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下图你会想到什么?某部科幻电影中的时空穿梭机?某个最新研制的高科技交通工具?又或者是某款全身美容仪?如果E侠君告诉你,其实这是瑞士推出的自助安乐死舱,你会不会和E侠君一样惊掉下巴。


(30S无痛去世自助安乐死舱)(1)


“神奇”的自助安乐死舱,大胆的设想


这款名为“Sarco”的自助安乐死舱,由3D打印技术制造完成,使用者在经过心理测试,确保是在足够理智的思考状态下使用机器后,才能打开舱门。使用者进入到舱体后,启动开关,机器开始喷出氮气,舱内的氧气含量会快速下降至1%,这时使用者会失去知觉,在没有痛苦和感知中离世,整个过程仅30秒。此外,舱内还特别设计了紧急停止按钮和逃生口,以防使用者在启动后反悔,只要使用者在最后一刻按下按钮,依旧可以生还。


据了解,使用者还可自行选择离世时舱外的环境地点,家中、草原、海边、野外......完全按照使用者的心意喜好来决定。在使用者离世后,机器上半部分可分拆为棺材,便于亲人朋友为其安葬。


研发这款机器的是有着“死亡博士”之称的菲利普·尼奇克医生,他表示,这款机器可以为人们提供一种平静的死亡方式,在失去直觉之前,人会感到有点迷失方向,并可能会感到轻微的欣快感,死亡分别通过缺氧和低碳酸血症、氧气和二氧化碳剥夺而发生,没有恐慌,没有窒息。


(30S无痛去世自助安乐死舱)(2)

“死亡博士”菲利普·尼奇克


在发明出自助安乐死舱后,菲利普·尼奇克再一次提出了,为患有老年痴呆的患者,安装体内植入物的想法。如若患者忘记关闭植入物,它将会释放致命毒素,夺去患者的生命,当然,为避免患者的一般性忘记关闭,体内植入物会在毒素放出前,发出声响提醒患者。谈及为何提出这一想法时,菲利普·尼奇克说,当一个人有老年痴呆症,在病情恶化前,自主提出“如果我到这种程度,请杀了我。”而当你忘记为什么要关闭正在发出声响的东西时,你就会有尊严的死去。


让我们把时间再往前推,2016年立陶宛艺术家乌柏纳斯曾提出过一个更大胆的设想:安乐死过山车。他将这个过山车设定为3分钟,车厢缓慢上升至1600多英尺(约487米)高空后,再经历一个猛坠加整整七个精心设置的回环,乘坐者就会无痛去世。


(30S无痛去世自助安乐死舱)(3)


其背后的科学原理是,只要旋转得够快够猛,人的大脑就会因供氧不足而停止运作,“理论上来讲,第一和第二个回环已经足够置人于死地,后面那些只是为了确保完成任务。从工程学上来考虑,其实这个过山车包含了多余的回环。”乌柏纳斯曾公开表示,安乐死过山车可以给人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带来欢乐的体验。


当然,和自助安乐死舱一样,安乐死过山车也同样给乘坐者一次最终抉择的机会。乘坐者可在最高点时按下按钮作出选择,是继续活下去,还是迎接死亡。


安乐死的界限在哪里?

生命只有一次,我们要尊重生命


安乐死一直是一个极具争议性的话题。它主要的争议点在于,该不该遵循身患绝症无法救治患者的意愿,在其生活质量已无法保证的生命最后时刻,以无痛苦的方式尊严地离去,而这,会不会被心怀恶意之人故意利用。


这已经不是生与死两难选择的问题,它背后折射出的,还有尊严、人性、社会秩序等一系列问题。“一方面,需要尊重身患绝症的痛苦与心理诉求,让其有尊严的在生存与死忙之间作选择。”深圳中为智研咨询有限公司研究员刘凯丽对E侠君分析谈及,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保障安乐死不被滥用,不被他人所支配,生命权不能随意被剥夺。


放眼到国际社会上,允许安乐死的国家并不多。荷兰是第一个将安乐死合法化的国家,但对申请安乐死人员的最低年龄限制为12岁,同时,12以上的未成年重症患者,需征得家长、医生多方同意后,才能采取安乐死。


在我国,安乐死是不被允许的,目前只是理论上的探讨。今年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贵芳提出了“建议安乐死合法化,惠及更多不治之症患者”的建议,她解释说,选择安乐死的对象主要是癌症晚期等不治之症的患者,面对那些痛苦万分的绝症患者,如何维护他们死亡的尊严,如何让他们临终前有一个安详的状态,安乐死无疑是一种理智的选择。


(30S无痛去世自助安乐死舱)(4)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优秀乡村医生刘贵芳


几年前,中国台湾著名节目主持人傅达仁因不堪忍受胰腺癌折磨,选择去瑞士执行了安乐死(瑞士是目前世界上唯一允许协助外籍公民安乐死的国家)。国际影星阿兰·德龙曾多次表示,希望未来在他离世的特定时间,可以用安乐死来结束自己的生命,他这一决定也得到了子女们的支持。


(30S无痛去世自助安乐死舱)(5)

左:傅达仁 右:阿兰·德龙


但如前文提及,安乐死会不会被恶意利用?它的界限又在哪里?生命尊严和社会伦理之间又该如何平衡?


对此,刘凯丽表示,安乐死界限有多方面。一是谁来支配,譬如父母,以及需要安乐死的人,谁是第一支配人,还是需要几方共同决定?二是什么类型、什么疾病、什么状况等需要安乐死,这个恐怕很难有效界定;三是目标人意识不清醒,如何判断目标人其痛苦程度或者生存意愿;四是是否有年龄界限,假使后期经过几年的努力,医学发达,可以康复更好,如何解决等等。


“安乐死是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且带有极强的伦理性,生命只有一次,我们需要尊重生命,这是一个科学问题,也是一个社会学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