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大城市学院和浙大宁波理工学院这两所高校的转设工作颇受社会和国内高教界关注。近段时间,这两所高校的领导班子均已出炉。

根据微信公号“浙大城市学院”消息:4月26日上午,浙大城市学院召开教师干部大会,宣布了浙江省委关于学校领导班子任职的决定,决定提名罗卫东任浙大城市学院院长,提名韦巍、张德平、斯荣喜、赵阳任浙大城市学院副院长。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历任院长(罗卫东任浙大城市学院院长)(1)

4月26日浙大城市学院教师干部大会现场(来源:浙大城市学院官网)

会上还宣布决定建立中共浙大城市学院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洪庆华任中共浙大城市学院委员会委员、书记,包迪鸿、叶素任中共浙大城市学院委员会委员、副书记,韦巍、张德平、斯荣喜、赵阳任中共浙大城市学院委员会委员;应方彩任中共浙大城市学院委员会委员,中共浙大城市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书记。

根据微信公号“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消息,此前的4月24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已召开了学院干部大会,宣布浙江省委关于学院领导班子任职的决定。杨德仁被提名任浙大宁波理工学院院长,章献民、毛才盛、鲁东明、杨灿军被提名任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副院长。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官方网站“校情总览”中“学校领导”一栏已进行更新,院长显示为杨德仁。

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历任院长(罗卫东任浙大城市学院院长)(2)

4月24日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干部大会现场(来源: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官网)

4月24日那次干部大会上,还宣布决定建立中共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委员会、纪律检查委员会,胡征宇任中共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委员会委员、书记,杨德仁、李凤旺、冯建波任中共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委员会委员、副书记,毛才盛、鲁东明、杨灿军任中共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委员会委员;黄光杰任中共浙大宁波理工学院委员会委员,中共浙大宁波理工学院纪律委员会委员、书记。

浙大城市学院、浙大宁波理工学院成为独立设置本科学校,消息为外界所知,源于2019年9月17日浙江省教育厅官方网站发布的《关于我省2019年拟提出设置申报高等学校基本情况的公示》。这份文件称,浙江有浙江科技学院、绍兴文理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5所学校提出设置申报。

2019年12月5日,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公布了《拟批准设置本科高等学校名单》,这份名单有这样的内容: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转设为浙大城市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转设为浙大宁波理工学院。

此次被提名任浙大城市学院院长的罗卫东,之前的职务是浙江大学副校长。简历显示:罗卫东,1963年8月生,浙江淳安人。1978年10月至1982年7月杭州大学经济系本科学习,1982年7月至1993年12月杭州大学经济系教师,期间1989年7月在职硕士研究生毕业。1994年1月至1997年1月任杭州大学科研二处副处长,期间1994年7月至1995年5月日本静冈大学国际关系学部客座研究员,1997年1月任杭州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处处长,1997年10月晋升教授,1998年12月任浙江大学人文社科处(部)处(部)长,2004年4月浙江大学人文学院外国哲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毕业,2008年3月任浙江大学校长助理兼社会科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2009年12月任浙江大学副校长。

杨德仁是中科院院士。公开简历显示:杨德仁,1964年4月出生,江苏扬州人。半导体材料专家。198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金属材料专业,1991年获半导体材料工学博士学位。1997年起担任浙江大学教授,2000年获聘教育部长江学者计划特聘教授,曾在日本、德国和瑞典访问工作,201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杨德仁长期从事半导体硅材料研究,包括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硅单晶材料、太阳能光伏硅材料、硅基光电子材料及器件、纳米硅及纳米半导体材料。提出了掺氮控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直拉硅单晶微缺陷的思路,系统解决了氮关缺陷的基础科学问题;提出了微量掺锗控制晶格畸变的思路,发明了微量掺锗硅晶体生长系列技术,系统解决了相关硅晶体的基础科学问题;研究了纳米硅等的制备、结构和性能,成功制备出纳米硅管等新型纳米半导体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