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修宫殿没钱,要打仗就是掘地三尺也要挖出银子来。”这句话要是看过《康熙王朝》的读者都很熟悉,出自于大清名相陈廷敬之口。后世对陈廷敬的评价一直很高,说他清正廉洁、体恤百姓,堪称一代廉吏、能臣的楷模。

陈廷敬在康熙面前安排工作(陈廷敬在从一品的位置上呆了19年)(1)

从陈廷敬的履历来看,也十分光彩夺目,他历任工部、刑部、吏部、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还是《康熙字典》的总裁官。以这个仕途经历来看,似乎可以得出他是康熙帝宠臣这一结论。不过,仔细研究陈廷敬的履历我们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直到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65岁的陈廷敬才被擢升为文渊阁大学士,也就是说他在从一品的位置上呆了整整19年的时间,才成为正一品的大学士。

再来看康熙朝其他宠臣的情况:索额图33岁擢升国史院大学士,次年任保和殿大学士;明珠41岁升任武英殿大学士;张玉书48岁拜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从吏部尚书升任文渊阁大学士也只用了6年时间。

陈廷敬在康熙面前安排工作(陈廷敬在从一品的位置上呆了19年)(2)

如果按照这个对比,陈廷敬最后这一步走了19年足以说明一个问题,要么就是本身政绩平平,要么就是康熙帝用而不重。从陈廷敬平生的经历来看,他是一个能臣,应该不属于政绩平平一类,关键还是康熙帝用而不重。

陈廷敬是顺治十五年进士,一生有过二十八次升迁,并于康熙五十一年去世。也就是说,康熙一朝的大事陈廷敬都是亲身经历者。康熙最辉煌的成绩是除鳌拜,平三藩,收台湾,签订尼布楚条约,亲政准噶尔。这些大事中,索额图和明珠都是主要的参与者,而陈廷敬基本不沾边。这期间,他要不就是丁忧在家,要么就是免职在籍,或者在职而没有可圈可点的赞襄筹划之功。

陈廷敬在康熙面前安排工作(陈廷敬在从一品的位置上呆了19年)(3)

康熙对陈廷敬不仅用而不重,而且一旦他出现问题的时候,还会不顾情面马上予以抛弃。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山西道御史陈紫芝上奏弹劾湖广巡抚张汧渎职,请求康熙帝给予严惩,并公开指出陈廷敬举荐不当,也应受到相应处罚。康熙帝命直隶巡抚于成龙、山西巡抚马齐等人前往核查,发现张汧在任上亏空库银三十余万两,贪污白银九万多两,还涉及徐乾学受贿。

兵部尚书张玉书也趁机弹劾陈廷敬与张汧有亲戚关系,还指责他有受贿情弊,请求朝廷加以查处。实际上,陈廷敬和张汧平日少有往来,举荐不当之责确有,但受贿一事子虚乌有。康熙帝明知陈廷敬是冤枉,却不闻不问。陈廷敬被诬陷后,上疏康熙帝说自己精神上受到了严重影响,不能理事,希望辞去官职回籍赡养父母。康熙帝解除了吏部尚书一职,安排他总裁修书。

陈廷敬在康熙面前安排工作(陈廷敬在从一品的位置上呆了19年)(4)

康熙二十九年,宠臣高士奇与徐乾学窝里斗,相互弹劾。二人招摇多事为康熙帝所厌恶,把他们一起赶出了京城。这时他才重新启用陈廷敬,任他为左都御史。而那位曾经捏造事实弹劾陈廷敬的张玉书,在这一年被授予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

此后,陈廷敬又多次出任各部尚书,甚至在他丁忧两年期满后,还是大致按照这个步调,从这个部调到另一个部,在从一品的级别上打转转,没有像其他宠臣那样加上个荣誉性的虚衔。直到康熙四十二年,康熙帝这才让他升任文渊阁大学士,其晋升之慢,是清代大学士中的一个奇迹。

陈廷敬在康熙面前安排工作(陈廷敬在从一品的位置上呆了19年)(5)

康熙帝对陈廷敬用而不重,可以说明他们之间必然会有一些隔阂。但陈廷敬去世后,康熙帝还是给了他极高的荣誉,派皇三子、诚亲王胤祉率大臣侍卫前往祭酒,命各部各院大臣凭吊,还“加祭一次,谥曰文贞”。然而这样的荣誉,被康熙帝弃用多年的明珠死后也享受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