗产,殡葬也非常简单。他坚毅果断明往直前的精神,受到了人们的赞扬。东汉文学家蔡邕在《太尉桥公碑》中写道:"他的性情严肃,嫉恨奢华,崇尚俭朴,有着百折不挠、在重大原则问题上决不改变自己意志的气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