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时期的前燕政权覆灭之因,很多人都着眼于末期慕容评等人掌权时的昏聩,以及被慕容评和可足浑氏逼迫下,逃离前燕投奔前秦苻坚的慕容垂,让前燕无法阻挡前秦大军。

但是,前燕政权的覆灭,其实并非一人之力就可以改变的。即便是慕容垂再有百战不败的战功,其实也难以阻止前燕的大厦将倾;而慕容评再有万般不好,也并非前燕覆灭的唯一原因。

慕容垂的一己之力,其实难以改变早就病入膏肓的慕容氏;而慕容评的腐败无能、嫉贤妒能,也只是前燕败亡前的贵族阶层昏聩的一个写照而已。

慕容垂为什么选慕容宝(慕容垂一人救不了慕容氏)(1)

前燕的存亡之战,因慕容评的贪婪而败

前燕建熙十一年(370年),前秦王猛率军攻打前燕,前燕掌权的慕容评率前燕军队抵抗。不过,贪婪无度的慕容评,竟然在秦、燕两军对峙的阵地上,向士兵售卖粥水。作为燕军主帅的慕容评,这般作为让燕军士气大跌,以至于王猛率军以少胜多击溃了前燕大军。之后,秦军一路势如破竹,将前燕覆灭。

能在战场之上,还想着借用职权贩卖敛财,着实是古代诸多军事范例当中的“奇葩”了,这也导致了前燕之战的失利,直接导致了前燕的灭亡。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慕容评战败后逃到高句丽,被高句丽押送给苻坚时,慕容垂向苻坚谏言说,前燕的覆灭都是慕容评造成的。

单就最终一战的过程来看,慕容评作为前燕大军统帅,在有着绝对兵力优势的情况下,依然将原本处于不败之地的前燕,推向了覆灭的结局,这的确是慕容评无法推卸的重大失误。

慕容垂为什么选慕容宝(慕容垂一人救不了慕容氏)(2)

慕容垂,被逼走的前燕名将

慕容垂为何如此恨慕容评?其实正是慕容评等人的逼迫,才让慕容垂不得不选择离开父兄亲手打下的前燕政权。

在王猛率前秦大军逼近前燕洛阳城的前一年,东晋桓温第三次北伐,对象正是屡次侵犯江左郡县的前燕。前期桓温率江左大军势如破竹,直抵前燕都城邺城附近的枋头,前燕慕容臧等大将都折在了桓温手下。

在这种危急时刻,早先已然被慕容评压制的慕容垂,想要再做一下努力阻挡桓温大军。在慕容垂已经出阵的情况下,慕容评还向前秦许诺以洛阳以西的土地,换来前燕大军的驰援,不过万万没想到慕容垂在枋头击败桓温,并且乘胜追击击杀数万晋军。

而解救了前燕覆灭危机的慕容垂,并没有得到朝中慕容评和可足浑氏的认可和封赏,反而想要策划除掉有了战功之后的慕容垂。慕容垂事先知道了计划,这才逃到了以前就笼络过自己的前秦。面对桓温北伐进攻时,依然没有尚可堪用良将的前燕,这下又逼走了慕容垂,可以说是再没有能堪大用的人物了。

慕容垂为什么选慕容宝(慕容垂一人救不了慕容氏)(3)

并且,击退了东晋进攻之后,掌权的慕容评和可足浑氏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便拒绝了原本请求前秦驰援时,许下割让洛阳以西土地的承诺,这下子前秦可有了出军进攻前燕的理由了,于是当年年末,苻坚派王猛率领六万秦军讨伐前燕。

面对长途跋涉的东晋北伐孤军,尚无击败的实力,好不容易靠着慕容垂,才挽救了灭国危机,这样的前燕政权,怎能抵挡在关中厉兵秣马多年的前秦大军?结果便可想而知。

当苻坚带着慕容垂,回到了昔日前燕国都邺城,想起当年被慕容评等人排挤的过往,或许慕容垂心中也有许多忿恨。

“如若由我掌兵,何至于亡国一途?!”

但是,假如秦灭燕之战,由慕容垂统帅前燕军队,结果自然会不一样,但在前燕彼时的内部局势之下,即使击败了王猛的前秦大军,也仅仅是将前燕的覆灭延迟了几年而已。

前燕灭亡前的亡国之相

是时太后可足浑氏侵桡国政,太傅评贪昧无厌,货赂上流,官非才举,群下怨愤。——《资治通鉴》

慕容垂为什么选慕容宝(慕容垂一人救不了慕容氏)(4)

前燕末代皇帝慕容暐在位时,朝中有太后可足浑氏临朝乱政,太傅慕容评贪婪无度,让前燕官场无法因才能得到举用,引得怨声载道。这还只是最直接体现前燕没落的官场体现,掌权的可足浑氏和慕容评,其实只是代表了当时前燕贵族阶层的普遍现象。

前燕尚书左丞申绍,曾经上疏:

守宰者,致治之本。今之守宰,率非其人,或武人出于行伍,或贵戚生长绮纨,既非乡曲之选,又不更朝廷之职。加之黜陟无法,贪惰者无刑罚之惧,清修者无旌赏之劝。是以百姓困弊,寇盗弃斥,纲颓纪紊,莫相纠摄……而比者战则屡北,皆由守宰赋调不平,侵渔无已,行留俱窘,莫肯致命故也……

当时前燕内部的状况,十分不堪,申绍所言表现了当时前燕政权的亡国之相:官员任用上,前燕任用宰辅之人,大多出于行伍,或者皇族贵戚。这导致官员贪腐违禁都难以受到刑罚,官员之中清廉有功者得不到赏赐。导致百姓疾苦,民间盗匪满盈,国家纲纪废弛,毫无震慑纠错的功能。而且大燕出征屡番战败,很大原因是宰辅分配不均,导致行军和后方窘困,将士不肯拼命导致。

慕容垂为什么选慕容宝(慕容垂一人救不了慕容氏)(5)

当时前燕内部并非唯有朝中慕容评和可足浑氏昏聩,而是整个前燕上下都已经是病入膏肓。掌权人物贪得无厌,让官场上下唯财是举,导致前燕朝纲废弛,百姓水深火热,军士因缺乏军需和后方保障不敢拼命。而因前燕贵族的奢靡享乐,让前燕“士民承风,竞为奢靡”,尽显亡国之相。

必败的前燕,无法节制的胡族政权

由此来看,慕容评临战“卖樵鬻水”,真的是其再平常不过的“平素习惯”,当时前燕上下贪腐骄奢,兵将早就忍受多时,面对已经扑灭绝大多数内部“刺头”的前秦窥伺,前燕政权其实已经失去了竞争的实力。

一个是病入膏肓、垂垂老矣的慕容氏前燕政权,一个是厉兵秣马、势头正盛的关中氐秦,结果其实可以预见,这并非慕容垂一己之力,便可以扭转的双方处境。当然也并非慕容评一人,就可以造就的这种前燕内部困局。

慕容垂为什么选慕容宝(慕容垂一人救不了慕容氏)(6)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其实在十六国乃至北魏时期,都可以寻得几分相似之处。盖自五胡最初侵入中原的前、后赵,到最后覆灭后燕统一北方的北魏,都经历了掌控中原之后,被中原富足繁华腐坏的过程。

通过武力击溃中原政权和其他胡族势力,相继成为中原霸主之后,胡族政权的贵族阶层便开始极尽奢靡享乐无度,刘曜、石勒、石虎、慕容评,大抵都是这样的情形。即便是日后融合汉文化、制度的北魏,也在南迁洛阳之后,失去了六镇时期的艰苦创业初衷,被中原浮华所腐坏的贵族们,终是敌不过刀头舔血的铁骑。

当前燕击败后赵,占据了关东之地,甚至逼迫苻坚都不得不龟缩关中休养生息,可谓强盛一时。只不过,慕容儁、慕容恪相继死后,前燕掌权者的昏聩和腐败,逼走慕容垂这样的实干派,自此前燕上下沉迷于奢靡享乐,终是被中原浮华所腐坏。

昔日远走前秦投奔敌手的慕容垂,或许也真的是对这样的慕容氏失望透顶了吧。

(文中配图来自网络,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