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我们说到了鬼才苏秦张仪的合纵连横之策,今天要讲的这位和他们颇有关系,他看透了张仪的诡计,但苦于忠谏无法被采纳,最后竟以死明志。

中国几大传统节日,有一端午节,每逢这一天,江上龙舟竞渡,无数棕子撒入水中,说是让鱼鳖来吃棕子,不要去侵害那长眠水底的伟人。

这是个仪式,这个仪式为的是纪念一个伟人。

这是种风俗,这个风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某种精神。

伟人是屈原,精神是忠诚报国。

四面楚歌说的历史人物是谁(密探周朝人物2)(1)

屈原是个文人,一个做着官的文人,他的文章写得漂亮,有思想,有见地,有与宇宙交流的气势,《天问》问得深邃激越,《离骚》领千古风骚,

可仅仅凭文学成就,他就不是今天意义上的屈原。他真正的不朽处,是与大动荡的政治有关,与国家存亡的命运有关,与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爱国主义有关。

他爰楚国,要报效这块生他养他的土地;他忠君,把君主看成是国家的代表,忠君就是忠国。他爱国忠君,自以为站在正义之上,故而有什么说什么,没有任何顾忌,管不得君主高兴不高兴,臣僚愉快不愉快。

他是个道地的书生,以为只要自己说的是真话,说得对国对君负责,那别人就该听他的。他不懂政治的复杂,不懂人际关系的作用,不寻找同志,不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孤军作战,直线突进,从不迂回。

楚怀王听信张仪之言,贪图秦国土地,与齐国绝交,结果屡屡上当,最后往秦遭扣留,死在异乡。

屈原从始到终,一而再再而三地谏,他谏得血气升涌,谏得唇焦舌烂,到头来,没一句管用。

话不管用,却得罪不少权贵和侵人,屈原心情郁闷。

四面楚歌说的历史人物是谁(密探周朝人物2)(2)

楚顷襄王继位,屈原重新点燃希望,又上谏了,要新君接受过去的教训,近贤人,远小人,刷新政治,以为故王报仇。可他所说的小人势力大得很,倒过来反咬一口,说屈原是不得重用,在发牢骚。

众口凿凿,新君相信了,相信之后把屈原解了职,放归田里。

欲哭无泪,被放归田里的屈原披发垢面,形容枯槁,行吟于江畔。姊来看他,要弟想开些,并伴他耕耘。屈原已心如槁灰,为安慰姐姐,这个世界上唯一的亲人,他勉强活了下去。

四面楚歌说的历史人物是谁(密探周朝人物2)(3)

姊走后,屈原投进汨罗江。

有人说,屈原是以死抗争,控诉黑暗的政治。

有人说,屈原是报国无门,绝望了。

有人说,屈原到最后,自我感觉彻底破坏,自己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没了任何价值,已无生的意义。

司马迁则吊念说:“屈平行正,以事怀王。瑾瑜比洁,日月争光。忠而见放,谗者益章。赋骚见志,怀沙自伤。百年之后,空悲吊湘。”

四面楚歌说的历史人物是谁(密探周朝人物2)(4)

二千几百年来,汨罗江呜呜地流,龙舟纠纠地飞,棕子纷纷地撒,屈原的形象不断高大,令人感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