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在《伤寒论》里,桂枝汤被誉为伤寒第一方;在火神派中,附子被誉为扶阳第一药。如果这两个相遇的话,会怎样?且看下文:

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

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这一条,首先是“太阳病”,之后条文说了“发汗”,但是没告诉你是桂枝汤还是麻黄汤,但是个人看法,这里的发汗是用了麻黄剂。因为桂枝汤发汗的根本是解肌,即便多出汗了,也更容易造成水少的情况而出现白虎汤类的情况,因为桂枝汤是偏温的补法,阳分有保证。而麻黄汤就不一样了,前头也说了,这个发汗是一种泻法,泻的是体表的卫阳,是泻郁结的阳气的,泻之后,其实是伤阳气的,更容易出现发汗后大汗,从而恶寒漏汗的情况。因此,这个的发汗,应是用麻黄剂,之后汗出过了,又伤及阳气,而汗血同源,津液也伤了,因此出现了之后的一系列的症状。

桂枝加附子汤轻松学经方(桂枝加附子汤原来这么奇妙)(1)

接着看,条文说了,“汗出,恶风”,这里要先想到桂枝汤,之后又说了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首先,我想说说这个“汗”。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阳加于阴谓之汗”,天地阴阳和而后雨,人身亦阴阳合而后汗,前一句什么意思?就是自然界中下雨是一种什么样的机制?这个和现代的气象学里说的某种程度上讲,不谋而合,冷热空气对流,形成云雨。

举个简单的例子吧,你去烧水,要有火,要有水,两者在一起,才能有水蒸气,水火是什么,“阴阳之征兆也”,也是内经里说的。说这些,是想让你明白,或者说知道,汗这个东西啊,得有火有水,也就是有阴有阳,才有汗;反过来说,如果汗出的多,那就不仅仅伤阴,而且也会伤阳啊。临床实际中也确实是如此的,你先有这个认识,对往后一些条文的理解,会很有帮助的。

阳气充足才能有汗,以阴为基,以阳为用,这是其一。简单讲,没有热量,水烧不开,不会有水蒸气,也就是汗,这种情况,可以结合下往后要学的少阴伤寒证,想出汗,但是热量又不够,因此会用附子啊,细辛啊这些,少阴伤寒的不出汗是阳虚无力鼓动汗孔张合的不出汗。

还有种情况,是有热量,但是没有水,那就是拿着壶在火上干烧啊,无汗,汗为阴液,津液充足才能有汗的来源。如果真阴虚弱,即便是阳加于阴也不会有汗反而会加重病情,只会进一步的伤津液,临证中能见到一些医生,看到表证,就一个劲儿的发汗,但是有些情况根本不能发汗,虽然症状上有表证,但是脉也不会浮,没有发汗的机会的,而往往以营血虚亏常见,补营血就能解决问题。而你呢,就记住烧开水例子就行了,这种情况就如火上干烧壶,直接倒进去一盆水,一下子水蒸气也就是汗就出来了,这说的是两种极端的情况,前一种是无火,后一种是无水。后世的对经方有一些发挥,比如助阳发汗,比如滋阴发汗,再比如后面条文中的一些方剂,如小建中汤,如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等,也算是在补营血。

介于中间的,也有,一种是有汗,需要回阳固脱,就是收敛住,这种汗是漏汗,就是这条说的,就好像你身体的水分啊,固摄不住了,滴滴答答的往外漏,这个时候需要找个东西拖出,补一补,补上缺口,不让漏,这条方剂中的附子啊,在这里就有这个作用,临床中治疗汗证的时候,有些出汗是怎么出呢?战汗,冷汗,这种汗就是需要补充阳气。

桂枝加附子汤轻松学经方(桂枝加附子汤原来这么奇妙)(2)

阳虚,程度不同,可能会导致阳虚不固摄的出汗和阳虚无力鼓动汗孔张合的不出汗。同样的,阴虚,程度不同,可能会导致阴虚阳盛的出汗,也可能导致真阴极度虚弱的汗无汗源的不出汗,后面的条文会说道阴虚阳盛的出汗,就是水少的出汗,举个例子,就如桂枝汤过汗后变白虎加人参汤那样子。

汗只是个点,这里我想告诉你的是,汗证,不管是不出汗还是过汗,都有阴阳两方面的情况,比如说,你临证中看到这个人过汗了,大汗淋漓,是回阳固脱还是补充津液,也就是加水,得再具体分析。如果是本身阳气不足,有寒像的,回阳为先,就如你有一袋子100万张毛爷爷,袋子烂个大洞,毛爷爷掉出来了好多,你是先一点一点的捡起来再放袋子里呢,还是先把洞给堵上,再慢慢捡呢?而如果本身有热像的,以回阴为主,袋子没烂,而是不小心倒出来不少,这个时候你可以放心的一点点的捡起来放进去,放进去一点,袋子里就多一点,因为没有漏洞,因此不用担心再掉出来。

而我最开始说了,阴阳合而后汗。出汗的情况,会同时损及阴阳,即会伤津液,也会伤阳气,因此,也有先回阳,再回阴的,这种情况就比较严重了,既要补洞,又要抓紧捡回来。孤阳不生,独阴不长,阴阳互根互生,没有女人,什么是男人?没有美,什么又是丑?没有天,那地在哪儿?阴阳虽然是对立的但是又相互依赖,谁也离不开谁。如果离开了,就亡了。内经云:“阴阳决离精气乃绝”。反映到现实中,如果这个社会,只有女人或者只有男人,那人类就完蛋了,现实中很多社会问题,都是阴阳失调的结果呢,人体生病,如果阴阳决离,那也就完蛋了,因此啊,伤寒论中有些条文是说大汗之后的治疗方法的。而且有些还挺危险的,属于危急证,危急在哪里?就是防止阴阳决离啊。同时,我记得我原来说过,那个数字的解释,如果一边是1一边是100,那非常危险,这种情况就是寒极或者热极的时候。

以上是借着这条,说汗,说阴阳。对往后理解其他条文有好处。

接着说“小便难”。这个一方面是因为汗出了多了,这里说一下,汗啊,血啊,甚至是奶水啊,尿啊,鼻涕啊等,都可以说是同源的,都属于阴的范畴。思路上要有这个认识。有这个认识,临床上这个方剂运用的范围也广了。条文中虽然说是治疗这个方子对应病机的汗证的,但是,如果是漏经呢?如果是奶水不收呢?可能都有机会用到桂枝加附子汤加减的。好了,接着说,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伤阳了,膀胱气化受到了影响,因此小便难。但是实际中,也会出现小便不仅不难,反而多,你可以参看第29条,29条实际上开始就应该用桂枝加附子汤的。实际运用中,此方剂用途也是很广的,这里先不展开讲了,往后细说,但是注意一点,这个方子其实还是桂枝汤的一个变法,因此,掌握好桂枝汤是根本,之后才能掌握好他的各种变法,从而大大的扩宽临证运用的范围,从而得心应手。

这是第29条, 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可以先预习

接着说“四肢微急,难以屈伸”,造成这些症状,一是由于津液缺失,人体就好像一台精密的机器,津液就如润滑剂,缺少了,就会导致人体这台机器运行不流利;二是由于阳气不振。阳气有功能的意思,阳不固摄,导致润滑油流失,同时影响功能的运转。内经有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这是个倒装句,顺过来应该是阳气者,养神则精,养筋则柔,重点看后半句,意思就是说阳气能养形体,使得形体活动自如。反之,如果不足,就会影响到形体的活动。

桂枝加附子汤轻松学经方(桂枝加附子汤原来这么奇妙)(3)

接下来说说方药吧,这个方子是桂枝汤加附子,桂枝汤说过了,调和营卫补虚的,加附子是为什么,首先要知道附子是干嘛的,接着再看看条文中说的症状,自然而然不用特意记,就明白为什么这里加附子了。

这个方剂,主要理解两大点:

一、 汗的形成。知道怎么形成,就知道过汗会伤什么,进而就能理解一些方子配伍的含义;

二、 知道汗、血、津液之间的关系,这个方子的用途,就会大很多。

漏汗可以治,那么,一些漏经也可以用此方加减,还能见到一些乳汁不收的,也是一种漏,也可用此,经血上去就是乳汁,效果也很好;再有一些流鼻血的,也可用此。得有其他症状,脉像支持,因此,不要觉得一种病就那么几种治法,那样眼界太窄了,还得从大角度看,很多所谓的异病,往往都能同治的。

还用过此方治疗经常流鼻子的鼻炎,还有带下,也收到蛮好效果。

(本文为原创内容,作者授权发表,首发于头条号。本文作者为马腾飞中医师。未经授权,请勿转载。若欲了解更多中医健康养生资讯,请关注微信号jinlanzhongy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