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交战,在清军占据北京之后已经无关正义,是大明正统和大清正统之战,在外交沟通解决不了问题后,自然就是战场说了算,毕竟大一统是双方共同的志向。特别是在清军占领北京,清军的旗号是为崇祯报仇。所以清军安抚百姓,杀死李自成,对于南明是不承认明的正统性。在清军眼里,无论是明军,还是李自成的大顺军、张献忠的大西军,以及蒙古的北元军,都是一个性质——叛军。

对付这些叛军,功劳最大的就是多铎。多铎的死虽然是一种遗憾,但更是一种幸运。

历史上多铎的结局(原创大清名将)(1)

多铎头像

一、大清第一名将

多铎是清朝前期第一名将,这个定位是有历史依据的。乾隆皇帝就说:“开国诸王战功之最。”用句今天人们的归纳:伐朝鲜、围锦州、擒承畴、破自成、获福王,鹰扬天下,横扫疆场。

可是归纳有一点点不完整。伐朝鲜,东北成立的国家没有不伐朝鲜的,朝鲜都不承认的国家无从谈起天下正统,东北国家通过讨伐朝鲜获得政治的独立,这是历史必然,也是朝鲜的使命,谁让朝鲜就是一个欠揍的国家呢。围锦州、擒承畴这些都是关外的事情,破自成,其实阿济格也做过,获福王并没有改变南明独立的现实。所以多铎的贡献似乎没有想象那么厉害。

历史上多铎的结局(原创大清名将)(2)

李自成图有护国之心,大顺军在河南也攻击过清军,但是无奈多铎来到后,顺军一溃千里

二、被忽略的功绩——定蒙古

多铎真正的贡献,是定蒙古。

定蒙古的背景,是大清多处用兵。此时豪格在四川大杀四方,多铎刚刚平定南京,阿济格去青海征服回疆的米喇印反正都带没什么兵力,借的厄鲁特蒙古和西藏军马。此时喀尔喀蒙古的滕吉思突然叛乱,惹得科尔沁蒙古追兵。大清面临巨大考验。

为什么说是巨大考验?因为滕吉思的离去非常像一个陷阱。若是多尔衮亲征,则宫廷空虚,京城只有孤儿寡母,会有什么变化不知道。蒙古人此时想法摸不透,他们究竟是为了什么?事实上确实,虽然科尔沁蒙古大呼小叫地追逐喀尔喀蒙古滕吉思部,但是一仗都没打,说白了就是在围观。毕竟蒙古人和蒙古人都是连亲带故的,人家俩很少动武,也没听说科尔沁蒙古有啥战力。再说,科尔沁蒙古是娘家人,这个时候婆家出事,总不能指望娘家人给婆家打仗吧,又不是英法联军时候的僧格林沁。当时大清兵威天下震动,一定要将喀尔喀蒙古打服了才行。

历史上多铎的结局(原创大清名将)(3)

滕吉思的妹妹所尚公主在乱军中被清军攻击(滕吉思的图找不到了)

多铎离开了优雅的江南,将战事交给博洛,自己急速回军,带领京城不多的八旗军出战蒙古。多铎带兵疾驰,超过了围观的科尔沁蒙古,然后追上滕吉思部。其实滕吉思部就是诱饵,来攻击清军的喀尔喀蒙古军队至少五万。如果有后来守护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的5万蒙古军队,实际上蒙军至少有10万之众,只是有支军队没有打仗退出了,为后来接应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做准备。

多铎军队有多少?不会超过2万,因为当时豪格在四川和博洛在江南的军队都是有数的。但是多铎的军队绝对不能失败,因为若是多铎战败,一定要有援军,这个援军就是多尔衮的军队,这支军队在后来姜瓖反正的时候也派上用场了,事实上到了康熙朝周培公带领的军队就是这支军队,一支由八旗子弟组成的大清最后血脉军队。

可是多铎取胜了,以少胜多,至少击败5万蒙古人,威震草原。顺治皇帝亲自去迎接多铎,加赐王鞍马一。喀尔喀蒙古不久派使者来到北京,顺治大摆满汉全席,安排了六白宴,并且提出要摆九白宴,就是九白之盟。对此,喀尔喀蒙古满口答应。说白了就是打一闷棍给个甜枣,而这个棍子就是多铎。

历史上多铎的结局(原创大清名将)(4)

顺治皇帝给个甜枣,多铎给个大棒

三、多铎贡献

多铎此战后就昏迷不醒,要知道清军就是不到2万人,攻击蒙古5万军队,而且蒙古以逸待劳,大清千里奔袭,此战一定十分惨烈。虽然多铎的草原战神名义已经传开,但是多铎一定也受伤不浅,毕竟此战后,多铎就去世了。正史记载是死于天花,但更大可能是清朝为了混淆视听放出的烟雾弹。至于什么传说沉迷酒色就更不能相信了,多铎又不是什么君王,沉迷酒色的屎盆子往他身上扣有点多余。

多铎定蒙古军功对于大清贡献有三个。

第一是蒙古中立。多铎重创喀尔喀蒙古,一战就把蒙古反心打没了。顺治又摆出了六白宴,蒙古人愿意求和。最后顺治又请藏传佛教作为大清国教,请西藏活佛来北京。同时,喀尔喀蒙古儿子哲布尊丹巴呼图克图来到草原,喀尔喀蒙古人在有清一代就再没给大清添过麻烦。比如不久的姜瓖之乱,二十多万蒙古人就是围着看,没人真正帮明清两家。(姜瓖之乱时期喀尔喀蒙古的虎楚尔部攻击科尔沁蒙古更像是做做样子,告诉姜瓖喀尔喀蒙古也派兵了,实际上,蒙古人自己不会贸然打仗的,特别是在明清实力都很强的时候)

历史上多铎的结局(原创大清名将)(5)

小虎楚尔罗雅克和叔叔大虎楚尔在姜瓖之乱出兵攻击过科尔沁蒙古,但是没有战果,非常像科尔沁蒙古攻击滕吉思

第二是争取了时间。滕吉思之乱让大清看到了幕后主使——大同总兵姜瓖。事实上当时大同总兵姜瓖已经和广州李成栋、福建郑彩等联系好了,当时都在准备军力。结果大清急调八旗军回到北京,最主要的是四川八旗军,为了让天下不惊动,大清甚至用上了豪格献头的计策。本来豪格军在四川大杀四方,军功卓著,但是留下了一个隐患,那就是夔东十三家。结果因为豪格死,四川八旗军是灰溜溜地撤出了四川,夔东十三家以为这支军队倒霉了,也就没追。殊不知这支军队将领有鳌拜,当大同反正的时候,这支军队已经到达大同前线。鳌拜是清军唯一能抵抗姜瓖手下大将王辅臣的清军大将。

历史上多铎的结局(原创大清名将)(6)

李过头像。夔东十三家主力就是李过高一功部,抗清十年

第三是女子计策。阿济格此时已经平定米喇印叛乱,留下丁国栋的尾巴不管,专门来到大同找姜瓖的麻烦。据说还传出阿济格骚扰大同一家人的小妾,被姜瓖赶出大同的事情。若是姜瓖受到女子的影响是一个意外,那么同时发生在江西金声桓、广州李成栋和汉中贺珍的身边女人之事就特别蹊跷了。

这四个人中,汉中贺珍是李自成手下,没有参加后来的反正大军。而大同姜瓖、广州李成栋和福建郑彩要反正的事情,是已经定好了的。江西金声桓的反正将整个作战被迫提前,毕竟金声桓受女人影响不久,李成栋身边又有女人坏事。可是这些事情最后唯一受益的势力,就是大清。

不得不猜测,多铎的死让大清彻底觉悟了,全部精力对抗汉族军事将领,除了多尔衮布局,豪格主动献头,阿济格泼水自污,女人也行动了。贺珍就是最好例子,他不是姜瓖那些明军派,但是他是汉人,直接被整死了。女人的计策将姜瓖、李成栋等人的计划曝光,让他们少了时间准备。这个女人计策十分狠辣,而能做到这一切的,都把线索指向了大清的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小名大玉儿!

历史上多铎的结局(原创大清名将)(7)

大玉儿在明清更迭中的作用远超人们想象

早有传言,大玉儿善于女子计策,据说洪承畴就是她想办法搞定的,甚至为了儿子帝位也做了诸多牺牲。此时为了大清前途,大玉儿再次出手并不稀奇,因为大清第一名将都死了,若是大清有任何一人再保留,那么很可能就会被赶回老家。原本姜瓖、李成栋他们的反正被称作第一次抗清高潮,但是这次抗清高潮和后来的郑成功、李定国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些将领身边都出现了莫名其妙的女人,让整个反正曝光,整个反正工作不得不提前进行,真是奇怪。

四、多铎评价

近日在构思“刑天英雄”。对于刑天英雄,我的标准是:1.出身非帝王;2.成就非帝王;3.死时有遗憾,而且这种遗憾是只有他能完成的,离开他是完成不了的,同时他也愿意完成的。多铎不是刑天英雄,相反,他是幸运的。主要表现于:

一是不用负责政事。多铎是军事将领,一辈子征战沙场,最后死于战场,可以说是马革裹尸,将军的典范。他的哥哥多尔衮就可惜了,虽然多尔衮也是名将,但是政治政策一塌糊涂,“六弊”逼反了汉人,“马政”逼反了蒙古人,滕吉思之乱直接原因就是“马政”。多铎没有这些遗憾,多铎的任务就是打仗,他还打赢了,非常光荣。

历史上多铎的结局(原创大清名将)(8)

多尔衮的“六弊”逼反了汉人,“马政”逼反了蒙古人

二是没有任何遗憾。多铎是将军,平定天下一扫六合这些政治目的与他无关。而且多铎作为将军都打胜了,没有遗憾。三是不是君王。虽然理论上说多铎是有继承皇权的可能性的,但是多铎一辈子只关心军事,不关心乱七八糟的,所以得以善终。虽然顺治贬低了死去的多铎,但是乾隆皇帝还是给他平反了。不像他的哥哥阿济格,本来好好做将军就行了,非要妄图染指政治,直接就被顺治扫平了,乾隆也没管他。

多铎确实残暴,扬州十日是他不折不扣的污点,可是对于将军说什么政治要求,将军打胜仗决策层都没说什么,指责将军对象就错了。多铎也好色,府中美女很多,可是对于功劳卓著的将军,这些都是多铎凭本事挣得,没什么不妥。至于是不是他好色掏空了身子,呵呵,前面已经驳斥过了,就不多说了。

就像网上传言,多铎活得恣意,死得潇洒。他这辈子没什么遗憾,是大清当之无愧第一名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