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谥号

也作“諡号”,起源于周朝,在秦朝曾被启用,此后一直沿用至清朝。一般来说,谥号是在王公大臣,妃嫔和帝王在死后对其生前的总结,但也有例外。比如周文王,成王等谥号在他们生前就有了,这是因为当时的谥号制度尚不成熟。

庙号和谥号有什么不同(谥号庙号尊号)(1)

谥号的种类可以分为美谥,平谥和恶谥。在谥号刚出现时,是没有恶谥的,第一个恶谥来自于周厉王。下面举几个例子:

美谥:武,德,高。

平谥:鼎,平,冲。

恶谥:荒,幽,纣(这是谥号)

此外,还有私谥,即非官方指定的谥号,但命名规则与正常谥号相同。

在唐朝之前,谥号几乎都是一字或两字。唐朝之后,谥号字数开始成倍增加,(如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导致谥号失去了原本辨别功过的能力,由于字数过多,称呼唐及唐之后的皇帝多用庙号。

庙号和谥号有什么不同(谥号庙号尊号)(2)

二:庙号

庙号起于商朝,在周朝,秦朝被弃用,西汉时重新启用,此后沿用到清朝。在商朝和汉朝时,庙号不是每一个皇帝都能得到,西汉和东汉便都各只有四个皇帝得到庙号(东汉有几个立了庙号又废除的)。

庙号和谥号有什么不同(谥号庙号尊号)(3)

魏晋之后,庙号开始泛滥,仅仅曹魏,就有三个得到“祖”庙号的皇帝。到隋唐时期,基本上每个皇帝都有了庙号,但“有功者祖,有德者宗”的制度确定,一般只有开国皇帝和再创之主可以为祖,其他只能为宗。庙号的命名方法虽然与谥号类似,但也有不同。首先,“文”,“武”,“德”等在谥号中寓意非常好的在庙号中则一般名褒实贬。“太”,“高”等是最高评价。

庙号和谥号有什么不同(谥号庙号尊号)(4)

《谥法解》

三:尊号

指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最早在秦末汉初出现(西楚霸王)。与谥号不同的是,尊号是给活着的人的。在唐之后,尊号有了系统的叫法(如开元天地天宝圣文神武孝德应道皇帝),往往比谥号更长,更无意义。相对而言,知名度也更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