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端午杨梅挂篮头,夏至杨梅满山红”,又是一年“梅”好时节盛夏,摘下一颗新鲜杨梅丢进嘴里,咬开的瞬间汁水就会迸满口腔,鲜甜甘冽;接着,又有一丝酸味萦绕舌尖“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南宋诗人方岳在《次韵杨梅》里早已道出其中滋味,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杨梅红桂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杨梅红桂林
来源:经济日报
“端午杨梅挂篮头,夏至杨梅满山红”,又是一年“梅”好时节。盛夏,摘下一颗新鲜杨梅丢进嘴里,咬开的瞬间汁水就会迸满口腔,鲜甜甘冽;接着,又有一丝酸味萦绕舌尖。“众口但便甜似蜜,宁知奇处是微酸”,南宋诗人方岳在《次韵杨梅》里早已道出其中滋味。
作为传统特产水果,我国杨梅人工种植已有2000多年历史,主要分布在北纬20度至30度的湿润山区,总面积500多万亩,年产量达100多万吨。据统计,世界杨梅经济栽培98%以上来自中国。
中国杨梅看浙江。浙江地处亚热带中部,雨热充足,加上山地丘陵中的黄壤和红壤,非常适合杨梅生长。目前,浙江杨梅种植面积已突破140万亩,产量超60万吨,总产值约50亿元,种植规模、产值均居全国首位。这些年,浙江杨梅种植向基地化、产业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备受市场认可。
东魁杨梅傲千年
凌晨两点多,浙江仙居淡竹乡余坑村杨梅种植户齐振义就已登上山头,此时山里已灯光点点。
“凌晨腾起的水汽与白天光照带来的甜分融合,口感会达到最佳。”齐振义告诉记者,他要在早晨太阳出来之前,把杨梅从树上摘下来,然后迅速用冷风吹干送入冷藏室,并马上包装,进入运输链。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仙居,面向东南,呈马蹄状地形,109座千米以上高山留住大量海洋湿气,使得这里云腾雾蒸、雨水充沛。杨梅树,就生长在这莽莽群山间。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让仙居产的东魁杨梅别具特色。我国杨梅有江苏太湖沿岸、杭州湾南岸、浙闽沿海、华南滨海、滇黔高原和湘西黔东五大产区,其中,东魁杨梅果实最大。普通杨梅重量只有9克左右,而东魁杨梅平均单个重25克,最大果重达61.8克,果实饱满,细嫩多汁,甜酸适口。
仙居杨梅种植历史悠久。在仙居横溪屏峰岩,年产杨梅1000斤以上、历经千年风霜的古杨梅树,依旧傲然挺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古杨梅种质资源库,仙居有19种杨梅品种,其中特有古种6种,现存百年以上古树13425棵,千年以上古树28棵。
“我们引入科学技术,用建档立卡的方式保护古老的杨梅种质资源,并培育更多良种,以应对病虫害和极端天气等挑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梁森苗告诉记者,“因地制宜是关键,找到适合本地种植的杨梅品种,优化其品质,才更有市场竞争力。”
“仙居、黄岩产东魁杨梅,余姚、慈溪产荸荠梅,海岛舟山有晚稻杨梅……”走进仙居生物多样性博物馆,梁森苗向记者介绍展示浙江主栽的杨梅品种。他说,依托农科院杨梅数据库,浙江逐步开展杨梅种质资源收集、保存、鉴定工作,并挑选有经济价值的进行引种。通过建立杨梅种质苗圃,仙居等地已成功引进推广“早佳”“早鲜”等杨梅新品种。
依靠科技闯市场
青山连绵,一座座白色大棚镶嵌其中,成为浙江兰溪市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兰溪马涧镇是浙江中西部最大的杨梅产区,拥有杨梅4万多亩。其中,大棚杨梅有1500余亩,是浙江最大的设施栽培杨梅基地。以前,这里种植的杨梅品种单一,且长期为农户自发零星种植。如今,杨梅早已从传统种植转变为现代化生产。
在兰溪,种杨梅告别“靠天吃饭”,不能不提到倪晓军。十几年前,在外工作的他毅然回到家乡,当起了农创客,探索种植大棚杨梅。
“听说过大棚蔬菜和西瓜,这么大个头的杨梅树,怎么用大棚种?”“大棚里种出来的杨梅能好吃吗?不够味吧?”
面对种植户的质疑声,倪晓军一头钻进大棚搞研究,一次次去体验温度、湿度。
经过反复实验,倪晓军终于摸索出一套达到最佳口感的大棚种植窍门,并在“浙江农业之最”杨梅擂台赛中一举夺魁。他种的大棚杨梅,市场价比普通杨梅高2倍至3倍。
此后,倪晓军一边教村民大棚种植技术,一边参与起草技术规程,让兰溪杨梅走出一条设施化、标准化、科学化种植道路。
为支持设施化栽培,马涧镇组建了杨梅产业党建联盟,吸引优质人才、“梅二代”等回归,为科技种梅、科技兴梅提供人才支撑。他们还通过数字化赋能,实现了从“靠天吃饭”到“知天而作”。
点开手机,大棚就可自动卷膜,让杨梅呼吸新鲜空气;喷灌系统自动喷水,实时精确反馈温度、湿度……“在数字化调控模式下种植的杨梅,甜度和品相更好,更受市场欢迎。”种植户汤友贵说,现在他的杨梅能卖到60元一斤,去年杨梅销售额达400万元,今年预计可达500多万元。
兰溪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赵庆鸿告诉记者,兰溪种植的大棚科技杨梅,每亩产值较普通露天杨梅大幅提高。今年,马涧杨梅鲜果销售1万吨,单价同比上涨25%。
种植杨梅需要科技助力,杨梅保鲜更是技术活。侨乡青田盛产“乒乓杨梅”,果大匀称、汁多爽口,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每年,青田杨梅都会跨越山海、走出国门,远销新加坡、意大利、美国、巴西等国家。
长途运输,娇贵的杨梅如何留住鲜味?青田用上了全冷链技术。青田中智物产贸易有限公司是当地杨梅出口主平台,刚采摘的杨梅在第一时间被送到企业车间,经预冷抽湿、挑拣称重、密封包装等流程后,它们将穿上层层“外衣”,开启越洋之旅。
“经过充氮保鲜、冰块冷藏,青田杨梅保鲜时长可达两周。”青田中智物产贸易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厂长高小海告诉记者,公司正在研究一种基于中草药的杨梅生物保鲜技术,让杨梅在保持颜色、口感不变的前提下,实现更长时间的保存。
有了科技助力,更多浙江杨梅扬帆出海。“家乡的杨梅运输和包装都很到位,鲜味足、品相好,在罗马、米兰、威尼斯等地很受欢迎。”身处意大利的浙江华侨吴旭波感慨道,“尝到这一口酸甜,也找回了记忆中的乡愁。”
以梅为“媒”产业兴
6月9日,第25届仙居杨梅节开幕,当地的“神仙大农”区域公用品牌发布会同期举行。“神仙大农”区域公用品牌涵盖杨梅等8大类94种产品,在电商平台已上线。
步入“神仙大农”展区,杨梅酥、杨梅果酱等杨梅深加工产品引来众多游客驻足。
“以仙居高山杨梅为原料制作的杨梅酥、杨梅果酱,口感好,出品率高。”两年前,来自台湾的曾翊展来到浙江寻找制作果酥、果酱的原材料,高品质的仙居高山杨梅一下就吸引了他。于是,曾翊展选择将公司落户仙居。今年3月,他开发的杨梅酥、杨梅果酱等产品顺利加入“神仙大农”区域公用品牌。
“希望来仙居玩的游客,都能带走一盒杨梅深加工产品。”曾翊展说,他将做足深加工文章,以高品质擦亮农产品公用品牌杨梅的金字招牌。
因季节性和储藏难,每当杨梅季一过,一座座杨梅山就陷入了沉寂。为此,兰溪农民企业家陶奉源与浙江省农科院合作,在杨梅山脚下采用先进冷榨冷冻工艺,开发出一条年产量3000吨的冷冻杨梅浓浆生产线。“不添加任何色素、香精,尽可能保留杨梅鲜味,让大家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鲜甜的杨梅汁。”
杨梅汁、杨梅酱、杨梅罐头、杨梅酒……杨梅在浙江俨然成为“百变天使”,被加工成十余种产品。
除了深加工,浙江还以梅为“媒”,延伸发展文旅产业。兰溪马涧镇打造了精品杨梅风情园,集采摘、休闲观光、儿童游乐、学习体验、农技推广、产品研发和杨梅深加工等多功能于一体。风情园开园后,每年吸引游客50万人次,采摘杨梅3000多吨,金额达6000多万元,带动当地农家乐及旅游收入2000多万元。
半城山水满城梅,座座小楼田园间。“我们正在将杨梅元素从横向到纵向、从纵向到立体融入方方面面,打造杨梅特色小镇,吸引人才、资本等要素集聚,让小小杨梅带动文旅融合大产业发展。”马涧镇党委书记许文芳说。 (经济日报记者 柳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