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挑战赛#中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共同缔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和文化。古今中外的历史实践证明,只有各民族互相尊重、互相帮助,团结一心才能实现共同的发展与繁荣。新中国自建立以来,党和国家制定和实施不少民族政策,帮助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形成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共同繁荣的大好局面,这一切都有赖于甘肃杨静仁副总理的辛勤付出。

甘肃名人都有哪些(甘肃名人三)(1)

杨静仁

1918年9月17日,杨静仁出生在甘肃省兰州市一户清贫的回族家庭。先后就读于兰州市孝友街第四小学和甘肃省立第一中学。他在读中学的时候,正是日本加紧一步步侵略中国的时侯。看到国家倍受欺凌、同胞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年轻的杨静仁也在思考怎样才能救中国。他和老师、同学们多次参加兰州地区的抗日活动,上街游行、演讲,为人民群众揭露日寇侵略中国的恶行。青年时代,杨静仁和回族共产党员吴鸿宾相识,在他的影响下杨静仁走上了革命的决道路。1936年9月,红军长征到达甘肃,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和中共甘肃工委相继在兰州建立。杨静仁又和时任甘肃工委委员的吴鸿宾相逢,1937年秋,在吴鸿宾的介绍下杨静仁和鲜维俊、马明德等回族青年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在杨静仁的筹划、主持下,他们建立了西北第一个中共回民特别支部,广泛联系在兰回族同胞,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并且还出版了坚持民族团结抗日的杂志《回声》,改造了兰州“伊斯兰学会”、甘肃“回教教育促进会”,使其成为甘肃回族青年抗日救亡的进步组织。1939年以后,国民党反对派蓄意破坏国共合作,兰州的进步团体、共产党人员遭到打压和迫害。1941年3月,杨静仁随甘肃工委撤离到延安。到延安后,杨静仁在陕北公学民族部学习,并担任第一班党支部书记。

甘肃名人都有哪些(甘肃名人三)(2)

1941年,回民骑兵团担任政治教官的杨静仁

1941年6月,宁夏海原、固原的马思义不想在派系斗争中做炮灰,率领回族士兵举行了三次起义。起义失败后带领余部230多人冲出国民党军队的重围,投奔陕甘宁边区,党中央将他们整编为骑兵团。马思义的部队当初是抱着八路军帮他们打走国民党的愿望投奔边区的,但是此时是国共合作抗战时期,虽然国民党反对派时常搞摩擦,但八路军为大局考虑,是不能出去主动打国民党的,因此有些让他们失望。再加上士兵们思念家乡和亲人,边区生活又很艰苦,许多人思想波动大,总想离开边区。为了稳定这一批人,使他们转化为抗日力量,党中央西北局派杨静仁到回民骑兵团担任政治教官,做他们的思想工作。

年轻的杨静仁走马上任后,整天和回民骑兵团的官兵们在一起,和他们拉家常,苦口婆心地教育他们共产党建立政党、建立军队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骑兵团的回民士兵也是穷苦人出身,他们很快理解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宗旨,于是心甘情愿地要留下来。杨静仁还手把手地教士兵们学习文化,这样他们的思想觉悟迅速提高,更加坚定了跟着共产党闹革命的决心。在杨静仁等人的努力下,这支部队被改造成了一支骁勇善战的人民军队。1947年,胡宗南部大举进犯延安时,杨静仁率领回民骑兵团参加了冷腰子阻击战等战役,为保卫延安、掩护党中央安全撤离,建立了不少功勋。

甘肃名人都有哪些(甘肃名人三)(3)

杨静仁和夫人吕琳以及长子杨启星、次子杨华山合影

从1945年到1949年,杨静仁历任陇东外情组副组长、中共西北局统战部民族科科长、机关游击队队长、陕甘宁边区政府民族委员会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1949年3月,杨静仁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委会委员,任筹委会党组干事会干事,具体分管民族代表的选拔和推荐工作。杨静仁作为政协少数民族单位十人代表之一,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随后,杨静仁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参与了筹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工作。建国后,杨静仁历任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委员、全国青联副主席、中共中央统战部四处处长、中国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兼办公厅主任等职务。

1950年10月6日至24日的昌都战役粉碎了中外反动势力阻止解放军进藏的图谋,促使西藏实现和平解放。1951年春,西藏和谈代表团来到北京。由于和国民党政权的长期隔膜,西藏方面对中央人民政府也有些误解。因此,做好西藏代表团的接待工作,对于消除误解,建立信任感具有重要作用。30岁出头的杨静仁负责接待工作,他真情实意、谦虚谨慎地接待西藏代表团,使西藏代表团消除了误解,并且和西藏代表阿沛·阿旺晋美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为和谈成功打下了一定的基础。1951年5月23日,和谈成功,西藏和平解放,这其中的功绩也有杨静仁的一份。

甘肃名人都有哪些(甘肃名人三)(4)

建国初,毛主席与杨静仁

1954年,杨静仁在担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和中央民族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期间,通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参加起草了《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关于过去几年内党在少数民族中进行工作的主要经验总结》两部重要的政策文件,为开创成功解决中国民族问题之路作出了贡献。《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受到党中央和毛主席的高度评价。1954年,杨静仁赴西康藏区和凉山彝族地区进行深入调查,撰写了《关于西康省藏族自治区基本情况的报告》,为中央制定正确的民族政策,献上了第一手资料。杨静仁还是中国伊斯兰教协会的主要发起人之一,协会团结了各族穆斯林群众,使爱国爱教、保护合法的宗教政策得到普及。他在广大穆斯林群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1959年西藏叛乱平定后,国际国内都在关注西藏,解决好西藏问题至关重要。1960年初,中央委派杨静仁带领工作队到西藏协助西藏工委进行工作。杨静仁通过细致的调查研究,帮助检查和纠正了存在的问题。他在向中央的报告中提出:“西藏还不具备合作化的条件,不能马上进入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有必要让刚从三大领主所有制转变而来的农奴个人所有制和个体经济发展一个时期,适当利用其积极性发展经济,中央决定最近几年不试办合作社是正确的”。邓小平同志高度评价这个报告,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文件。

甘肃名人都有哪些(甘肃名人三)(5)

70年代杨静仁在民族地区考察

1960年9月起,杨静仁担任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主席、党委第一书记、军区政委、西北局书记处书记等职务。他认真贯彻中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深入调查研究,调整各方面的政策,与群众同甘共苦,艰苦奋斗,努力恢复和发展生产,使宁夏的经济较快地得到恢复和发展。同时,他还为受到错误处理的干部和群众进行甄别平反,落实政策,促进了宁夏的团结和稳定。文革期间,杨静仁被关押了整整10年,受到了严重的迫害。1975年,邓小平主席主持中央工作后,杨静仁才得以恢复自由,担任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和革委会的领导工作。

1978年3月,杨静仁被任命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以后又兼任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副部长。在此期间,杨静仁在全国范围复查和平反了大量的冤假错案。他本人就是冤假错案的受害者,他常对下属说:“打倒一个人不仅是他本人的问题,还会牵涉到他的父母妻儿及周围同志,给他们都会造成伤害。只要我在任一天,就不允许有一件冤假错案存在。”他在民族、统战工作中拨乱反正,为许多蒙冤受屈的同志平反冤假错案,使他们对党和国家重建信心,再次走上了工作岗位。然而,他为许多人落实了平反政策,却单单忘了给自己落实政策。拨乱反正后,他担任了中共中央委员,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却没有给他发工资。妻子吕琳抱怨他不向上级反应,他说:“只要我们整个党的政策对了,个人问题就不计较了。”

甘肃名人都有哪些(甘肃名人三)(6)

70年代,杨静仁和邓颖超出席大会

1980年9月,杨静仁被任命为国务院副总理,主管民族和政法工作。他筹备召开了中央边防工作会议,全面恢复和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在国家民委第一次委员会议上,杨静仁提出了新时期党和国家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团结各民族共同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逐步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间的发展差距。在杨静仁主持下,国家民委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体育、语言文字等方面,给予民族地区很多发展机会,使我国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杨静仁曾语重心长地说:“只有消除各民族间事实上的不平等,大家共同进步,我们国家才能长治久安。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解决好民族问题,这个教训值得我们认真记取”。

杨静仁非常重视宗教工作,并把它作为统战工作的重要部分来抓。为了帮助各少数民族发展经济、文化事业,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种专业技术人才,建立了中央民族干部管理学院、东北民族学院、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和中国民族博物馆、民族经济研究所、民族语言研究所、民族理论研究所、中国统战理论研究会等机构,还恢复了中央、中南、西北、西南民族学院及广东、贵州、西藏、延边等地的地方院校。为了了解少数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几十年来,杨静仁走遍了全国除西双版纳以外的所有少数民族地区,单是西藏他就去了 3次。最后一次去是1990年,62岁的杨静仁在西藏进行了近半年的调研工作,深入到西藏的各个地区,甚至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那曲地区也留下了他的足迹。每到一个地方,不管是清真寺还是喇嘛庙,他都要进去看看,那些老阿訇和老主持们都熟悉他。

甘肃名人都有哪些(甘肃名人三)(7)

杨静仁会见全国宗教界代表

1982年,杨静仁同志担任中央统战部部长兼国家民委主任,是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成员。为了团结海峡对岸的国民党官兵,杨静仁积极倡导和组织了黄埔同学会,为海峡两岸的对话打开了一条重要通道。

1983年,杨静仁又当选为第六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负责主持党和国家的统战、民族、宗教工作。杨静仁认真贯彻党的十二大提出的“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开拓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新领域、新形式、新路子,充实和发展了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内容。同时,杨静仁提出把统一战线和改革开放相结合,大力开展海外统战工作,使我国的统战、民族、宗教工作出现了新的良好局面。

1986年1月,杨静仁主动从中央统战部部长和国家民委主任的岗位上退下来,以后又连续当选为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副主席。党的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央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六、七、八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务,继续为国家建设事业发挥余热。

甘肃名人都有哪些(甘肃名人三)(8)

杨静仁和夫人吕琳

杨静仁在生活中是一个严格要求自己的人,1986年,杨静仁赴香港参加王宽诚同志追悼会,组织上说此次赴港不做他事。于是他在港三四天,谢绝了游玩和宴请,连著名的海洋公园也没去;他的四个子女都在边远地区干普通的工作。次子杨华山大学毕业后,根据父亲的意愿到西藏工作,他干得很出色,组织上想提拔他当处长。但杨静仁对原西藏自治区区委书记伍精华说:“不要提他。”他认为别人当处长是靠本事,而自己的儿子当处长是因为他的关系;杨静仁历任国家民委主任、国务院副总理、统战部长等高级职,但他始终坐着一辆老“红旗”车。有人劝他换一辆新型的进口轿车,但他说:“周总理戴国产表、坐国产车,对发展民族工业有好处,值得我们学习。再说,坐咱们的红旗车,空间大,我这块头也大,坐得舒坦,坐得有信心。”

甘肃名人都有哪些(甘肃名人三)(9)

杨静仁的子女

2001年10月19日7时38分,这位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统一战线和民族工作卓越的领导人杨静仁在北京逝世,享年84岁。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朱镕基等人以各种形式对杨静仁同志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向其亲属表示亲切慰问;胡锦涛、李瑞环、李岚清、吴仪等人亲自前来致哀送行。

终观杨静仁同志的一生,他都在致力于少数民族的建设与民族团结和谐而奋斗,为国家的团结安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是甘肃人的骄傲,更是回族同胞的骄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