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9月21日讯(记者祁燕 通讯员刘姗姗)家里“不差钱”,平素也爱干净的奶奶,却突然变得爱捡垃圾,还全部堆在家里当“宝贝”;原本性格温和的爷爷性情大变,脾气暴躁,总怀疑家里进了小偷,到医院检查才发现,两位老人居然患上了老年痴呆。

老人喜欢捡垃圾是怎么回事(爱干净的奶奶突然爱上捡垃圾)(1)

神经内科医生给患者查房,讲解注意事项。通讯员刘姗姗 摄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专家提醒,老年痴呆不只是表现为记忆力下降、丢三落四,精神行为异常,性情改变也应高度警惕,可能是老年痴呆的早期征兆。

工程师奶奶天天往家里捡破烂

不是节俭而是患上老年痴呆

汉口68岁的徐奶奶退休前是一名高级工程师,家里经济条件不差。她平时很爱干净,家里收拾得整洁有序。可从一年前起,徐奶奶像变了个人,经常在小区的垃圾桶里翻,将饮料瓶、纸盒子等往家里捡。一开始,老伴和子女以为她是勤俭节约,可后来她在路上看到废品、垃圾都喜欢捡回家。这些捡回来的垃圾,徐奶奶也不拿去卖,而是把它们当“宝贝”一样囤在家里收藏。家里人劝说她很多次,让她不要再往家里捡垃圾,可是她总是不听,把卧室和客厅都堆得乱七八糟。家人察觉到她的情况越来越严重,不免有些担心,赶紧带她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就诊。

该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罗涛接诊后,徐奶奶的家人与医生说起她爱捡垃圾的异常。经过详细问诊及认知评估量表、血化验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评估后,判断徐奶奶出现了认知行为障碍,最终诊断徐奶奶患上老年痴呆。

爷爷性情大变脾气变暴躁

疑神疑鬼竟是老年痴呆作祟

70岁的张爷爷平时性格温和,精明能干,退休后每天帮忙接送孙子孙女上学。随着孩子们长大,他也在家闲了下来。

近两年,一辈子好脾气的张爷爷突然间性情大变,脾气变得暴躁、易怒,常因一点小事与人争执,家人也没有太在意。后来发现,张爷爷的记忆力逐渐变差,出门前总是要反复确认家里的电器是否关好,有时候刚说过的话就不记得了,还总是找不到东西,整天疑神疑鬼,怀疑家里进了小偷,偷走他的东西。为此,儿子还在家里安装了监控,但并没有发现有陌生人来过。上周,儿子带他来到武汉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

医生对其进行认知量表评估,结果显示患者存在认知障碍。进一步磁共振检查提示,其海马区出现萎缩,确诊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

识别老年痴呆的6个早期信号

早发现早干预可延缓病情进展

“阿尔茨海默病是老年人痴呆中最常见类型,是一种起病隐匿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除了遗传、年龄、脑外伤、脑血管疾病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也是引发老年痴呆的危险因素。”该院神经内科主任经屏介绍,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寿命的增长,患有老年痴呆症的人群越来越多。当老人出现爱忘事、丢三落四等症状时,家人往往觉得这是老人正常的衰老表现,直到症状严重才来就医,往往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1.记忆力下降,经常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2.计算能力下降,计算速度明显变慢,慢慢地计算容易出错;3.语言障碍,言语表达不流畅,表达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4.定时和定向障碍,不清楚当前的时间和位置;5.情绪性格改变和精神行为异常,脾气变得暴躁、易怒,敏感多疑,出现幻觉。6.判断力障碍,对周围的事情不能作出正确判断。

通常大家认为的老年痴呆症的早期表现为记忆力下降,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是以性格改变或者精神行为异常为首发症状,很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的进展,患者逐渐出现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执行能力下降等典型的老年痴呆的症状。

9月21日是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日,今年的主题是“知彼知己 早防早智”。早发现、早治疗是治疗老年痴呆症的关键。虽然老年痴呆目前无法被治愈,但可以通过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等方法,延缓病情的进展。

预防老年痴呆,首先要防止动脉硬化,积极治疗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坚持低糖、低盐、低脂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适当锻炼身体;平时多进行一些智力训练,勤于动脑,通过读书、看报等学习新事物,多活动手指关节,比如下棋、打麻将等,防止大脑老化;尽量保持心情愉悦,多与他人交流,多参加社交活动。

【编辑:余丽娜】

更多精彩内容,请在各大应用市场下载“大武汉”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