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手》是李安导演执导的处女作电影,于1991年12月7日在中国台湾上映的剧情片。该片讲述了朱老退休后被儿子接到美国生活,由于他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与孩子们不同,而引发家庭矛盾的故事,同时也也反映了中西方两种文化碰撞及交融的现象。

影片的男主角朱晓生(王伯昭饰),即朱老的儿子,一开始显然没有处理好父亲与美国媳妇的关系,导致了矛盾升级,老父亲留下字条不辞而别,试问男主是不孝顺还是情商低下?换作他人未必会是如此结果。

从影片第53分时开始进入戏剧冲突,第一幕男主接儿子放学回家后,发现老父亲不在家中,便询问媳妇,得知其出去遛弯到天黑还未回家,男主第一时间很焦急的开车出门去寻找,此时反应还很正常。

李安新作让人看到电影技术的未来(李安处女作电影)(1)

第一幕

第二幕男主开车遛完一圈后没找见老父亲,赶回家中查看是否已经回家,发现没有便又重新匆忙出门寻找,此时反应也为正常。

李安新作让人看到电影技术的未来(李安处女作电影)(2)

第二幕

第三幕男主开车寻找依旧无果,此时夜幕已降临,男主心情随着伤心低落,此时媳妇不但没有安慰,还说感觉男主父亲像小孩一样要争取大人的注意,故意走失,听便男主忍不住质问:“在我的教养里,一个人应该关照父母,就像父母关照你一样,父亲是我生命的一部分,你为什么就不能接受?”,媳妇还是平静回应:“我知道,我尽力了”。这里我们可以显然看到中西文化的不同,洋媳妇即便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把安慰男主情绪放在第一位,还是坚持真实的表达自己内心想法,有一说一,不拐弯抹角,也没太把男主父亲走丢一事看的太为严重。

李安新作让人看到电影技术的未来(李安处女作电影)(3)

第三幕-1

片刻沉默后,男主终于按奈不住,气不打一处来,愤怒掀翻了桌子,随即砸烂了厨房。到此时小编依然觉得男主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也是正常的,老父亲走失一事可大可小,媳妇确不动于衷,换做任一人都会有极大情绪,通过此过激反应来引起媳妇以后对老父亲的关注,也不失为一上策。

李安新作让人看到电影技术的未来(李安处女作电影)(4)

第三幕-2

第四幕,父亲被警察找到并送回家后,见屋内一片狼藉,默默愧疚的和儿媳妇一起打扫清理,这时男主醉醺醺的回家,见到父亲已回,询问几句便上楼醉酒呕吐。

李安新作让人看到电影技术的未来(李安处女作电影)(5)

第四幕-1

这里进入戏剧冲突的最高峰,男主借着酒劲表达对父媳关系的不满,一头撞向了墙,血流不止,把一旁的老父亲和媳妇都吓了一跳,两人赶紧上来拉住他。

李安新作让人看到电影技术的未来(李安处女作电影)(6)

第四幕-2

隔壁房间,男主儿子被吵闹声音吵醒跑出来,男主见到儿子一把委屈的搂住哭诉:“杰米比妈咪和爷爷都会照顾爹地”,此时男主父亲和媳妇都不约而同的转头叹息,可见心理百般不是滋味。电影情节进展到此处,小编仍旧理解男主,没有认为他情绪自控力差亦或是情商低下,甚至在猜测这是否是男主故意为之,经此一事后,父亲和媳妇会慢慢理解男主夹在父媳关系和中西文化关系下的双重不易,开始一人退一步好好相处,实在是高招。

李安新作让人看到电影技术的未来(李安处女作电影)(7)

第四幕-3

但接下来的发展小编着实是看不懂了。第五幕,男主一夜未眠,得出的决定竟然是要立即送老父亲去老年公寓,没法再生活在一起,而且即刻就起床去跟老父亲告知此事。看到这里,大家是否都有一个疑问,这次事件风波后,不是应该先观察看看父媳关系是否有缓和,再决定下一步怎么做吗,而且重点注意,此时男主也还没有想出要撮合父亲和老年中心的陈太那一计谋,是冒然且直接的要去和老父亲说要其搬出去住一事,小编姑且不评价此事的合适与否,但男主一开始还信誓旦旦的说父亲是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就这一次矛盾后就让从国内退休特地接来美国享天伦之乐养老的老父亲搬去老年公寓住了?这脸打的是不是也太啪啪响了?这处理的是不是也情商太低了?

李安新作让人看到电影技术的未来(李安处女作电影)(8)

第五幕

后面的剧情可想而知,男主最终还是狠狠伤了老父亲的心,致留下字条不辞而别,去唐人街洗碗打工养活自己,找一破败之地了此残生,虽然最后男主还是接回了父亲,但父子间的心结也就此结下了。男主是不孝顺吗?显然不是,接下来这一幕男主得知父亲在唐人街因打工被欺,闹事被拘后去监狱接他,痛哭流涕的表达自己在美国这么多年拼命的读书和找工作就是为了组建一个家庭,接老父亲过来过几年好日子,也换了一个大房子重新接父亲回来住,结果落个如此下场,悔恨不已。

李安新作让人看到电影技术的未来(李安处女作电影)(9)

第六幕

本片看似在呈现中西文化的交融和碰撞,以一个中西结合的家庭为表现单位,同一屋檐下,不同的两种文化,时时刻刻的体现在生活的每一细节处,这也是李安导演最擅长演绎的“细微情愫”,处女片就可见其水平非同一般,但让我们换一个生活的角度来看看,孝顺和情商低下矛盾吗?这也是我们当代人最容易碰到的问题,对父母明明很有孝心,但却常常表现不好,导致伤了父母的心,古人言道,“百善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贫家无孝道”,共勉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