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悄悄地过去了二十多天,在小女儿回家之后,我心里总有点不踏实感,因为我曾经在家里等候她回家、给她做饭吃、帮她洗衣服……如今,我在深圳不能回家,家里的家务活落到了她的身上。我在想:她能否胜任我曾经的家务活?每次收到她发来的信息和打来的电话,我心里有点愧疚,但不能表露出来,只能鼓励她去积极面对……
每天晚上都在做梦,梦见故乡的亲人,也梦想自己能做很多事情,可是一醒来,又是老样子,自我安慰自己不要想那么多,随遇而安就好。
所有人都是逼出来的,就让现实来考验吧,新冠疫情在全球发作,我们的党和国家突出“以人民为中心”“生命至上,健康至上”,“严防严控”每天在新华社推出来,14亿中国人齐心协力,落实就地过年。我必须打破常规思维,安心在外过春节了——这是我五十多年来第一次在外地过年,心里却是有点不自在。以前春节期间上班经常坚守在病房都是踏实的,与家人团聚给双方父母拜年是幸福的,给老人和小孩发压岁钱也是理所当然而高兴的。现在如何让自己踏实、高兴呢?
像其他退休人员一样,我除了一日三餐就是出去散步、唱歌、旅游吗?我还能做些什么呢?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一定要多读书、多学习,防止过早地“老年痴呆”!一定要发挥自己的爱好,继续写下去……
所以,原打算下午去公园走走的我,坐在桌边,打开了“人民网”平台,看到了“文艺星开讲”栏目,并且阅读了莫言和迟子建开讲的内容。有一种想了解迟子建到底是怎样一个人的冲动。
说实话,我爱好文字,但对小说就有一种天然的“隔阂”,认为小说又长又臭,太浪费时间了,对我这个忘我工作、热爱家庭、喜欢助人为乐的人而言,实在提不起兴趣来。所以,我对名著只是知其书名和大概意思,根本不知道里面的人物如何。就是很多人喜欢的追剧,我也没有认真看过,连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我也只是瞧一瞧、笑一笑。如今,越来越感到自己在写作方面欠缺,比如用词造句、修辞方法等,我讲不出理由来,也不能灵活运用。晚辈都说我写的是“口水话”,是“流水账”,我也承认!我还能改变自己吗?
今天第一次通过百度了解到迟子建是一名与我同龄的著名女作家——迟子建是当今文坛一颗耀眼的明星,她是三次获得鲁迅文学奖、一次获得冰心散文奖、一次庄重文文学奖、一次澳大利亚悬念句子文学奖、一次茅盾文学奖等文学大奖的作家,在这些奖项中,包括了散文奖、中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奖等。部分作品在英、法、日、意等国出版,是当代中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迟子建生于1964年,跟我同龄,不同的是她有一位当小学校长的父亲,她从小学到的东西比我多,并且是读师范专业毕业的,文字功底比我强多了,她从20岁开始创作,已经写了三十多年,写作经验和取得的成就,我无法与她相比!2020年,迟子建完成了《烟火漫卷》一书,她不仅继续在写,而且在读书,我怎么能与她相比啊!还有她生活的环境与我不同,遭遇也不同,她从小生活在零下几十度的严寒地区黑龙江,父亲早年去世、结婚才四年的丈夫因遭遇车祸而离别等重大精神创伤……这些精神上的打击并没有让她萎靡不振,而是让她更加珍惜生命,更加坚强面对现实,更加重视写作、传播温暖……
阅读有关迟子建的人生经历、人物评价、创作风格等文字后,我是非常欣赏和敬佩她的。她是一个热爱自然、热爱生活、不向命运低头、勤奋耕耘的坚强女性,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女性的共性。那时,身在农村的我们,故乡的每一座山、每一片田土、每一口水塘、每一户人家……都深深地印刻在我们儿时的记忆里。与父老乡亲们一起上山砍柴、下地扯猪草、下田打禾、下塘捉鱼、走村串户拜年、看电影……都是美好的回忆和向往。很多普普通通的底层人物日常生活琐事都在她的作品中得到呈现和升华,诠释了底层民众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她把这种对自然对乡里乡亲的爱深深地融化在她的文字里,给世人温暖和思考,就是超出我们这一代普通女性的特征。
迟子建值得我们学习!她的人格和作品教育了广大女性要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提醒我们要坚守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纯净的美丽家园,不被各种时髦的、浮躁的、艳丽的外表所蒙蔽而丧失自我、推卸责任、怨天尤人!美好的理想都是通过艰苦奋斗实现的,经典的书籍是优秀人物不屈不挠写出来的!
望洋兴叹,妄自菲薄,自暴自弃,贪图享受,依靠他人……绝不是中国女性的出路!不管处于哪个年龄阶段,《宪法》上的男女平等就是天理,女同胞要争取,男同志也要争气。
有幸来到这个世界上,不管男女老少,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来之不易的每一次机遇(包括父母养育、老师教育、同学相伴、睦邻友好、恋爱结婚、求职创业、爱心扶助、为人父母、受人恩惠、服务社会等)。不管经历了多少苦难或打击,只要心胸开阔,积极应对,与爱同行,尽职尽责,发挥专长,多做贡献,就能赢得鲜花和尊重,拥抱幸福与欢乐。
作者徐伍莲,拍于珠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