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晨8时至今6天过去了,2018年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探寻千年碑刻,传承庐陵精神”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的调研活动也迎来了结束成员们共同奔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吉州区、泰和县等地寻找碑刻,开展为期6天的实践之旅,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井冈山历史研学?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井冈山历史研学(寻千年碑刻忆庐陵精神)

井冈山历史研学

7月13日晨8时至今6天过去了,2018年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探寻千年碑刻,传承庐陵精神”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的调研活动也迎来了结束。成员们共同奔赴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吉州区、泰和县等地寻找碑刻,开展为期6天的实践之旅。

7月13日,青原山上净居寺外,绿水青山,空气中也多了几分庄重和虔诚。从古自今许多文人墨客游历青原山时留下了自己的真迹,颜真卿的“祖关”字碑,黄庭坚诗碑,李刚诗碑等,为这庄重的地方添了几分文学色彩。

“这些碑刻都是宝贵的财富啊,看看这里,都脱落了可惜了”,在青原山上,指导老师邓声国指着一通依稀可辨的碑刻对同学们说到。

7月14日,调研团来到文信国公祠在研究员刘宗彬的带领下对公祠内现存的700余通碑刻进行考察校对。团队分摄像组、校对组对所发现的碑刻进行拍照留底和文字校对,并进行分类汇总,将石碑分为墓碑、功德碑、记事碑、经典刻碑、造像碑、图碑、题名碑等7个类别。

响应国家号召,保护好当前不为人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推进“文化强市”的建设过程中,认真探索学校当地所蕴含的种种文化遗产,了解好“家底”。

从青原山到白鹭洲书院到文信国公祠到吉水博物馆再到钓源、富田等多个古村落,6天7处,团队收获颇多。寻访碑刻七百余通,校对文章数十篇,每到一处便对当地的碑刻进行考察、调研,用实际行动提醒当地人对先辈遗留下的文化加强重视。

在富田匡家古村之旅中,负责人告诉我们这些东西没有人会重视,都是放在祠堂里没人管,再过个几年估计也就没有了,也不会有人在意。这次的活动让他们更加重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在未来会有所变化。

庐陵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吉安江右人创造出来的区域性文化,亦是赣文化的重要支柱。截至至今日,团队的调研活动已经全部结束,但探寻千年碑刻,保护庐陵文化活动仍在继续,这里还有更多的碑刻等待着人们去寻找去发现。

图文来源:井冈山大学人文学院学生会网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