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站到稍微高一点的地方,就会感觉"双腿发软"、"眼前发黑"、"晕眩"、"想吐",甚至看见一些从高处拍的照片都感觉到战栗。这是为什么?恐高到底是种生理反应,还是心理问题呢?

恐高是心理病(为什么有些人会恐高)(1)

恐高是古代祖先遗留下来的死亡焦虑

当一个人处在高空时,视觉信息会发生变化。好比向下看时,感觉景象跟平日的视线大相径庭,于是大脑夸大了高度,或者平衡系统崩溃,对自己正常感知的事物过分害怕,继而出现一系列不舒适感——注意力涣散、焦虑、无助、心跳加速、眩晕、胸闷、胸痛、肠胃不适、恶心呕吐、发冷虚弱、手足颤抖、四肢发软等等,而且距离判断的偏差越大,恐高感就越强烈[1]。

对高处怀有恐惧、但并无从高处跌落经历的人,似乎对高处的恐惧是天生的。恐惧是一种古老的情绪,是身体和心灵上产生警觉的表现,起着自我保护的作用。

科学家发现,大脑深处有一簇杏仁状的神经元,美名其曰"杏仁核"。它是人类产生恐惧情绪的地方,也是大脑里最古老的部分,可以追溯到数亿年前。那时我们的原始人类祖先遇到各种肉食动物的威胁时,就会触发这部分大脑活动,迅速逃离。如今古老的大脑回路依然为我们提供着保护自己的防御机制。

假如你站在悬崖边上,感到随时都有可能坠落深渊,从而提醒自己停下脚步向后退。遗憾的是,人类复杂发达的大脑,使得这种原始的大脑防御回路变得脆弱起来,更容易误报险情。例如,站在高楼上,对楼的高度判断可能比实际高出了几米,甚至有的人会估计高出10多米,将恐惧程度无限放大。

恐高是心理病(为什么有些人会恐高)(2)

为何会放大恐惧?

这种现象不排除有"死亡焦虑"的可能。

人的内心深处受到死亡"威胁"时,难免会产生焦虑情绪,这是对死亡的恐惧。此时的你,大脑中可能联想到了一连串的事。比如,自己的潜能还未充分发掘、自己想要的生活还未实现、无法放下家里人……如果你觉得自己人生还未圆满,还有很多事情未完成,那么死亡焦虑感也会越高[2,3]。

直视死亡犹如直视骄阳般让人难受,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有的人会严重恐高。

害怕登高≠恐高症

人们常常将"害怕登高"与恐高症划等号。其实,两者存在本质的区别。

害怕恐高,更多的是身体的一种正常生理反应,是大脑防御系统发射出的自我保护信号。这份恐惧是合理的,有助于我们生长。而且,恐惧的情绪表现并没有那么的强烈。

而所谓的恐高症,也可被称为畏高症,可以说是一种病态。患有恐高症的人,往往会对高处环境存有一份过分和不合理的惧怕。一些游客在登上1千多米的高空之后,内心尝试多次都不能说服自己,最终还是放弃继续前行。他们的这种恐惧感,明显已经远远超出了"怕高"的那种自我防御机制。

尽管许多患有恐高症的人知道自己的恐惧是不合常理的,但他们却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他们会竭力避免接触引发恐惧的东西,由此造成种种不便,甚至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恐高是心理病(为什么有些人会恐高)(3)

下列的这些恐高表现,你有否中招?

●居高临下时,恐惧情绪、反应比较强烈,感到很痛苦,若不离开,则无法忍受甚至昏倒。

●在相同或相似的情景下,与大多数人的害怕程度不一样。比如,不敢上三层以上的楼,即使上去也时刻感到有危险;再如,你可能宁愿开车绕道多走10多千米,也要避免经过一座高高的桥梁。

●回避恐惧环境,比如,因为恐高,不敢住高楼,不敢在高处的办公楼上班,不敢上高层的商场购物等等。

●不经意间瞥见一段陡峭的楼梯,都可能让你的大脑和身体机能在恐惧感的驱动之下加速运行。

恐高并非不可克服,对付心魔的最好办法就是去挑战心魔。平时不妨有意识地去登高锻炼,比如上楼梯、爬山、从高处向下俯视等,再慢慢增加高度,感受高处环境对自己的恐怖刺激,并使自己去接受这种刺激。通过这种系统脱敏的方法,逐渐摆脱对高度的恐惧。

如果恐高症状比较严重且无法自制,比如不敢爬山、上楼梯,站在高层建筑的屋内便感到惊恐万分等,则需借助于医生的帮助,请医生采用一些专业的疗法来帮你克服恐高,比如专业的系统脱敏疗法、暴露疗法(满灌疗法)、催眠疗法等,必要时,可能还需要吃些抗抑郁药。

参考文献:

[1]Menzies R G,Clarke J C. The etiology of fear of heights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severity and individual response patterns.[J]. Behaviour research and therapy,1993,31(4).

[2]白福宝.论死亡焦虑的本质[J].医学与哲学(A),2015,36(10):40-49.

[3]Harmon-Jones E,Simon L,Greenberg J,et al.Terror management theory and self-esteem:Evidence that increased self-esteem reduces morality salience effects[J].J Per Soc psychol,1997,72:24-36.


如果觉得小编写得不错

请辛苦动动手指点赞关注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