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即将结束,小学生们又将回到校园----没看够的电影,是不是可以接着看呢?

在我的阅读教学中,新学期我会在一所小学开展“电影阅读课”的教学,每两周(然后是一个月)阅读一本书,观看一部电影。电影是精选出来的,适合教学的。

在家里,我们一样可以开张“电影阅读课”。精选出经典又好看的电影,在家里营造舒适的观影环境。今天,就给各位推荐20部适合与女儿一起观看的电影----当然,我儿子也都一起看得津津有味。

男孩女孩的不同,在七岁前后的第二次小逆反期更加明显的表露出来,对任何问题都有可能南辕北辙,于是,我们也开始注意男女有别的玩的方式。连看电影也会注意到要专门挑选以女儿喜欢的、或者是我们猜测能对她的胃口的电影,比如《冰雪奇缘》《长发公主》《勇敢传说》等电影。儿子是包容性很强的家伙,用他的话说,欣赏呗。是啊,欣赏一部电影,管它男性主义、管它女性视角呢——话不能说满,我还是等他们稍大一些,我会专门设定一个专题来观赏和讨论这个话题。

而现在,只管随着女儿一起看吧。

当然,我们有意的选择不用说出来,毕竟这些电影首先很适合孩子看的。这些电影中被女儿点赞的包括:

适合和14岁女儿一起看的电影(也是很好的教养方式)(1)

“小叮当”系列(包括《奇妙仙子》《小叮当与失去的宝藏》《小叮当:夏日风暴》《小叮当:羽翼之谜》《小叮当与海盗仙子》《小叮当:永无兽传奇》)

《小公主》

《绿野仙踪》

《艾特熊和赛娜鼠》

《千与千寻》

《海蒂》

《天生一对》

《魔女宅急便》

《我姐姐的守护者》

《夏洛的网》

《雷蒙娜与姐姐》

《花木兰》

《魔法奇缘》

《玛蒂尔达》

《阿基拉和拼字大赛》

《伴你飞行》

其中的《天生一对》《伴你飞行》《魔女宅急便》等几部电影也是儿子非常喜爱的电影。

适合和14岁女儿一起看的电影(也是很好的教养方式)(2)

以上二十几部是女儿从她5—8岁间共赏过的电影记录里,“选”出来的,多数在《影响孩子一生的周末电影院》一书中有详细的的介绍,书中没有的略作简介如下——

“小叮当”系列中小叮当是小飞侠彼得·潘故事中的小仙女----

在遇到彼得·潘之前,她在仙子世界与几位小仙子好朋友负责大自然的四季交替、颜色变换、风霜雪雨等等。与之对应,前四部“小叮当”作品正可以看做是春夏秋冬四季的故事。小叮当像极了一位成长中的小女孩,优点和缺点都那么明显,好在她一直在通过实践去“检验”和“获取”自己的人生道理,小到种花种草,大到做人类女孩的“导师”,小叮当总是在实践中学习和提高。我很喜欢这样的“教化”-----把过程给小孩子们展示出来。

小叮当系列也是我们家早期的英语长片,因为它是迪斯尼拍摄的,所谓“三观”比较正确,儿童的视角,而且语速适中,非常适合孩子们进行听力输入。

适合和14岁女儿一起看的电影(也是很好的教养方式)(3)

《小公主》原本是一部很适合女生读的儿童小说,我觉得6、7岁后可以读给女儿听。

我们是先看了电影,那时候女儿也上学了,认字了,于是自己读了起来——而且是她自己从学校借阅的。故事主要描述了主人公在其父亲克鲁上尉去世前后的生活。父亲去世前,她生活条件优越。克鲁上尉把女儿送到一所贵族学校,学校校长蝎尽全力为萨拉提供一切。她成了学校的“招牌学生”,从内向外都散发着公主的气息。克鲁上尉去世后,势力的校长把她赶到小阁楼,还要她干各种各样的活。对于生活的变故,周围的冷眼以及各种折磨,萨拉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即便衣衫槛楼,但她内心却表现得像个公主-----这正是女孩们需要了解到的魅力,来自于对自己的肯定,来自于内心的善良。青春前期的小女生值得看一看,可以学会如何面对困境依旧内心善良、外在优雅。拍成1939电影的《小公主》是由秀兰·邓波儿主演的,更为故事增加了魅力。另有1995年版,更符合儿童小说。

适合和14岁女儿一起看的电影(也是很好的教养方式)(4)

《海蒂》也是一本经典儿童小说,被拍成数个电影版本,而公认秀兰邓波儿扮演的海蒂为最佳。

海蒂是一位聪明活泼、天真烂漫、心地善良的小姑娘,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双亲,被姨妈带到五岁后,姨妈把海蒂送到隐居在瑞士山脉里不友善的祖父那儿。祖父刚开始时并不待见小海蒂,但后来慢慢喜欢上孙女,在大自然的熏陶下,让小海蒂对美丽的山光和纯朴的人们产生了热爱,她用她的爱心帮助了性格孤僻的祖父回到了人群中。不久姨妈又回来把海蒂接走,把她卖给一富人家的残疾女儿克拉拉作陪伴。尽管被一个恶毒的家庭女教师欺负,海蒂仍旧赢得这一家子人的喜爱,并奇迹般的恢复了克拉拉独立行走的能力,但从来没放弃回到她亲的祖父身边……

孩子们喜欢上了秀兰邓波儿,我也向他们介绍了她的童星经历,以及她后来当上美国驻外大使以及礼宾司司长等事迹,引起了他们的兴趣。

2015版德国、瑞士、南非合拍的《海蒂与爷爷》也推荐。

适合和14岁女儿一起看的电影(也是很好的教养方式)(5)

系列电影《阿基拉和拼字大赛》中的小主角是一位聪明活泼的十一岁女孩阿基拉·安德森

但她并不是乖巧听话的学生,平日里经常的逃课和毫无目的地作些怪事,让老师对她也是没有太多的办法。渐渐长大的她与母亲的相处也不如从前那样温馨、融洽,原因很简单,她们都爱着的爸爸已经死去五年了。父亲给女儿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他们常在一起玩拼字游戏,正是这淡淡的记忆-----也即是我说的精神密码,令小阿基拉对拼字游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神奇般地拥有超强战斗力,过关斩将参加各级别比赛。也正是这一特长,可以令她忘却一切生活和学习中的苦恼,获得成长所需的自信!

适合和14岁女儿一起看的电影(也是很好的教养方式)(6)

《千与千寻》的片名貌似两个人,实际上千、千寻都是那个十岁小女孩,荻野千寻是她的本名。她随父母搬家来到一个陌生的城镇,却因迷路误闯入一个人类不应该进入的灵异小镇。小镇的主管是当地一家叫“油屋”的澡堂的巫婆:汤婆婆。镇上有一条规定,凡是没有工作的人,都要变成猪被吃掉。千寻的父母由于贪吃,未经过店员允许就随便触碰食物,而遭到惩罚变成了猪。千寻为了拯救父母,在汤婆婆那里谋得一份工作。作为代价,她被汤婆婆夺走了名字,成了“千”。

“千寻”和“千”就成了一个女孩的两面

开始是一个任性又胆小,娇生惯养,什么活都不会做的小女孩,面对家庭的变故,却不得不担负起拯救父母的重任……正是在这些经历中,她逐渐认清了自我存在的意义,成长起来,不仅坚强能干,她善良的品格也开始得到了澡堂中其他人的尊重。

适合和14岁女儿一起看的电影(也是很好的教养方式)(7)

动画片《木兰》的出现曾经引发了国内对传统文化如何再创作的反思。

迪斯尼帮助古代一位传说中的女英雄花木兰成了全球知名度很高的中国女性。迪斯尼向来有从世界各种文化中选取题材的传统,并略作改变后成为适合西方观众的审美情趣。但木兰毕竟是中国人,有人觉得影片的创作有点“怪”,我觉得影片的“中和”都算可以接受。只是在最后的胜利时刻,花父的话倒是让人吃惊:“花家最大的荣耀就是有你这么个女儿。”呵呵,花家可是有儿子的啊,儿子还小啊,怎知将来不能“光宗耀祖”呢?与《千与千寻》有点儿相似的是,电影的开场我们可以看到木兰是个任性姑娘,全然没有女儿该有的样子。“嫁个好人家”,就是给花家增光了!可是,她要努力“装出”的淑女模样,也没能“通过”媒婆,正伤心之时,花父的指花夸女让她破涕为笑:“今年的花开得真好看,可是,这一朵还没有开。不过,我敢肯定,要是它开了,一定是万花丛中最美丽的一朵。”而这,是《千与千寻》的父母做不到的地方。

适合和14岁女儿一起看的电影(也是很好的教养方式)(8)

是不是觉得花父还挺英明伟大的----其实这个情节是不是符合中国人传统的父教,真不好说。可我们看起来却很受启发。

木兰参军是逃婚?是为国?是建功立业?可能最大的原因是她不愿意让疼爱她的父亲上战场吧。这是对家和对父亲的爱使然!当孩子们看电影时为木兰担忧的时候,我们早就知道了这不会脱离迪斯尼的通用结局——美丽和美丽美好地生活在一起!

家不仅是安全的有吃有穿的窝,更是心灵的精神的归宿,家是孩子接受的第一个“社会组织”,慢慢的爱之中,也在教导孩子为“组织”贡献些什么,一个珍惜家庭的人,会更懂得珍惜他人,珍惜社会,珍惜自然。

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先生提出的几项主张中,我对“共读共写共同生活”特别赞同,也特别有感触。正是这样的共同生活,让家人互相陪伴,理解和体谅彼此,有了共同的精神交流,有了共同的精神底色。特别是女儿,我们给她可以放心的、可以放眼未来的精神底色,我们还担心什么呢?

以上选自本人新书《影响孩子一生的周末电影院》,同系列新书《陪你走过千山万水》

适合和14岁女儿一起看的电影(也是很好的教养方式)(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