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 平

“我没有白吃饭。”央视《大家》栏目中,张颔先生这句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吸引着我追寻着他走过的时光。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1)

1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2)

先生饱经风霜的人生,给了他数不清的苦难,也给了他应有的荣光。随着新闻媒体不断地发布出颔老鲜为人知的诸多轶闻趣事,先生的形象在我大脑中逐渐丰满,在那一道道光环的背后,写满了文博先驱孜孜以求日积月累传承文化的艰辛步履。促使我走进并州永安殡仪馆见他最后一面。

光光的头和脸的肤色一样,洁净朗润,顶骨额骨、颞骨眉弓、鼻梁颧骨上的高光依稀可辨,轮廓线勾勒出高低起伏的明暗。上下眼睑安详地护佑着深凹的双目,紧闭的嘴唇,棱角分明。鼻翼间似有清气浮动。除此之外,一张偌大的党旗轻飘飘软绵绵地覆盖着颔老的遗体。

我把一朵沾着露珠儿的白色菊花,缓缓地放在距离先生一米远的众多黄白相间的菊花丛中。第一眼也是最后一眼瞻仰先生的音容。殡仪馆大厅四周,省内外考古界、文化界、先生家乡介休市委政府等相关学术团体都敬献了挽联花圈。各界专家、学者、名流有的寄来唁电唁函,表示对先生溘然谢世的深切哀悼;有的亲自赶来要送先生最后一程。冯其庸、韩天衡、苏士澍、饶宗颐、林鹏、裘锡圭、张平等都献上花圈挽词恭送先生。前来参加追悼会的亲朋好友、弟子学生里三层外三层,只为仰慕先生为中国考古界、文化界做出的卓绝贡献,追思先生少小凄苦卧薪尝胆、百折不挠沉潜祖国传统文化的琴心瑟韵。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3)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4)

2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5)

“皓气笼诸夏,清光射万岑。悠然天地内,皎洁一般心。”解读侯马出土的天书般的几千件石制、玉制盟书残片,出版《侯马盟书》,让世人见证了春秋末期晋国赵鞅参与晋国内部由六卿内争至四卿并立的一场激烈政治斗争,正是这场战争,拉开了作为标志战国时代开端的"三家分晋"这一重大事件的序幕。奠定了张颔先生在国内文化界的重要学术地位。桂堂纵道探龙颔,兰省何曾驻鹤心。《侯马盟书》的问世,是偶然中的必然。该书的出版为晋国史的研究提供了新的佐证,对于研究中国春秋时期的历史、政治、文化具有重大意义。被国内外史学界公认为新中国考古史上的一项重大贡献。国外有些考古学界专门给张颔先生发来贺信,盛赞这一重大的考古成就,并诚挚邀请张颔先生外出讲学交流。沉睡千年的文字,近乎是如约而至的天外来客,不早不晚与先生遇见。泱泱华夏,远去的刀光剑影鼓角筝鸣,仿若鼓起的狼,激石拍岸,尘封了数个世纪的谜底,在赵简子的剑鞘上熠熠闪光,警示后人:血与火铸就的家国安宁,是经验,是教训,是肝胆相照千古一盟。

泥坛方合矩,铸鼎圆中规。炉橐一以动,瑞气红辉辉。很难想象,在学术界争鸣浪尖时,由颔老汇集整理,并亲自考证与见解的集子,完成了自1949年以来中国考古界发现的十大成果之一,毫无疑问成为八十年代前山西博物院馆藏的十大发现之一。先生的自信里,沉淀了几多未出生而父殁,幼年又丧母的凄苦悲凉?凝结了几多少年颠沛南北流离失所的屈辱辛酸?溶解了几多7年关押牛棚、打扫厕所、几欲自杀的孤独悲怆?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6)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7)

3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8)

燕颔多奇相,正是立功年。:古币是指古代金属的铸币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古钱包括先秦时期的各类铸币和秦汉以后的各类方孔圆钱,方孔圆钱的铸期一直延伸到清末民国初年。从商代的贝币,战国的刀、布币,到秦代的方孔圆钱,再到清末的机制币,我国古代钱币可谓品种多样,样式丰富,其文化历史价值可谓窥斑见豹。颔老所著《古币文编》,包括货币史、钱币学、考古学、金石学及文物、古汉语等诸多知识。仿若是天雨粟鬼夜哭的仓颉寄来的使命,一条又一条长绳,一个又一个结,终究被横撇竖捺、提按顿挫瓦解并重塑。熙熙攘攘的人流,叮叮当当的古币交换着主人,那吱吱呀呀的呢喃,是牧野战场上生死的抗争;那细细碎碎溅起的铜屑,是拉纤的汉子、飞镰的纱巾渗出的汗水与泪水;那币面上盘旋的纹饰,是九天揽月四海逐狼归来的勇士,潜入币身的王侯将相,努力地述说着每一天的风云变幻;亦幻亦真的形制色泽与文字,令高贵的字体骄傲地审视着靠近自己的白头发、黄皮肤、摄像机。无缘对面不相识,有缘隔世亦相逢。当我看到你的灵魂,我就画出你的眼睛。零丁之苦,篱下之童,有且仅有这些高冷的古文字才能烘干含水的眼睛。青衫乍见曾惊否,红粟难赊得饱无。寒庙孤灯,简衣节食,只有解读清这些古老朦胧的符号,才能支撑苦旅的先生。一行又一行,一页又一页的延伸,只有融化在零零碎碎的瓦片中,才能化作绝尘的鸿。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9)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10)

4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11)

猿猱休啼月皎皎,蟋蟀不吟山悄悄。万荣出土的一对错金鸟虫书戈铭文,能且只能放在张颔先生的案头。在考证为南方之器的基础上,先生进一步论证了吴器流入晋国的原因。接着侯马上马村东周晋国墓葬出土了两件带有长铭的大铜鼎。通过"宗器相赂"的史实和对此鼎铭文、字形,字义的考释,先生判定其为东周时期徐国之器,其主人为徐王庚作为王子时所作之器。根据铜器命名的惯例,定名为"庚儿鼎"的这件瑰宝,成了在考古学上的"标形器"。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有关陈喜壶辨识,张颔先生文章中指出:此壶虽然是齐国之器,但谈不上具有断代意义。此文一出,廓清了对该器过高评价或断为伪器的两种偏颇之论,断定了该器的客观科学价值。有关闻喜县出土战国时带有鸟头盖的偏颈陶壶。张颔先生确认这件器物即古文献中所说的 "玄酒陶匏"的 "匏壶",同时阐明此器轮廓形象恰如古天文星像中"匏瓜星"之象,以"匏瓜"为星名之说,确系中国古代所固有,而非外来的名称。这篇文章是张颔考古与天文学相结合进行学术研究的代表性例证之一。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12)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13)

5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14)

两轴骊颔耀,褒扬最上才。凤阙为匠硕,龙城振风雷。2004年秋,西泠印社邀张颔先生为"社员",这是国内历史最久、影响最大的金石书法篆刻学术性团体成立百年来邀请加入的第一位山西会员。不闻姑射上,千岁冰雪肌。若不佩金印,即合翳玉芝。将军频破敌,旄头捷书飞。2005年11月下旬,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专访了张颔先生,期间摄制组深入到先生的介休老家及侯马盟书的出土地进行了外景拍照。张先生是山西入选此栏目的第一人。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15)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16)

6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17)

我常想:这位1920年出生于山西介休,后来又跻身为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兼考古研究所所长的男人,完全可以香车宝马环游地球猎尽天下珍奇,然而,他却沉潜生命,逆着历史的轨道,漫溯回最古老的历史中煅烧自己。《侯马盟书丛考续》、《张颔学术文集》陆续出版,反射出先生工作之余的勤勉不辍。而诗词、书法、篆刻方面的卓越才能。也说明先生每天对自己时间的统筹管理和高效利用。雅俗共赏的诗文:“散作飞絮聚作团,几回婉转怯凭栏,纵教罗扇常在手,明处能防暗处难。”再看《僚戈之歌》“魏脽之土滨黄河,立如削壁高嵯峨,朅来二千五百岁,朝朝暮暮黄水波。戊戌深冬日南至,古冢搰出双铜戈。斑痕点点凝寒霰,刃锋不钝发硎磨。”另有副题《献给容庚先生九秩荣庆》,因此末后几句是:“回首浩劫十年乱,风雨南北同漩涡。时逢嘉安国运转,仁寿当以养天和,欣闻容公庆九秩,数千里外踏长歌。”再看张先生那些 “滑稽多智”的讽喻诗文,便觉有了趣味,譬如《扑蝇记》:有青蝇止于斋壁,余以拍扑之,蝇逸去。坐甫定,蝇复至。余急扑,复逸。如是者三,蝇终逸焉。妻曰:拍破败,奈何!儿曰:老手迟捩,胡怨乎拍?余曰:皆非也,顾今营营辈特狡狯耳。”窥斑见豹,可见先生为国为民,踔厉风发的心志。而《猫诗》“吾家花狸猛于虎,上仰苍鹰下逼鼠。惟有潜德善睦邻,能与鸡雏交相处。”又给人一种亲民爱民之情愫。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18)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19)

7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20)

弹琴复有酒,且慕嵇阮徒。高声咏篇什,大笑飞杯盂。从郝继文先生《张颔的广大与精微》、许中先生的《说酒怀颔翁》中,我对颔老又有了更深的了解。原来先生也是善酒之辈,且酒力不虚。或许正是酒给了先生不菲的才华。先生书法作品以篆为主。其书藏头护尾,翕张自如,遒劲峭拔,铁画银钩,这与老先生谙熟先秦篆籀字理、了然金石文字演化不无干系。大瓜玄枣冷如冰,海上摘来朝霞凝,网上见到过不少有关张颔先生的各种印章,但亲眼见到先生的篆刻,是在行余书社老前辈郭大顺先生窄小的家里。年近94岁高龄的郭老与颔先生当年同在行余书社学习,张颔先生便给郭老刻了汉印朱文名章。从章法、刀法、篆法上可以看出张颔先生沿着秦汉的路子来的。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21)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22)

8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23)

到底是什么力量给了先生宠辱不惊,进退自如的生命状态。寻根问去,除了苦难,该还有介子故里仁义礼智信的人文底蕴吧。奉君割股、弃官侍母之忠孝贤臣介子推,五十年间出将入相述职分东陕、宣威震北垠之文彦博,盛名震东汉蔡邕欣然为其书碑之郭有道,他们都是先生骨子里挥之不去的精神支柱。如今,介邑“三贤二哲一社团”高歌猛进,先生无愧于一“哲”的称谓。

颔老,今天,四季选择最美的盛装,拥抱您的归来。介推祠大门边,介公约您一起游览绵山亭台楼阁、轩廊榭牌楼。龙头寺边的大树上,灵雀声声,抱腹寺梵音袅袅紫烟环绕,空王殿有一盘棋正待您去博弈,千佛殿的神仙们为您备好了常来常往的一朵莲台,回銮寺茂盛的古槐叶叶峥嵘,是唐王龙袍护佑英雄的庇荫。祆神楼上,风铃阵阵,那是文璐公举着三足两耳的斝,盛情相邀;后土庙将相台上,喧天的鼓乐是郭有道携友而来为您接风洗尘。东城公园高高的大理石底座上,铁胆铜心铸就您一如既往宠辱不惊的表情,深沉善思镇定自若,穿过一排排肩膀和脊梁,方正肃穆的中山装,衬托出您素朴的底色和严正的作风,一张一颔的双手道出您为学做人的本真。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24)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25)

9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26)

一队队亲人友朋学生从您塑像下经过,无不抬起头仰望您的尊容,追思着您在滚滚红尘中御风而行:

魁楼降文星,凄风苦雨声,

南迁北徙泪,寒庙点孤灯。

仙人捋白须,仓颉四目明,

春秋布哑谜,盟书侯马醒。

三晋赋一阕,谱曲赖龙种,

制荷编古币,坐石代琼英。

匏瓜鱼龙姿。紫烟绕苍穹,

鸟虫书篆籀,河宴海自清。

绸缪乾坤体,高谢人世中,

万古简册在,文章说分明。

行余有余力,则以师昆仑,

朱顶鹤一只,云间伴颔翁。

和平作于双藤书屋

丁酉立冬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27)

张颔先生(我眼中的张颔先生)(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