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庞大的地下管道和蓄水池网络可以保护城市免受水灾之患。香港渠务署(DSD)地面排水处高级工程师梁华明(音)解释说,香港的防洪系统由三套主要系统组成,设计能力可防御200年一遇的洪水。

在地势高的马路、人行道和鳞次栉比的混凝土建筑下面,埋着4条直径5到7米的排水管道。这些管道疏解了地势高地区的地表降水,避免雨水顺着地势流向低洼地区,并将这部分雨水收集利用,或者排入大海。

中间地势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这些地区的地下有3个收集暴雨的蓄水池。西九龙大坑东的地下蓄水池是其中最大的,深度超过10米,可储存超过10万立方米降水,相当于40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

跑马地马场地下的蓄水池仍在建设中,2018年建成之后将具备6万立方米的蓄水能力,足以处理总面积达130公顷的湾仔、铜锣湾和跑马地的降水,甚至可以承受50年一遇的极端降水冲击。

蓄水池安装了水位探测装置,并设有暗渠和验潮仪,根据水流和潮量的实时数据自动运行。当降水强度低时,蓄水池闸门紧闭,降水沿暗渠排走。当降水强度大时,闸门打开,使过多的暴雨降水流入蓄水池暂时储存。暴雨过后,排出池中蓄水,难以排放的蓄水则通过排水泵排出。

在城市的低洼地带和乡村地区,加粗排水管道,并疏通拉直下水道,形成了长达360公里的排水网络——相当于从华盛顿特区到纽约之间的距离。

地下世界宛若一个混凝土筑成的植物根系,维护着地表城市的健康和长远发展。1700公里的下水道和2300公里的泄洪渠遍布香港全城。根据DSD的介绍,全部主要的防洪“盲点”都得到了解决,风险等级不同的各类危险点的数量已经从1995年的90个减少至今年的8个。

香港的排水系统(香港的排水系统)(1)

(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