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气又叫做什么(何谓湿气)(1)

郭雁冰 李玉华,战略支援部队特色医学中心(原306医院),中医科

医研部医学科普中心 刘燕/崔彦 编辑

经常有患者来就诊说:“我湿气重,麻烦大夫看看。”那么,到底什么是湿气?湿气在体内又是怎么形成的?对人体有哪些危害呢?

其实,湿邪为病,有内湿和外湿之分。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居处潮湿等外在湿邪侵袭人体所致,内湿则由于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所形成的病理状态。我们常说的“湿气”指的是内湿。但是内湿和外湿往往相互影响,外湿伤脾,健运失职则生内湿;内湿不化易招致外湿的侵袭。

湿气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人体正常津液的输布和排泄,是津液代谢中的两个重要环节。这两个环节的功能障碍,都能导致津液在体内不正常的停留,成为内生水湿、痰饮等病理产物的根本原因。

津液的输布障碍,是指津液得不到正常的输布,导致津液在体内环流迟缓,或在体内某一局部发生滞留,因而津液不化,水湿内生。导致津液输布障碍的原因很多,涉及肺的宣发和肃降、脾的运化和散精、肝的 疏泄条达和三焦的水道是否通利等各个方面。但最主要的还是脾的运化功能障碍。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

津液的排泄障碍,主要是指津液转化为汗液和尿液的功能减退,而致水液潴留,上下溢于肌肤而为水肿。津液化为汗液,主要是肺的宣发功能;津液化为尿液,主要是肾的蒸腾气化功能。肺和肾的功能减弱,虽然均可引起水液潴留,发为水肿,但是肾的蒸腾气化则起着主宰排泄的作用。故《素问·水热穴论》说:“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从其类也。”

湿气又叫做什么(何谓湿气)(2)

湿邪致病有什么特点?

(1) 湿性重浊。“重”也就是沉重之意。常常表现为头重、浑身困重,四肢酸懒沉重,还有的表现为肌肤不仁,关节疼痛重着等。“浊”,即秽浊,多指分泌物秽浊不清而言。比如面垢眵多、大便溏泻、小便浑浊,女性白带过多,湿疹流水等。

(2) 湿为阴邪,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湿邪最易阻遏气机,使气机升降失常,常常出现胸闷脘痞,小便短涩,大便不爽等症状。湿邪最易损伤阳气,湿邪留滞体内,常先困脾,使脾阳不振,运化无权,发为腹泻、尿少、水肿等。

(3) 湿性粘滞。“粘”即粘腻;“滞”即停滞。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指湿病症状多粘滞而不爽,如排出物及分泌物多滞涩而不畅;二是指湿邪为病多缠绵难愈,且反复发作,比如湿疹、湿痹等。

(配图来源于网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