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筋”为何说是“筋”而非“骨”呢?

所谓“颜筋”,就是指唐代大名鼎鼎的楷书大家颜真卿的楷书艺术特征。他的字体,丰润雄浑,体大圆润,每个字体,不论笔画还是间架结构都显得饱满敦厚,如爆凸之青筋。而柳体字则不同,字体显得骨俊硬朗,体态精瘦而又不失风骨。所以,历代学楷书的人都喜欢拿这两种风格的楷书作比较,觉得用“颜筋柳骨”来概括二者的书法特征较为贴切。

颜筋柳骨的特点(颜筋柳骨风格迥异)(1)

颜真卿碑帖楷书

颜筋柳骨的特点(颜筋柳骨风格迥异)(2)

柳公权碑文字迹

既然要搞懂“颜筋柳骨”,就要了解颜真卿其人。据史书记载,颜真卿(708~784年),字清臣,祖籍琅琊临沂人(今山东省临沂),雍州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颜真卿曾官至太子太师,被封为鲁郡开国公,后人也称他“颜鲁公”或“颜太师”,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楷书,在结体上,端庄温婉,伟岸宽博,欹正兼具,反映出一种盛世风貌,气宇轩昂。而其用笔上,以圆笔为主,转折不露锋棱,雄强劲健!形体上,丰腴健硕,体态匀称。他的代表作主要有《千福寺多宝塔碑》、《东方朔画像赞碑》、《麻姑仙坛记》、《颜帷贞家庙碑》等。他和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被称为中国四大楷书家。

颜筋柳骨的特点(颜筋柳骨风格迥异)(3)

颜真卿碑文楷书

“柳骨”为何称之为“骨”,有哪些特征呢?

柳公权(778~865年),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出生官宦之家,官至太子少师,故世称“柳少师”。他自幼酷爱学习,12岁便能写出一手好字,他初学王羲之字体,并精研欧阳询、颜真卿笔法,博采众长,而后自成一家。42岁那年,柳公权被唐穆宗皇帝召见,开始了他的为官之道。其才学广博,不仅书法出众,而且通晓音律,能文能诗。其楷书结体上中宫收紧,四面展力,疏密相间,欹正变化有度。笔画钩如金叉,戈如弩弓,骨力挺拔,体势劲媚,结体严紧,历朝历代学书者,对柳体字多有涉墨。他传世之作,书迹较多,较为有代表性的有《玄碑塔》、《神策军碑》、《金刚经》等。

颜筋柳骨的特点(颜筋柳骨风格迥异)(4)

柳公权碑文字迹

颜筋柳骨的特点(颜筋柳骨风格迥异)(5)

柳公权《玄秘塔》碑文拓印

颜筋柳骨的特点(颜筋柳骨风格迥异)(6)

柳体碑文拓印

颜筋柳骨的特点(颜筋柳骨风格迥异)(7)

柳体字迹

颜筋柳骨的特点(颜筋柳骨风格迥异)(8)

柳公权楷书字迹

学楷书,了解“颜筋柳骨”,可以提升自己的书法鉴赏能力,从中悟出笔画特征来。

特别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