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追新剧《余生,请多指教》。
它是腾讯视频新上线的都市情感剧,讲述了都市男女的爱情、亲情和友情故事。细水长流的情愫娓娓道来,一反速食社会的快节奏,层层晕染开温暖治愈的底色。
在大学的最后一年,林之校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职业选择、爱情降临、父亲患病,均扰乱了她的心。
许是年龄渐长的缘故,剧中最激发共鸣的是亲情线。父辈的生老病死、亲子间的相处模式,击中人内心的柔腻之处。
剧中对女主角和其父亲的故事着墨较多:林之校(杨紫 饰)和林父之间别别扭扭又口是心非的关系,像极了中国式亲情的模样。而那个絮絮叨叨、管天管地、嘴硬心软的父亲,则是中国式父亲的缩影。
每个人的青春里都有个教导主任,管学习管早恋管摸鱼。所幸,大多数人在高中毕业之后,就能逃离主任的管辖范围。
可林之校不一样,教导主任林老师是她的父亲。即使她在念了大学,仍长期处于对方的360°无死角管控内:大至学习成绩、职业规划、爱情婚姻,细至门禁时间、娱乐场所、日常习惯。
林老师对女儿摆出在学校里对付学生的严厉模样,这让林之校深感苦恼,整日嚷嚷着要自我独立。
父女俩的性子都倔,还好林妈妈性格温婉和煦,能在其中斡旋调停。不过,尽管林妈妈充当着灵活智慧的润滑剂,父女间的矛盾还是一点就燃,每逢闹开就难以收场。
林之校和林老师的相处模式,映照出了无数中国式家庭的亲子关系。
中国式家庭的矛盾来源于:父辈觉得“我是为你好”,子女认为“请让我自己选”。不同的选择,让双方处于剑拔弩张的情态中。
林之校大学里念的是音乐系,闲暇时间都献给了乐团排练。虽然她不是最有天分的音乐才子,但仍梦想着成为大提琴手,走向更大的表演舞台。
这种带有梦幻色彩的职业规划,显然林老师是不会投赞同票的。和大多数家长一样,林老师认为,考研 当老师才是最完美的未来规划。
有时候说着不相关的事,林家父女绕着弯儿都能吵到职业规划上。可见,两人都心存芥蒂,攒足了劲儿想说服对方。
此情此景,到底是谁错了?
或许双方都没错,只是思考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年轻人总想去外面闯一闯,挑战自我潜能的上限,心仪工作与爱好挂钩;父辈却想把他们庇佑在自己的羽翼下,更看重工作的稳定性,公务员和老师是首选之选。
曾经看过一组投票:如果能为孩子一键制定完美人生,你会按下按钮吗?20%的人选择了为孩子制定人生。他们想赠予孩子,自我认知里最好的路线规划。这诚然是为人父母的苦心,但问题是:他们的选择就是最好的吗?
父母的选择是出于自己对这个世界的认识,他们的经验来自自己走过的路,但孩子并不会完全复刻父母的人生经验,因此也常常选择在其所控范围外的其他路。
《激情燃烧的岁月》中,当了一辈子军人的石光荣,也想让儿子们去当兵。其实大儿子想念大学,用知识建设祖国,但无奈拗不过父亲,只能选择了父亲为其规划好的人生。轮到小儿子高中毕业时,石光荣想让他去当海军,其妻想让他去学音乐。但热爱文艺的小儿子断然拒绝了,他认为父母的理想与他无关。
也许,父辈和子女间最需要的是开诚布公地谈一谈,前者放下强硬态度和家长架子,后者放下叛逆情绪和离家情结,双方作出更理智的决定。
《余生,请多指教》中,家庭变故是一次契机,林老师变得更加温和,林之校也逐渐成熟起来。而林之校对理想职业的势在必得、勤勤恳恳,或许也会在日后打动林老师,让他放手容她去闯荡打拼。
彼此深爱却羞于说爱,父辈和子女都很含蓄。中国人没有把爱说出来的传统,只会默默为彼此付出。
林之校和林老师的关系之别扭,也来源于此:我爱你,但我就是不说。
女儿过了十点还未归家,林老师心急如焚,不顾胃痛,冲到外面去找她。明明忧心忡忡,但见到了女儿却一句好话也说不出来,直接把她拖回家狠狠教训。
林老师有些讳疾忌医,他担心癌症会给三口之家带来骤风暴雨,但还是收不住自己对妻女的糟糕脾气。
住院后,林之校伺候在左右。林老师明明心里很是感动,但口边的家常话里仍带着几分尖锐。就像林之校9岁那年离家出走,忧心如酲的林老师见了女儿第一句话便是“我要把你的腿打折”。
有其父必有其女,林之校和父亲一个脾性,一样“口是心非”。
一开始,她有些担心父亲的胃溃疡,却不明着问母亲,反而选择偷偷跟踪到医院,偷拍父亲的病理报告。如果让父母知道自己的忧虑,那就和没心没肺和父亲吵嘴的人设太不搭了。
父亲住院后,林之校又开始担心医生的诊断。为了让父亲得到更权威的建议,她私下里托人托关系,试图找来其他专家会诊。
林之校经常为父亲的病痛而暗自流泪,但每日进病房前都会好好收拾自己的心境和表情,和父亲见了面又是一副装出来的乐天派模样。
明明填满了爱,却不好意思讲出来,大家都觉得有些矫情,这样的父女关系在很多作品里都能找到影子。电影《狗十三》中,父亲连恸哭都想避开女儿,一边唏嘘流涕,一边狠狠捂住女儿的眼睛。
表露情感,对很多人而言,是一种难堪。不仅有泪不轻弹,有爱也不倾吐,复杂的情绪全部藏在心底。
俗语言:父爱如山,母爱如水,前者粗犷沉默,后者温柔灵活。父亲比母亲,更容易“嘴硬”,更喜欢“什么都藏着掖着”,嘴上得理不饶人,心里却牵挂担忧。
《父母爱情》中,江德福动辄对子女吹胡子瞪眼,摆出严厉的样子,实则内心永远记挂着他们的点点滴滴,并倾其所有。
《余生,请多指教》中的林老师亦是这类“中国式父亲”的典型,说最硬的话,做最暖的事。如果用心去挖掘生活日常,会发现浓密的爱意早已包裹在了点点滴滴中。
中国式亲情的破局之道在于:讲出深爱与误会,彼此沟通和理解。
《余生,请多指教》用了前6集,构建了一对父女关系的破冰。林之校和林老师的矛盾本处于不断升级的状态,但突如其来的病痛变故改变了一切。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两人终于拥有了沟通的机会。
而诊断病情的顾魏,在父女之间搭建了一道桥梁,他不仅对病患认真负责,还打动了林之校的心。
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里写道:“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把你挡了一下,你最亲密的人会影响你的生死观。”
林老师确诊胃癌后,林之校突然长大了。前来探病的好友说,“你变成熟了。”
生老病死的压力扼住了林之校,她只能学会坚强。比如在母亲流泪时默默靠过肩膀安抚她,比如在无人的天台才敢痛快哭一场。
在生死考验前,代际间的温情和牵挂被无限放大。有些话,再不说,可能就没有时间说了。
林之校和父亲的亲情转机出现在他手术前,他瞒着众人偷偷溜出医院,购买了回老家的火车票。林之校在顾魏的陪伴下,匆匆赶往火车站。本想打听父亲下落,却发现自己手机里连一张他的照片也没有。
候车厅内,林老师正在和周围旅客攀谈,说起女儿眉眼中是掩饰不住的骄傲和得意。他从来吝惜对女儿的半点夸赞,却一股脑说给了陌生人听,夸她“懂事也贴心,是大提琴手。”
林之校找到林老师时,他却出乎意料地提出要去肯德基吃顿饭。在店内,两人终于又坐到了同一张桌子上,并展开了一场令林之校感动的长谈。
原来,林老师之所以来肯德基吃饭,是因为他记得这是女儿童年时期写在作业里的愿望。多年前,她一笔一划写下的“想和父亲一起做的100件事”,他始终记忆犹新。
林老师害怕手术凶多吉少,所以一定要对女儿讲出自己的歉意和亏欠。
也正是因为这次沟通,林之校才终于理解了父亲的苦衷,也学着像父亲一样反思自己做错了什么。顾魏始终陪伴着她,悉心抚慰着她的情绪。
回医院途中,她喃喃叫他“爸爸”——一个多年没叫的称呼。林之校还特意在家中翻箱倒柜地找出全家福,存在了手机和钱包里。
当全家福照片出现的那一刻,这对父女才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冰释前嫌。幸运的是,他们还有时间并肩而行;而有的亲人却永远失去了促膝谈心的机会,只留下了一声长叹。
正如林海音在《城南旧事》的结尾写道:“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可亲可敬的父亲因病去世,但她刚刚小学毕业。她只是懵懵懂懂地体悟到父亲的深情,却来不及和他好好交谈、好好告别。
说回到《余生,请多指教》,林父在顾魏的照料下,顺利进行了手术,并开始按期回医院化疗。林之校非常心疼术后胃口不佳的父亲,在顾魏的帮助下,特意为父亲准备了素馄饨。
共同见证了林父的胃癌治疗后,林之校和顾魏的关系也逐步升温。林之校觉得顾魏是值得信赖之人,顾魏也欣赏她的坚韧和孝顺。两个都不太擅长表达感情的人,开始笨拙真诚地向对方示好。
我们欣慰地看到代际间的雾霾渐渐散去、林之校的爱情和事业逐渐明朗,但也为林父并不明朗的未来所担忧。
或许是因为它的亲情线写得很落地、很真诚,所以总能无数次击中我们,联想到我们和父辈的关系。
吵闹、和好、敌视、理解……出走半生,兜兜转转,仍在守护支持我们的,只有他们。
追剧之余,不要忘记了给父母一个拥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