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叶利钦执政时期,俄罗斯政府危机不断,全国经济大滑坡,人民生活水平和综合国力大幅下降。

在1999年8月9日,叶利钦将年轻有为、果断英武的普京,推上了俄罗斯联邦第一副总理的宝座。

名不见经传的普京突然手握大权,不仅是世人备感诧异,就连普京本人也是颇为意外。

普京甚至打趣道:

“我并不知道自己会在哪里干多久,总统随时可以炒掉我,我当时想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把自己孩子藏在哪里?”

但是,普京展现出了非凡的实力,他的出现让俄罗斯人民看到了希望。

他出任总理期间的果断作风,迎合了俄罗斯人对国家政府首脑的要求。

事实证明了叶利钦选择普京作为接班人的正确性。

普京在2000年当选总统时向俄罗斯民众承诺:“给我二十年,还你一个奇迹般的俄罗斯!”

在普京当政时期,俄罗斯由混乱进入了正确的发展道路,逐步恢复了俄罗斯的大国地位。

那么,普京成为俄罗斯的领袖只是叶利钦的偶然选择吗?

叶利钦为什么看中普京(叶利钦选任普京为总理)(1)

一、普京成为俄罗斯领袖:叶利钦陷入政府危机,俄罗斯需要新的掌舵者

叶利钦是打着激进民主派的旗帜,脱离苏共高层并执掌俄罗斯联邦最高权力的。

叶利钦之所以与戈尔巴乔夫反目为仇,是对戈尔巴乔夫瞻前顾后、过分谨慎的西化改革的一种蔑视、反抗。

叶利钦为什么看中普京(叶利钦选任普京为总理)(2)

(叶利钦)

叶利钦展现给世人的是果断、雷厉风行的强硬作风,他所主张的改革正如他的为人一般,主张大踏步的、激进的、全方位的改革。

叶利钦在1991年6月当选俄总统,之后便开始了轰轰烈烈的西化改革,仿效西方建立三权分立的总统体制,并实行多党制。

叶利钦虽贵为总统,但此时他的权力却十分有限。

因为按照当时的宪法,在三权分立的体制框架下,人民代表大会、最高苏维埃及宪法法院,严格制约了总统的权力。

总统无权解散议会,议会可以对以总统为首的政府工作投不信任票,宪法法院可以宣布总统违宪,终止总统权力。

叶利钦梦想建立美国式的总统制国家,因此,他主张加强总统权势,缩小最高苏维埃的权力,而最高苏维埃主席则坚决反对。

双方围绕俄罗斯应实行总统制还是议会制的斗争愈演愈烈,并最终演变成两个权力中心的对抗。

叶利钦为什么看中普京(叶利钦选任普京为总理)(3)

(叶利钦)

在叶利钦执政的前两年,以总统为首的行政机关和议会公开对抗,政府始终与总统一起反对议会。

在第七次人代会上,议会迫使叶利钦放弃了对盖达尔的总理提名,并对于叶利钦的工作打上了“不满意”的标签,俄罗斯的权力斗争愈演愈烈。

叶利钦在1993年,单方面通过以总统体制为核心的新宪法草案,使得双方的矛盾最终激化。

同年,叶利钦解除了鲁茨科伊的副总统职务。

哈斯布拉托夫则宣布叶利钦的命令违宪,叶利钦不再妥协。

他迅速调遣军队进入莫斯科,而以哈斯布拉托夫和鲁茨科伊为首的议会派及支持他们的民众,则被迫躲进了俄罗斯议会所在地——白宫,双方进行武装对峙。

最终,“十月事件”爆发,叶利钦下令数百名阿尔法特种部队在武装直升机和重型坦克的支援下向白宫进攻。

经过10余个小时的激战,将近下午5时许,鲁茨科伊和哈斯布拉托夫被迫投降,随即被逮捕。

叶利钦为什么看中普京(叶利钦选任普京为总理)(4)

(被炮轰的“白宫”)

在此次事变中,共有146人死亡,700余人受伤。

两个“权力中心”的胶着局面在叶利钦的铁腕压力之下,最终以叶利钦“炮打白宫”取得胜利而告终。

在此之后,俄罗斯通过了一次全民公决,叶利钦梦寐以求的《俄罗斯联邦宪法》正式生效,废除人民代表大会制,确立了总统领导下的三权分立体制。

俄罗斯宪法赋予了总统广泛而强大的权力,联邦总理由总统直接任免,总统有权解散议会下院——国家杜马。

与此相反,国家杜马无法对总统进行弹劾,如果国家杜马与总统发生冲突,则总统有权不与任何部门或个人协商便解散国家杜马。

俄罗斯联邦总统权力之大可见一斑,仅1998年一年当中,叶利钦即走马灯似的一口气连换四位总理,被人称为“超级总统”。

这种严重失衡的权力配置体制为俄罗斯带去了深重的政府危机,在叶利钦的统治下,俄罗斯的政局风雨飘摇。

俄罗斯的上层政府陷入了权力争斗的漩涡之中,一家独大的叶利钦难以将俄罗斯拉回正轨,如果主动辞职,那么俄罗斯还有新的希望。

而俄罗斯经济的大崩溃,就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推动历史做出了转向。

二、普京成为俄罗斯领袖:俄罗斯经济崩溃,面对寡头需要铁腕总统

苏联解体之后,当选俄罗斯总统、手握大权的叶利钦仍然焦虑:

如何使俄罗斯尽快走出苏联体制顺利步入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

叶利钦为什么看中普京(叶利钦选任普京为总理)(5)

(叶利钦)

在这种无师可从的史无前例的境地下,西方所倡导的新自由主义对叶利钦的影响特别大。

年仅35岁的盖达尔在1991年11月,被叶利钦任命为财政部长;1992年4月又被任命为第一副总理,开始执行价格自由化、贸易自由、私有化改革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计划。

盖达尔的第一个举措,就是放开物价,允许各企业自由决策。

然而这大大出乎盖达尔的意料,物价仿佛像脱缰的野马狂奔不止,与预期的效果相差甚远。

同时,俄罗斯政府实施紧缩财政计划,包括增加政府税收和削减财政赤字两方面。

叶利钦为什么看中普京(叶利钦选任普京为总理)(6)

(盖达尔)

这样一来,国家实际上取消了对农业和工业的财政扶持,尤其是在俄罗斯国民经济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的军工企业,政府也停止任何拨款。

对于企业的财政援助取消了,但同时又实施了28%的企业增值税。

而增值税的提高,使本身境遇欠佳的企业更加雪上加霜。

增加了企业成本,他们将负担转嫁到产品上,又进一步抬高了物价。

盖达尔还意图通过国有资产的私有化,实现所有制的变更。

政府对无关乎国计民生的小型企业采取竞拍和招标的方式直接出售,大中型和特大型企业则先将它们改造为股份制公司,再以股份的形式出售。

叶利钦为什么看中普京(叶利钦选任普京为总理)(7)

(寡头)

但由于受传统体制的影响,大多数企业的股份为本公司职工所购买,他们仍牢牢掌握着公司的控股权,企业意图以出售股份的形式换取所缺的资金和技术的美梦化为泡影。

私有化政策,真正受益的是少数经济寡头。

他们依靠自己在政府部门的人脉,在竞购股份制公司方面享有优先权,迅速侵吞国有资产,短时间内积累了大量财富。

他们并不满足于在经济方面获得的突破,转而插手国家政治。

比如提供政治献金影响总统选举、干预国家的内政外交等等,私有化的浪潮,使得俄罗斯混乱的经济情势更加雪上加霜。

休克疗法终结了苏联高度僵化的计划经济模式,但却并未重建新的自由的市场经济。

它非但没有解放俄罗斯的生产力,反而恶化了俄罗斯本已脆弱的、混乱的经济。

叶利钦总统的身体犹如俄罗斯混乱不堪的经济一样脆弱。

他已数次动过心脏手术,尽管比较成功,但叶利钦已厌烦了尔虞我诈、勾心斗角的政治斗争,年老体衰的他想要远离政治的风口浪尖,过一个普通人的生活,颐养天年。

风雨飘摇的俄罗斯需要新的掌舵人。

三、普京成为俄罗斯领袖:个人魅力打动叶利钦

因此,叶利钦决心寻找一个可以带领俄罗斯走出困境,可以给俄罗斯民众以信心的继承者。

普京,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被叶利钦选中担任代理总理。

这一切都出乎了普京的意料,也出乎了绝大多数人的意料。

叶利钦为什么看中普京(叶利钦选任普京为总理)(8)

在接受采访时,普京曾表示:

“我在莫斯科没有强有力的支持,我不知道叶利钦为什么选择了我。当叶利钦第一次给我这个工作机会的时候,我拒绝了。”

普京甚至打趣道:

“我并不知道自己会在哪里干多久,总统随时可以炒掉我,我当时想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把自己孩子藏在哪里?”

在1999年8月9日,年轻有为、果断英武的普京出任俄罗斯联邦第一副总理。

他顶住国内外的种种压力,并将对车臣分裂势力展开的军事行动进行全面而彻底的清剿,解决了自叶利钦时期以来与车臣时打时谈、一再妥协的局面,将车臣势力予以彻底铲除。

普京的行动恰恰符合叶利钦的政治理想,也很对叶利钦的胃口。

叶利钦思索再三之后,他终于作出了一个英明的决定。

在20世纪的最后一天,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发表电视讲话。

他说:“今天,在迎接到来的新世纪的最后一天,我辞去总统职务……我将提前离任。我知道我必须这样做,俄罗斯在新的世纪必须有新的政治家、新的面孔和充满才智、充满充沛力的人,我已掌权多年是到离去的时候了。”

他同时宣布年轻的普京总理为其接班人,任命普京为代理总统,从当日起开始执行总统权力。

三个月后的2000年3月27日,普京以52.94%的得票率当选为俄罗斯联邦第二任总统,普京的当选,开启了一个崭新的俄罗斯,一个重振昔日沙俄雄风的新时代!

普京担任总统似乎充满着偶然因素,但是其个人经历提供了他成长为俄罗斯领袖的必然因素。

叶利钦为什么看中普京(叶利钦选任普京为总理)(9)

(少年普京)

祖辈早年的革命经历以及普京年幼时的成长氛围决定了普京性格中忠于祖国、富有使命感的特征的形成。

普京的爷爷斯皮尔东·普京来自位于俄罗斯中央特维尔地区的一个农民世家,俄国革命后,斯皮尔东曾在列宁的国家别墅做过厨师工作。

普京的父亲,曾是一名游击队员,在爱沙尼亚曾与纳粹战斗过,后来由于在战斗中被手榴弹炸伤,留下了终身残疾。

普京就出生于这样一个普通的革命家庭。

年幼的普京从小就切身感受到了苏联民众对苏维埃政权的热爱。

普京的父亲对共产主义抱有坚定的信仰,也培养了自己的儿子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对祖国的忠诚。

少年时的普京性格急躁,容易冲动,喜欢对别人发号施令。

在学校,他不是一个守纪律、循规蹈矩的学生,总是倾向于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曾因为难以管教而被苏维埃青年组织拒绝加入。

因此,他开始对东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练习柔道等搏击项目。

柔道是一种典型的矛盾哲学,它的精神在于刚柔并济、以柔克刚,其中包含着对现实主义的思考:

确立目标并以理性的方式达到。

叶利钦为什么看中普京(叶利钦选任普京为总理)(10)

(练习柔道的普京)

“只要给自己定下目标,就努力地去实现”,“每次训练他都能竭尽全力。”

这是普京的柔道教练对他的评价。

这些运动不但增强了他的体能,同时还培养了他坚定不屈的毅力及自我约束的能力。

成年后的普京又经历了克格勃的职业生涯,以及在从苏联解体到新俄罗斯建立的过程中体制和思想的变革。

这些都促使普京在工作中形成了灵活多变,不拘泥于固有模式的思维风格。

虽然普京在1991年辞去了克格勃的工作,形式上与克格勃脱离了关系;

但无论是在心理、气质还是行为方式、生活习惯、思维模式上,克格勃都给他打上了深深地烙印。

正是克格勃赋予普京的“情报员思维”,深深地影响着普京政治的形成和发展。

就像有人说的那样,“克格勃是一种生活方式。

正是这种生活方式,才在某种意义上成就了普京,成就了一个非凡的总统。”

叶利钦为什么看中普京(叶利钦选任普京为总理)(11)

(克格勃)

值得注意的是,普京在谈及自己的治国思想和执政理念的时候,都极力避免陷入某种理论或“主义的框架”。

起初他一边强调遵循民主政治的普遍性,一边以集权的方式稳定国家,这样就出现了“可控民主”的政治概念。

2005年的国情咨文他又强调民主的特殊性,公开表态支持“主权民主”思想。

实际上,普京就是以一种“具体问题具体解决”的思维和实用主义的态度来治理国家的。

离开克格勃后,普京在圣彼得堡市政厅工作了六年,这六年的从政经历也深深地影响了普京的世界观。

当自己的恩师竞选圣彼得堡市市长失利之后,普京拒绝了新任市长的挽留,坚定地陪伴着自己的恩师,追随自己的恩师在政坛中前行。

后来,普京的恩师因为在政治斗争中失利,而遭到了叶利钦的软禁,普京则是凭借个人能力,秘密将自己的恩师送去了波兰。

在事后,普京负荆请罪,主动告诉了叶利钦这件事。叶利钦颇为愤怒,认为普京背叛了自己。

普京则表示,自己的举动只是为了忠诚于自己的老师。

叶利钦为什么看中普京(叶利钦选任普京为总理)(12)

(叶利钦)

普京的这一句话,恰恰击中了叶利钦的软肋,让他产生了培养普京为接班人的想法。

原来,前苏联的诸位领导人往往不得善终:

斯大林的遗体被赫鲁晓夫移出了列宁墓,赫鲁晓夫下台后,又受到勃列日涅夫的长期监禁。

叶利钦显然不想步“前任们”的后尘,他把继任者的忠诚度看作十分重要的评判指标。

因此,普京被叶利钦当作了接班人培养,并最终将其推向台前。

但是,普京成为俄罗斯领袖并非是叶利钦一人的选择,这同样是历史与时代的选择。

四、普京成为俄罗斯领袖:历史与时代的选择

就时代背景看,俄罗斯需要普京这样的铁腕总统。

20世纪90年代后期的俄罗斯可谓是危机重重:

叶利钦的那种毫无保留地与西方合作并寻求融入西方的政策并没有长久地维持下去;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趁俄罗斯衰弱之际,进一步进行东扩,对俄罗斯实行打压。

俄罗斯面临着严峻的形势,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铁腕的领导人带领俄罗斯走出困境,所以说强硬的普京成为俄罗斯领袖具有时代的必然性。

从俄罗斯的历史文化背景来看,俄罗斯拥有着古老而丰富的政治文化和社会文明。

无论是彼得大帝的俄罗斯帝国还是斯大林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罗斯都是世界政治中的强者。

广袤的疆土和曾经雄厚的国力,使俄罗斯人民自古以来就有着强烈的大国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叶利钦为什么看中普京(叶利钦选任普京为总理)(13)

(沙皇时期的俄罗斯)

俄罗斯人心中有着崇拜领袖的传统。

十五世纪中叶,沙皇成为老百姓心中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是世界的象征。俄国人民把君主专制看成是上帝的安排。

到了彼得大帝时期,沙皇的神性进一步加强。

沙皇的定义已经超越了君主的本身,而是象征着整个国家和民族。

君主的特权和人格就是国家的意志体现。

整个国家陷入了对沙皇和民族的盲目崇拜中。

当历史的车轮行驶到二十世纪,斯大林主义取代了沙皇的专制制度。

在俄罗斯人民的传统意识里,“好沙皇”的概念已经植根于俄罗斯人民思想意识深处。

人民习惯以威权主义的方式解决纷争和冲突,威权主义在俄罗斯具有深刻的历史根源。

只有总统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俄罗斯才能够稳定发展。

叶利钦为什么看中普京(叶利钦选任普京为总理)(14)

普京曾表示,一个强大的总统才能够带领俄罗斯走向富强。

只有存在一个强大的总统制政权,才能稳定、完善多党制尚未实际建立的俄罗斯。只有拥有强大的执行权力机关,俄罗斯联邦才能得以保全。

所以说普京成为俄罗斯领袖具有历史必然性。

叶利钦确立的“超级总统制”体制,更为普京政治治理提供了制度的平台。

但是体制转轨造成了俄罗斯社会动荡不安、经济衰退、政局不稳,政府出现了空前的信任危机,宪法的权威受到了挑战,这也为普京政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结语:

20世纪的最后十年,对于俄罗斯的普通百姓来说,带有一种复杂而又不堪回首的情怀。

他们历经磨难,终于从苏联的桎梏下解脱了,但同时又被带进了一个陌生而又混乱的未知世界。

这一切,都归咎于他们的新任总统——俄罗斯联邦首任总统叶利钦。

叶利钦为什么看中普京(叶利钦选任普京为总理)(15)

(列宁塑像前的叶利钦)

俄罗斯民众对叶利钦的感情很复杂,总统本人在那个时期就饱受非议。

他强调要让缺衣少食、忍饥挨饿的俄罗斯百姓吃饱穿暖,但物价飞涨,人民却无力购买;

他说,要让世界为重新崛起的俄罗斯而惊叹,但事实是俄罗斯只能向西方世界摇尾乞怜,以求度过艰难的经济厄运;

冷战时期的苏联,军力可与美国相抗衡,但是久拖不决的车臣战争,让俄罗斯军队威严扫地……

所有这一切,使俄罗斯民众看不到新的希望在哪里,他们怀念苏联时期的美好生活,但同时又对无法改变的现实窘境无可奈何。

普京的出现让俄罗斯人看到了希望。

在他出任总理期间,不顾西方的反对,坚决用武力消灭车臣匪徒,俄精锐部队从全国各地调往北高加索。

从车臣战场上不断传来的捷报使普京迅速赢得人们的尊敬,普京的果断风格迎合了俄罗斯人对国家政府首脑的要求。

毫无疑问普京是一个具有超凡魅力的领袖。

这个特殊的时代需要新的英雄。正如俄罗斯政治学家柳巴舍夫斯基说:

“普京是在必要的时刻,以必要的身份和必要的素质,出现在了必要的位置上。”

参考资料:

《不拘一格用人才:从叶利钦启用普京谈起》 卿立新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秘书处

《转型时期俄罗斯治理利益集团政治参与比较研究——以叶利钦和普京政府治理为例》 陶林 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叶利钦时期的经济体制转型》 陆南泉 中国中小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