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什么不能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小时候总是为李白抱不屈,李白这么伟大的诗人,被称为诗仙的人,竟然不是八大家之一。还有杜甫也是,诗圣啊。

当我后来明白了“唐宋八大家”的由来和评定标准后,才明白,李白确实不是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大家。

李白与杜甫谁贡献最高(唐宋八大家是谁定的)(1)

要说之所以把我们知道的八人列为唐宋八大家,其实和唐朝时期的一件文化运动有关,那是就“古文运动”,韩愈和枊宗元发起的。

唐宋之前的历史上,更多的是散文。先秦和汉朝的散文,特点是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不受格式拘束,有利于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

而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骈文“开始大行其道,所谓“骈文”,是指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的文体。

也因为“骈文”的盛行,所以。到了南北朝以及后来的唐宋时期,诗歌的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空前高度。

大家都不再写文章了,开始改写诗歌,一个人,尤其是文人,你文章写作不行,没事,但是你如果不会写诗,那你就是个二流,三流文人。

在这种环境的加持下,大家都写诗,没人写文章。这就包括李白,杜甫,白居易等都是,根本就不写文章。想记一件事咋办?写首诗啊。比如长恨歌,这就是描写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的。

骈文中虽有优秀作品,但大量的是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文章。流于对偶、声律、典故、词藻等形式,华而不实,不适于用。骈文作为一种文体,成了文学发展的障碍。

后来,作为有见地的文人,韩愈觉得这种情况对文化发展不好。于是,他率先举起“复古”的旗帜,提倡学古文,习古道,以此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儒家思想。当然了,韩愈说的学古文,习古道就是让大家不要拘泥于“骈文”的形式,像古人一样,写的东西形式可以散一些,只要有实质的内容即可。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就是,他更希望写文章要百花齐放。

这主张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和社会上的广泛反应,逐渐形成了群众性的斗争浪潮,压倒了骈文,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运动”。

也正是由于韩愈的这一古文运动。

到了北宋时期,以欧阳修为代表的一些文人,极力推崇韩、柳,掀起一次新的古文运动。一面反对晚唐以来的不良文风;一面提倡继承韩愈的道统和文统,强调文道统一,道先于文的观点,写了大量平易自然、有血有肉的散文,共同扫清了绮靡晦涩的文风,使散文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道路。

明初朱右选韩、柳等人文为《八先生文集》,遂起用八家之名,八先生文集,就是选取了八位散文家的文章整理成文集。。明末茅坤承二人之说,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4卷,此书在旧时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

既然是散文集。李白,杜甫等以诗歌为主要创作手段的人,不在八大家之列,也就很正常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