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厘米

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厘米读国学子曰)(1)

这样的解释,也对,但不深刻,总感觉少了一些什么。

我觉得“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君子应该具备的品德之一,当然《论语》里关于“君子教条”的名言很多。

我看了、听了一些解释论语的书,总觉得每个作者自我发挥的范畴过于多,掩盖了孔夫子的本意。

其实我觉得孔子里一些话是另一些话的解释说明,比如这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解释。

什么是“说乎”呢?就是“不罔与不殆”。这样的解释很通顺,很畅快。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理解。

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厘米读国学子曰)(2)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不切实际。

殆:危险。

这句话解释有疑惑的地方在于“学”与“思”的含义,大部分的人把“学”解释为:学习、读书;“思”解释为:思考。导致这句话成了“读书与学习的方法”。

这下可好了,家长们拿了孔夫子的“金牌宝剑”,指着孩子说:“这可不是我的想法,是孔夫子的想法哦,听清楚了,看明白了,就照这个来。”

但其实“金牌宝剑”的背后是家长们“望子成龙、王女也成龙”的心思罢了。

孩子呢?一颗赤子的心,一张无知的脸,来到人间,宛如一张白纸,染朱则赤,染墨则黑,被自己的爸爸妈妈涂涂抹抹,不知是涂成了五光十色还是烂污一片。

结果呢?被逼急的孩子开始学会抵触了,孔夫子的这句话也就跟着断掉了,从根上断掉了。

其实这句话是孔夫子告诉大家“君子”应该要具备这样的品德,可“孩子”与“君子”还是有明显差距的吧!

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厘米读国学子曰)(3)

什么是“学”?就是学问。

什么是“学问”?一个是“学”,一个是“问”,多请教、多学习,学习前人的经验加上自己去尝试、体会,从这之中得到的,就是学问。

什么是“思”?就是思想。

所以,“学而不思则罔”的意思是:有些人满肚子知识,好几个博士头衔,但是没有智慧的思想,那么就是迂阔疏远,仿佛天边的云雾,变成了不切实际的“罔”,没有用处。

现在有一个词很红火——“因材施教”,各大培训机构都在用,其实我们老祖宗早就知道了,李白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孔夫子也是根据徒弟们不同的性格,给予不同的教导。但这里有个重要的点总被大家忽略,就是每个孩子从出生秉性是不同的。

从历史看,对于人才有三个基本的原则:才、德、学。大部分的人“才”和“德”是天生的,有些人天生就有“才能”,有些人天生就有“品德”,像是音乐家、画家就是天生有“才”。天生有“品德”的人很适合“守成”,你让他开创一片新天地,去往前冲,他没有那个才能。

但“才”和“德”全都求具备的人非常少,但可以靠“学”来弥补,用学问来培养所缺的那一面。

现在再来解释“思而不学则殆”。

意思是说:有些人,他们有思想、有天才,但没有经过学问的踏实锻炼,那也是非常危险的。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厘米读国学子曰)(4)

所以,孔夫子教大家“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一个人随时随地脑子在转,随时随地见习,随时随地体验,随时随地反省,领悟到真理,自己会心一笑,这才是学问。如果不这样做,学历很高、文凭很好,但是没有发挥知识的才能,那是没有用的;如果是那种天生有才干的人,没有知识储备,没有得到学问的踏实锻炼,那是相当危险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要先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然后用“学问”取长补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