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一位军区首长聊天,首长说:“我曾经去过你们宽城,去过王厂沟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那真的是一片红色沃土啊,涌现出了很多英雄人物,而深山红嫂的故事更让人感动。”

王厂沟抗日游击根据地,它是在人民群众信任与拥护下构建的隐秘而重要的抗日堡垒。王厂沟抗日游击根据地南临长城,北据燕山,西扼滦河,东控青(龙)平(泉)喜(峰口)公路,是沟通冀东、热南的咽喉要地。境内北有瀑河、大北山,沟壑纵横,地势险要,森林茂密,具备天然的掩蔽屏障。

一处幽远僻静的深山老林(王厂沟棒槌崖来回来去一双鞋)(1)

一直都想着去一趟王厂沟,去一趟王厂沟不容易,那真的是深山老林,回来车还坏了,我就和朋友说:“我要往前走,能走到哪里是哪里吧,或许还能碰到班车什么的,”一位姐姐说:“就在这里等车来接吧,路太远。”我朋友说:“你确定你能走,”我说:“可以,”这一走,走出20里,30里,才有车来接,走过一个盘山路,走过一个盘山路,这个体验真的是刻骨铭心了,就像英雄的故事永存我心。我也挺佩服自己,逛街我都嫌累,一个楼层逛不完,一鼓作气走了那么远,反正我就要往前走,我不能原地等,我向前走,走的踏实。

不过也更加让我体会到了那个年代的艰苦,那时没有路,硬是靠脚走出路,那时没有粮食,而我们英雄的老区人民自己舍不得吃,自己舍不得穿,支持抗战,我在想这是什么精神啊?苦不苦?想想革命前辈走过的路,累不累?想想饭都吃不上还要和敌人战斗的先辈,或许,我们更应该知足常乐,就让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积极乐观的面对一切。

一处幽远僻静的深山老林(王厂沟棒槌崖来回来去一双鞋)(2)

走在那蜿蜒曲折的山路上,心灵会得到洗礼,灵魂也会得到教化。以前人们常说:“王厂沟,棒槌崖,来回来去一双鞋,”但是我保证,今天不会走坏一双鞋了。走过那一路,虽然不能堪比两万五千里长征,但是依然会重燃对那段激情燃烧岁月的感怀和先辈的敬仰。

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亲临王厂沟实地视察,见此地山高林密、沟壑纵横、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是抗日根据地的理想之选,于是将冀东地委、冀东军分区等首脑机关及冀东战地医院、卫生所、兵工厂、党员干部培训班等都转移到了王厂沟,也因为这段历史毛泽东多次从延安传递开展冀热辽根据地的指示,所以这里又被称为“冀东延安”。

一处幽远僻静的深山老林(王厂沟棒槌崖来回来去一双鞋)(3)

只是那一路,我静静的看着那里的一草一木,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留下过先烈浴血奋战的英勇,可歌可泣的老区人民倾其所有支援着抗战,在这130户人家里,其中45家遭受灭门惨案,560口人,328名牺牲在这片土地上。

王厂沟抗日群众生活十分艰辛,有时仅靠吃野果、树叶、野菜来维持生活。即使这样,由王厂沟群众收藏保管的军粮硬是没动。他们共为八路军送出2400双军袜,20000担粮食,275套军服。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创建冀热边抗日游击区,我党地方工作人员从冀东深入到王厂沟组织开展抗日斗争,创建了王厂沟抗日根据地。1941年8月,原冀东军分区司令员李运昌带领八路军两个连第一次进驻王厂沟。1942年王厂沟村被日伪划为'无人区',即'无住禁作地带'。1943年9月,我冀东军区十三团在王厂沟歼灭日寇百余人,获得全胜。同年秋,日伪军七千余人对王厂沟人民进行大屠杀,有五百余人遇难,即惨绝人寰的“王厂沟惨案”。1988年6月,80高龄的李运昌司令员来王厂沟看望老区人民,为王厂沟村亲笔题词:“革命堡垒、英雄人民。”

是的,这里的人民不愧是英雄人民,这里也不愧是革命的堡垒,没有人民就没有抗战的胜利,没有英雄人民的众志成城,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一处幽远僻静的深山老林(王厂沟棒槌崖来回来去一双鞋)(4)

一件件实物是历史最好的见证和倾诉,无声胜有声。当它们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除了感动还有感恩,在那特殊的年代,那么多人用特殊的方式,给今天的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今天的我们真的是幸运的。

在那战火纷飞的岁月,这条路远没有现在这样宽阔,羊肠小道上烙印着翼东革命的脚步,崎岖的山路那也是一条血路啊,倒下的人,站起来的人,用最悲壮的方式书写着历史上那不同寻常的一页。

这片土地上一共有27座烈士墓碑,每一位在此长眠的烈士都化作了这片土地的魂,都化作了夜空中最美的星,化作我们心中不朽的丰碑。

我仰望着刻有人民烈士永垂不朽的墓碑,就像仰望着昨天浴血奋战的英雄!27个台阶之上 ,承载着浴血奋战的悲壮,影印一个又一个光辉形象。请允许我,走近,用我并不伟岸的身躯,叩首,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灵魂。请允许我,走近,让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碑文在我的眼中长出春天。

一处幽远僻静的深山老林(王厂沟棒槌崖来回来去一双鞋)(5)

青山有幸埋忠骨,浩气长存天地间。伫立在烈士墓前,穿越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透过激情燃烧的岁月,透过年代久远的战火硝烟,仍可见血火交融的光华,一遍遍的渲染着大地的外衣,那一滴英雄的血泪浇灌了最美的那朵花。

一位母亲嘱咐自己的女儿,一定要找到自己父亲的墓碑,这个女儿整整用了60年,在王厂沟找到了父亲的墓碑,母亲说:“如果有遗骨,就带回一块骨头,如果不能带回一块骨头,就带回坟墓前的一袋泥土。”女儿在父亲的墓碑前挖了一袋泥土带回天津,三天后,母亲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原来曾是一名红军战士,抗战时当了特务连连长,当时他占据了一个离敌人只有十几米远的隐蔽位置,可正当他把鬼子打得落花流水,无比酣畅的时候,敌人发现了他 。他走过了雪山草地,走过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却长眠在了王厂沟的大山里。

同时这里也涌现了大批英雄人民,深山红嫂刘素珍冒着生命危险进部落取药,机智的石素珍保护地下党同志巧捉特务汉奸,还有为了防止自家婴儿啼哭,保护伤员不被发现。共有34位父母被迫用奶头堵死、扔山涧摔死、用被子捂死等近似“残忍”的方式结束了亲生骨肉的生命。

一处幽远僻静的深山老林(王厂沟棒槌崖来回来去一双鞋)(6)

这一切我们不能忘,历史永远是一面镜子,给我们指引和启迪,谁不想好好活着,而那么多人选择牺牲自己是为了更多人可以有机会好好的活着。历史的年轮上那些刻骨铭心的记忆永远不会磨灭,而会随着时光的推移散发出更多的能量,而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必将随着时代的进程发扬光大。

看啊,这座大山,那一座座大山,多像英雄不屈不挠的脊梁。烈士常眠在这,我们的热爱与尊崇也在这,今天,战争已经远去,而那些激情燃烧的日子,那些冒着敌人炮火前进的英雄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革命的火焰在这里燃烧,英雄的人民在这里坚守。血泪浸染的王厂沟今天已经旧貌换新颜,而英雄的精神早已在这里扎根,并赋予了山川与河流坚韧的灵魂,我看天,我看地,我在心中一遍遍的描绘,描绘英雄永垂不朽的形象!描绘我心中的革命圣地最美的图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