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 李晶昀 综合报道

清代 皇陵 秘闻录 全集(珍藏明清时期档案)(1)

7月6日,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大楼。人民视觉 图

7月6日,北京,经过一年的筹备和试运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正式向社会开放,金榜、秘密立储匣等众多展品亮相。4日起,社会观众可通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网站、“皇史宬”微信公众号、“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小程序进行预约查档、参观。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是具有明清档案保管、保护、利用、展示、研究、学术交流和爱国主义教育等功能的现代化综合档案馆。新馆正式对外开放后,观众可以在此感受古老文明的独特魅力,一睹百年的历史风貌。

清代 皇陵 秘闻录 全集(珍藏明清时期档案)(2)

7月6日,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正式对社会开放,金榜、秘密立储匣等众多展品亮相。人民视觉 图

清代 皇陵 秘闻录 全集(珍藏明清时期档案)(3)

7月6日,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正式对社会开放,游客在观展。人民视觉 图

清代 皇陵 秘闻录 全集(珍藏明清时期档案)(4)

7月6日,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展出的小金榜。人民视觉 图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坐落在北京市东城区祈年大街9号,整体建筑高45米,馆名石上镌刻着郭沫若先生题名的字,镶嵌篆刻纹样的雕刻石材,形成了抽象的斗拱造型,具有中国传统符号韵律的内凹式立面特征。新开放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兼具档案查阅利用功能,设置了档案查阅利用区,观众可以在电子阅览室查阅数字化档案和胶片,让观众感受明清两代的发展演进和与世界互动交流的过程,感受古老文明的独特魅力。

清代 皇陵 秘闻录 全集(珍藏明清时期档案)(5)

7月6日,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展厅,毛主席手书的《沁园春 雪》。人民视觉 图

清代 皇陵 秘闻录 全集(珍藏明清时期档案)(6)

7月6日,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游客在观看《大明混一图》。这是我国现存年代最久远、尺寸最大的彩绘世界地图。人民视觉 图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明清时期档案1000多万件(册),目前,向社会开放近470万件档案。馆内陈设的“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大型主题档案文献展览”“兰台翰墨 家国春秋——明清历史档案展”等3个展览向社会观众开放。在“百年恰是风华正茂”展中毛主席的《沁园春 雪》等诸多红色文物亮相。在“兰台翰墨 家国春秋”展览中,原来深藏宫中的“金榜”“秘密立储匣”“诰命”《光绪帝送慈禧的贺表》《大明混一图》《赤道南北两总星图》等诸多展品亮相展览。

清代 皇陵 秘闻录 全集(珍藏明清时期档案)(7)

7月6日,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这幅《赤道南北两总星图》是17世纪中外天文学家交流合作的结晶, 由明朝内阁大学士徐光启和西洋传教士汤若望等人于1634年绘制,《赤道南北两总星图》在世界天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曾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IC 图

清代 皇陵 秘闻录 全集(珍藏明清时期档案)(8)

7月6日,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正大光明匾和秘密立储匣。秘密立储是一种皇位承袭的制度,在这块“正大光明”的牌匾下,现存的仅有这一件秘密立储匣,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第一次与公众见面。展览从不同层面介绍了我国清代历史档案,让人们了解那段难忘的历史,是一个珍藏历史脚印的地方。人民视觉 图

清代 皇陵 秘闻录 全集(珍藏明清时期档案)(9)

7月6日,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道光帝秘密立储匣。人民视觉 图

清代 皇陵 秘闻录 全集(珍藏明清时期档案)(10)

7月6日,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明朝“诰命”。人民视觉 图

清代 皇陵 秘闻录 全集(珍藏明清时期档案)(11)

7月6日,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宫中戏子的名签。人民视觉 图

据了解,相较于故宫西华门内老馆,新馆内的档案查阅区查档机位成倍增加,达114个。馆内档案信息化管理平台开放44个全宗档案468万余件,官方网站可供检索的档案目录达410余万条。同时上线《清实录》《清会典》2个全文检索数据库,供公众免费使用。

清代 皇陵 秘闻录 全集(珍藏明清时期档案)(12)

7月6日,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光绪帝祝贺慈禧太后六十岁寿辰贺表》。人民视觉 图

清代 皇陵 秘闻录 全集(珍藏明清时期档案)(13)

7月6日,北京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新馆,《清政府致比利时国书》。人民视觉 图

清代 皇陵 秘闻录 全集(珍藏明清时期档案)(14)

责任编辑:史训锋 图片编辑:李晶昀

校对:徐亦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