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700亿,在海中修建一座全球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上海洋山港,为何要修建在浙江?

港口的选址其实大有讲究,因为大港口要容纳上万吨级,甚至几十万吨级的大型货船停靠。这样的巨轮吃水动辄十几米深,而上海到处是泥沙淤积,建设港口的深度根本不够。再加上上海的岸边到处是高楼大厦,地质条件并不坚实。若直接在这里修建深水港,地基会发生沉降,容易对港口的稳固造成威胁。除此之外上海滩寸土寸金,在这里修建港口,地价惊人,何必花钱买罪受。

年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是(年吞吐量8.89亿吨)(1)

要知道沿海城市的经济发展离不开港口的建造,那是不是意味着上海的经济发展就此受到限制?其实不然,工程师们针对这个情况,采取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方案:由上海出钱,浙江出地,一起合力修建上海深水港。洋山港区位于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境内,距上海市南汇芦潮港约32公里,南至宁波北仑港约90公里,距国际航线仅45海里,国际班轮航线遍布全球各主要航区,工程总投资700亿元,拥有30个深水泊位,货物年吞吐能力达1500万标准箱。

年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是(年吞吐量8.89亿吨)(2)

在2022年直接突破4730万标准箱大关,并在近十年中连续保持世界第一。当然它的厉害之处在于,是世界上首座智能化无人港口,在这里所有的港机都可以自动作业,即使遇上繁忙的时期,仅10名管理人员也依然能高效运行。而且它的设计寿命达到100年,可以抵抗台风、大雾等恶劣天气。

年吞吐量8.89亿吨,连续13年排名世界第一的洋山港,究竟是如何建成的?

洋山港的建设历时15年,一共分成四期,涉及到的工程技术也在不断刷新。建港的第一步,就是填海造陆。为了将散落的数十个岛屿连接起来,工程师在平均20米深的海中使用10亿立方米的砂石,造出一个高达10平方公里相当于1400个足球场大小的陆地。同时采用两艘4500米自航耙吸挖泥船,以及一艘13000米带高压冲水的挖泥船进行施工,在其他海域吸出砂石后运至洋山。为了不让泥沙流失,采用直径1.2米的钢管桩,深深地打入海底,将港口围起来,同时在钢管底部凿穿五六米的洞,加入高性能混凝土,提高耐久性,使之能够抵抗海水的侵蚀。

年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是(年吞吐量8.89亿吨)(3)

接着第二步修建东海大桥,用来连接港口和大陆。为了能够在20多米深的海床上建造坚实桥墩,工程师发明了一套海上GPS打桩定位系统,在海床40米之下,总共打入了6000多根桩基,其中最长的达110米,而且每根桩都要打5000多锤。

在第四期工程中,采用现代自动化技术,在无人运输车上都安装了大量传感器,在运输路线上安装了磁钉,使无人化运输车沿着路面预埋的磁钉进行导航,将货物精确运输到指定位置。

年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是(年吞吐量8.89亿吨)(4)

最后工作人员只需在中控室操作电脑,就可以完成所有工作。伴随着洋山港四期这一中国最大的无人码头的建成,中国的港口建设技术,在洋山港从一个巅峰走向下一个巅峰。

耗资71.1亿元,修建一座长32公里的跨海大桥,只为连接距离陆地30公里的深海港口。

东海大桥是洋山港工程中最重要的部分,将洋山港和陆地连通起来,从上海浦东的南汇区芦潮港开始一直通到东海上舟山群岛的小洋山,是我国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跨海大桥。因为东海大桥建成通车后,洋山这座昔日荒岛正式成为了上海国际货运港的一部分。2022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4730万标准箱大关,连续13年蝉联全球第一。呈现连年上涨的趋势,并且一座港口抵得上全美国的港口吞吐量。

年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是(年吞吐量8.89亿吨)(5)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东海大桥这一重要的枢纽。东海大桥起始于上海浦东区,于2002年开工,2005年建成,线路全长32.5千米,主桥全长25.3千米,宽31.5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每小时80千米,项目总投资额71.1亿元人民币,是一座集多座桥隧为一体的群体工程。其中主通航孔净宽300米,距海面高达40米,可以承受1万吨级货轮通过。

年吞吐量最大的港口是(年吞吐量8.89亿吨)(6)

东海大桥的建设意义不止于此,要知道我们现在耳熟能详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等知名大桥,都是在东海大桥之后建立起来的,借鉴了东海大桥的修建技术。若没有东海大桥,洋山港就无法投入使用,小洋岛上的货物就无法运送到大路上,只能作为中转站。所以东海大桥的成功建设改写了上海不“上海”的历史,将我国桥梁从“江河时代”迈入“海洋时代”,为长三角一体化变革提供了新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