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鲁迅弃医从文,但他一开始为什么要选择从医,在父亲的病中也给出了一部分答案,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鲁迅父亲的病读后随笔?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鲁迅父亲的病读后随笔(鲁迅父亲的病读后随笔)

鲁迅父亲的病读后随笔

我们都知道鲁迅弃医从文,但他一开始为什么要选择从医,在父亲的病中也给出了一部分答案。

鲁迅的父亲病重,一家人屡次花重金请“名医”为父亲治病,但这“名医”却是一位实实在在的庸医,收着最贵的钱,开着最匪夷所思的方子,什么经霜三年的甘蔗…这样下去父亲的病当然治不好,这“名医”就推荐了另一位医生,用一句“我已用尽了我所有的学问”将活儿甩了出去,而下一位“名医”收费自然不便宜,药方子更加匪夷所思,一对原配的蛐蛐,败鼓皮丸,这药丸是用敲破的鼓皮做的,那时相传能破水肿…

在封建迷信的笼罩下,父亲的病就这么耽搁了,父亲的生命也随着疾病流逝,在封建、迷信下,中医彻底扭曲,医生收费昂贵,治病毫不科学,只图利益,不管病人死活,那些所谓的“名医”都是故弄玄虚,虚伪的学识,稀奇古怪的药方,便能使他们配上这个称号,那些病人也相信迷信,无人反对甚至都深信了这些医生。在父亲生命的最后,伪善的衍太太,还用封建的礼节让小鲁迅大喊父亲,可怜的父亲在这些繁琐礼节的折腾下,没能安详地离去。

中医在迷信的摧残下衰败,中国人的灵魂在封建社会下已病入膏肓,虽说鲁迅最开始因父亲的死和种种原因选择了从医,但最后鲁迅发现了中国人灵魂的麻木,身体上的疾病是可以医治的,但现在国人的灵魂是不可救药的,所以最终鲁迅弃医从文,以笔墨做刀枪,点醒中国人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