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又叫脚踏车、单车,还因为从西方传入我国的缘故,小时候大人们也将其叫做洋车。

与自行车有关的记忆(记忆中的自行车)(1)

曾几何时,自行车与手表、缝纫机被称为结婚“三大件”,之后又加上收音机,称为“三转一响”。在那个各类物资都需要凭票购买的年代,谁家结婚要是置办齐了“三转一响”,甚至就是自行车这一件,也会让哥们、闺密、同学和同事们羡慕不已。

当时,在人们心中,自行车不仅仅是单纯的代步工具,还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谁要是能骑着自行车上下班,或者赶集、走亲戚,那是比现在开着高档轿车还要风光许多的事情。

家里的第一辆自行车,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买的了,只知道那是一辆带横梁的大金鹿自行车,在日渐模糊的记忆里,依稀记得它特别结实、特别有劲、特别耐用,不仅能驼很多东西,还能驼着我和弟弟到处玩,给我们带来快乐的同时,也为我们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家里的金鹿自行车

与自行车有关的记忆(记忆中的自行车)(2)

苹果成熟的季节,父亲便用自行车在后座上装上满满一驼筐苹果,上面再横着放上一蛇皮袋,前面横梁上再放上一袋,有时候车把中间还要压上一袋,以防车子后面太重而把车把撅起来,接着就见父亲小心翼翼地先把右腿跨过横梁,双手扶着车把,整个人半骑在车上,稍微平衡一下车子,然后用着地的左脚用力一蹬地面,自行车就晃晃悠悠地向前走去,直奔附近逢集的地方,有时候父亲会一斤斤地零卖,有时候也会整车一起卖给集上的小贩,虽然一车也卖不了多少钱,可家里的零花钱和我们上学的学费就这样慢慢地积攒起来,以致好几个同学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在家时,我和弟弟还幸运地坐在教室里读书。

我的第一辆自行车,是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买的,金象牌的,和父亲的自行车样式一模一样,只是属于轻便型的那种,也相对便宜些,车把右下方是前闸,后闸得用脚刹,向前蹬是前进,向后蹬就是后轮刹车,与现在的自行车相比,这也算是一个特点了。父亲把自行车买回家的时候,还煞有介事的跟我说:“考上镇中学,这洋车就是你的,考不上就甭骑了。”

有激励就有动力,年幼的我为了那辆心仪的自行车,在接下来的总复习中,对老师的要求言听计从,每一个知识点都熟记于心,后来以207.5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了镇中学。

与自行车有关的记忆(记忆中的自行车)(3)

与自行车有关的记忆(记忆中的自行车)(4)

入学后,我就高兴地骑上了属于我的金象牌自行车,每周都要在镇中学和家之间骑行一个来回,可高兴了还没几个星期,每到星期六中午放学后,去学校车棚骑自行车回家时,总是不见了气门芯,车胎也是瘪瘪的,只能去门口的修车摊上花5毛买俩气门芯,再花一毛打上气,才能回家。后来终于想了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便在星期天下午到学校放自行车时,先把气门芯拧下来装到书包里,星期六放学时再拧上,花一毛钱打上气就能回家了。

初中三年,似乎就在每周一次的拧气门芯、给自行车打气中度过了,我也顺利考上了高中。那时,我的金象牌自行车就给了弟弟,父亲又给我买了一辆小飞子的自行车,前后闸都在车把下面的那种,不仅好骑,跑得还快。

第一次自己买自行车,是入伍几年之后,为了方便外出,在部队驻地旧货市场,花50元钱买了辆二手自行车,虽然旧的有点寒碜,但每有战友外出,还是会找我借自行车骑,回来后也总少不了带些零食以示感谢。期间,还丢过几辆自行车,虽然当时挺生气,但由于买的便宜,也没太当回事,遇到合适的,就花几十块钱再买一辆。

上班后,辗转几个专卖店,精心挑选了辆捷马自行车,只要时间允许,我便骑着自行车上下班,工作之余还会骑着自行车在附近转转,那种悠然自得非亲历是无法体会的。

文/尤作腾 河东区人民检察院

收看更多临沂检察资讯和精彩推荐请关注公众微信“临沂市人民检察院”或“linyijiancha”。

编辑:刘译阳

,