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

浮屠、浮图、休屠、佛徒、佛图、佛陀等,都是梵文Buddha的音译,后来统一称为佛陀,简称佛。浮屠教也随之改名为佛教。Buddha意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

佛教度亡的意义(为什么有佛教入国破国)(1)

释迦摩尼

用于译音的汉字不再有其自身的原意,只保留其语音和书写形式。所以,无论是古人拿屠、丧字望文生义,还是今人把佛字拆成弗人附会支解,都属于无知、瞎扯。

文中的“老子云”,取自《老子化胡经》,是一本公认的伪经,不足信。

再看看三破的论据

这一段主要是指责僧人兴造寺院,花费大量金钱;不娶妻生子,不事生产,减少国家劳动力。僧人无益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事实。但是道教拿它攻击佛教,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难道道士就养蚕织布从事农业生产了?道士就不耗费金钱修造宫观了?

佛教度亡的意义(为什么有佛教入国破国)(2)

洛阳白马寺

所以唐代彭偃把佛道一起批判:

当时生产力低下,寺院却占据大量田产、仆役、女婢,无须交税,钱多到什么程度呢?

伽蓝就是佛教的寺庙。

佛教掌握大量钱财(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和不明人口(逃丁避罪,并集法门,无名之僧,凡有几万),严重影响社会经济军事的发展,不招来当权者忌惮才怪。

佛教度亡的意义(为什么有佛教入国破国)(3)

寺庙群

这点确实是当时佛教的错,佛陀曾经制订不捉金钱戒,即出家人不蓄钱财,也不可以找他人替自己保管财物。若有信众多供养了几件衣服,僧人也必须在限定时间内转赠他人,逾期则为犯戒。

如果僧侣严格执行各项戒律,又怎么会因财致祸,招来三武一宗灭佛?

唐武宗灭佛,拆寺四千六百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五百人,拆招提、兰若四万余所,收膏腴上田数千万顷,收奴婢为两税户十五万人。当时总人口才三千多万。(招提、兰若是民间私造的小寺院、斋堂)

佛教度亡的意义(为什么有佛教入国破国)(4)

唐武宗灭佛

入国破国这项指责言过其实。春秋初期数百个国家,到强秦统一天下,历二世而亡。国家兴亡自有其复杂的因素,统治者占据主因,怎能把灭国的罪责推给旁人呢?

再看剩下的两破:

僧人舍弃亲人,剃度出家,脱衣去冠着袈裟,不敬天法祖,不跪父母,这一切都与当时流行的儒家礼法不合。特别是释迦牟尼的母亲出家后,向佛陀下跪,从儒家角度看,以母跪子,无礼之极。

在现代人观念中,剃头、穿奇装异服、唱外国歌、不跪父母……都再正常不过。只是舍弃双亲出家仍然会受非议,以母跪子更是要被戳脊梁骨。

这两破主要是时代观念问题,不过破身中的[有毁伤之疾],确是事实。佛教中有种残酷的观念,燃指供佛,有大果报。这种行为,现在仍时有发生,照片可以百度[燃指供佛],这里就不贴了,太过残忍。网上很有名的大悲寺,其住持也是搞这一套的。

这种自残行为,在古代更加风行,民众竞相参与。韩愈的《谏迎佛骨表》中记载,当时的百姓:

佛教度亡的意义(为什么有佛教入国破国)(5)

韩愈

唐代距释迦入灭已经一千多年,佛骨的真伪存疑。若它能感化百姓去恶修善、去妄向理、去邪显正,也是一桩美事。如果反而带来百姓自残的恶劣影响,就算是真的佛骨,也不如投诸水火,永断天下之疑。

可惜韩愈一番苦心,没能阻止唐宪宗迎佛骨,还险些丧命。后世大儒苏轼称赞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道教认为韩愈的侄孙韩湘子渡他成仙,而佛教却因这篇文章,编排因果故事,说韩愈至今仍然在地狱关着,直到《谏迎佛骨表》全文在人间消失,才会刑满释放。

佛教度亡的意义(为什么有佛教入国破国)(6)

《谏迎佛骨表》

佛教之所以这么有底气,是因为这种自残行为受到经文的支持。

这种行为,历来在佛教内部也有不少指责声音,因为在原始佛典和比丘戒律中,凡是损毁、伤害、虐待自己的肉体,均非佛所允许。

为了解释楞严经与原始佛经对于自残的冲突,后世又发展出新说法,说这是初地以上的圣者所为。初地是指欢喜地。菩萨一共有五十二个阶位,其中前四十个全是凡夫,从欢喜地开始,才算是真正的圣者,统称登地菩萨。

有一件有趣的事:

只有登地菩萨才有资格燃指供佛,这个说法,现在佛教徒都能接受。

佛教度亡的意义(为什么有佛教入国破国)(7)

登地菩萨

只有登地菩萨才有资格修习双身法,也就是密宗双修。这个说法,很多显宗的佛教徒也对此口诛笔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